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889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电机组件包括电机主体、电机罩及至少一个减震件;所述电机罩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机主体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呈间隔设置;至少一个减震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且所述电机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减震件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件将电机主体固定于电机罩内,并使得电机主体与电机罩不直接接触,从而可减少电机主体与电机罩之间的碰撞振动,而且减震件可对电机主体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使得整个电机组件的振动更小,从而有效减小电机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效减小电机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效减小电机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清洁设备在清洁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足够的吸力,电机功率一般较大,但大功率的电机在工作时,噪声较大,且振动也较为严重,使得清洁设备在使用时,用户使用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清洁设备在工作时噪声较大,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感较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组件,包括:
[0005]电机主体;
[0006]电机罩,所述电机罩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机主体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及,
[0007]至少一个减震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且所述电机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减震件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8]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电机主体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容设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内;
[0009]所述减震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所述第二减震件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主体沿其轴向的第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支撑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撑部一侧的包裹部,所述电机主体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包裹部围设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外周侧,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罩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
[0011]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呈一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第二减震件自所述敞口处套设于所述电机主体的第二端。
[0012]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电机罩在对应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适于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电机罩的外侧,所述电机主体适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导入所述电机主体内、并自所述出风口导入至所述出风通道内以排出。
[0013]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降噪件,自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出风通道的气流流经所述降噪件后,自所述出风通道排出。
[0014]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主体包括呈相隔离设置的电机和叶轮,所述进
风口与所述叶轮相连通;
[0015]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沿所述电机主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电机主体的外侧,所述电机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叶轮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外。
[0016]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主体上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设于所述电机主体上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散热孔设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机所在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二罩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0017]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散热段和第二散热段,所述第一散热段设于所述电机主体内、且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段形成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和所述电机罩的外侧壁之间、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进风口。
[0018]可选地,所述的电机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部,所述电机罩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配合部连接配合,用于将所述电机罩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上;
[0019]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减震件设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配合部的连接处。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所述的电机组件。
[002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组件,包括有电机主体、电机罩及至少一个减震件,电机主体用于形成负压,在安装于清洁设备,如吸尘器、洗地机上时,可将地面上的垃圾等杂物吸入清洁设备内,以清洁地面;通过将电机主体安装于电机罩的容纳腔内,通过电机罩对电机主体进行包覆,从而对电机主体进行保护,而且在电机主体与电机罩的间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件,通过减震件将电机主体固定于电机罩内,并使得电机主体与电机罩不直接接触,从而可减少电机主体与电机罩之间的碰撞振动,而且减震件可对电机主体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使得整个电机组件的振动更小,从而有效减小电机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所述电机组件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所述电机组件(不包含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所述电机组件(不包含外壳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图3中所述电机组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3中所述电机组件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3中所述第一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0

电机组件;1

电机主体;11

进风口;12

出风口;13

第一散热孔;14

第二散热
孔;15

电机;16

叶轮;2

电机罩;21

第一罩体;211

第二通孔;22

第二罩体;221

第三通孔;23

出风通道;24

配合部;241

第二安装孔;31

第一减震件;311

支撑部;3111

第一通孔;312

包裹部;32

第二减震件;4

外壳;41

安装部;411

第一安装孔;5

散热通道;51

第一散热段;52

第二散热段;6

降噪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电机罩,所述电机罩上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机主体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及,至少一个减震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且所述电机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减震件限位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电机主体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容设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内;所述减震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位于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所述第二减震件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和所述电机主体的间隔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沿其轴向的第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支撑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撑部一侧的包裹部,所述电机主体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包裹部围设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外周侧,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罩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呈一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第二减震件自所述敞口处套设于所述电机主体的第二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电机罩在对应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适于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电机罩的外侧,所述电机主体适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导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丑军李进忠杨彦平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