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60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涉及变压器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用以能够简单高效的对干式变压器进行厂区内的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两个手动升降车;升降车包括车架、支撑板以及固设在支撑板上的叉臂、用于驱动支撑板升降的升降器以及用于向升降器输入动力的手动传动机构。机构。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干式变压器广泛用于局部照明、高层建筑、机场,码头CNC机械设备等场所,简单的说干式变压器就是指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变压器。
[0003]在厂区内生产时,变压器通常是用电葫芦搬运的。这样搬运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搬运效率低,为了避免大范围的晃动以及对厂区内其他物件的刮碰,运输过程中的速度十分缓慢,而且下落时也要人工扶持,比较耗时;另一个干式变压器吊起于高处运输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紧急以及单个产品的运输,使用电葫芦搬运的应急能力不强,而且需要厂房内诸多配套设备协同运行。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用以能够简单高效的对干式变压器进行厂区内的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其包括两个手动升降车;升降车包括车架、支撑板以及固设在支撑板上的叉臂、用于驱动支撑板升降的升降器以及用于向升降器输入动力的手动传动机构。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包括底框、固定在底框底部的四个万向轮、竖直固定于底框前端的纵梁、固定与底框中部的梯形框、与梯形框顶部和底框后端固定相连的支撑梁、两根固定于底框后端的扶手杆;与纵梁和梯形框固定相连的连杆。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器包括丝杠以及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丝杠竖直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丝杠的两端回转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梁采用工字钢,所述支撑板采用C型槽钢;所述支撑板的槽口将两根所述纵梁的边囊括在内,在所述支撑板的槽口内设置有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凸出部;两个所述叉臂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背面。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安装多个滚轮,用以顺畅的在所述纵梁上滑动。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动传动机构减速箱、连接轴、摇柄、第一支撑件;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摇柄,所述减速箱的输出端通过链轮和链条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底框上,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连接轴回转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则通过伞齿轮组与所述丝杠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通过双人用车的形式,避免了电葫芦高空起吊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而且在地面上形式能够达到更高的运输速度。
[0013]干式变压器顶部的槽钢内的空间有限,难以设置较长的叉臂,所以一辆车难以搬运;另外两辆车共同运送的时候,每个人花费的力气更小,对干式变压器的运输状态也更好把控,即两台车运输规避了很多视线死角,而且对干式变压器提供的支撑也更加均衡。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中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1;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2;
[001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是两个移动装置支撑干式变压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车架;11、底框;12、万向轮;13、纵梁;14、梯形框;15、支撑梁;16、扶手杆;17、连杆;2、减速箱;3、摇柄;41、连接轴;42、第一支撑件;51、丝杠;52、第二支撑件;61、支撑板;62、叉臂;7、干式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参见图1

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包括两个升降车。
[0022]升降车包括车架1、支撑板61以及固设在支撑板61上的叉臂62、用于驱动支撑板61升降的升降器以及用于向升降器输入动力的手动传动机构。
[0023]车架1包括矩形的底框11、固定在底框11底部的四个万向轮12、竖直焊接于底框11前端的纵梁13、焊接与底框11中部的梯形框14、与梯形框14顶部和底框11后端焊接相连的支撑梁15、两根焊接于底框11后端的扶手杆16;与纵梁13和梯形框14焊接相连的连杆17。其中纵梁13采用工字钢。
[0024]升降器包括丝杠51以及两个第二支撑件52。丝杠51竖直设置于两根纵梁13之间,两个第二支撑件52分别与丝杠51的两端回转连接,并且两个第二支撑件52分别与两个纵梁13焊接相连。
[0025]支撑板61具体为C型槽钢,支撑板61的槽口将两根纵梁13的边囊括在内,而在支撑板61的槽口内则设置有与丝杠51螺纹连接的凸出部。两个叉臂62则焊接在支撑板61的背面,并且叉臂62下方设置有加强筋。当丝杠51转动后,将驱使支撑板61及两个叉臂62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是,为了减少摩擦阻力,还可以在支撑板61上安装多个滚轮,用以顺畅的在纵梁13上滑动。滚轮未在附图中具体示出。
[0026]手动传动机构包括减速箱2、连接轴41、摇柄3、第一支撑件42。减速箱2的输入端连接摇柄3,而减速箱2的输出端通过链轮和链条与连接轴41相连。连接轴41水平设置,第一支撑件42则焊接于底框11上,第一支撑件42与连接轴41回转连接。连接轴41的另一端则通过伞齿轮组与丝杠51连接。连接丝杠51的伞齿轮直接同轴焊接于丝杠51上。当转动摇柄3,便可以经减速箱2和连接轴41传动到丝杠51,进而驱使叉臂62上下移动。另外需要声明一下,这里手动传动机构并未采用电动设备,具体原因是:手动设备更利于进行微调,更利于根据
触感调整叉臂62的高度,因为需要两个升降车配合使用,若使用电动设备,无法对叉臂62的高度进行精细的把控。
[0027]在具体实施时,由两名工人分别操作一辆升降车,然后使叉臂62伸入到干式变压器7顶部的C型槽钢内,随后摇动摇柄3,两辆升降车共同抬起一个干式变压器7,随后操控两辆升降车将干式变压器7移走即可。通过双人用车的形式,避免了电葫芦高空起吊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而且在地面上形式能够达到更高的运输速度,这一点在于厂家大批量发货时效果尤其显著。从存货区到大挂车之间的距离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速度,而在大挂车处,由电葫芦起吊作业,电葫芦仅负责装货工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这样设计的原因还有,干式变压器7顶部的槽钢内的空间有限,难以设置较长的叉臂62,所以一辆车难以搬运;另外两辆车共同运送的时候,每个人花费的力气更小,对干式变压器7的运输状态也更好把控,即两台车运输规避了很多视线死角,而且对干式变压器7提供的支撑也更加均衡。
[0028]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手动升降车;升降车包括车架(1)、支撑板(61)以及固设在支撑板(61)上的叉臂(62)、用于驱动支撑板(61)升降的升降器以及用于向升降器输入动力的手动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底框(11)、固定在底框(11)底部的四个万向轮(12)、竖直固定于底框(11)前端的纵梁(13)、固定与底框(11)中部的梯形框(14)、与梯形框(14)顶部和底框(11)后端固定相连的支撑梁(15)、两根固定于底框(11)后端的扶手杆(16);与纵梁(13)和梯形框(14)固定相连的连杆(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变压器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包括丝杠(51)以及两个第二支撑件(52);所述丝杠(51)竖直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13)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52)分别与所述丝杠(51)的两端回转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52)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东亮贺殿元曹艳罗微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沃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