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43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导入或绘制铺装区域轮廓,并依次填入块料尺寸、铺贴方式的初始参数,并对铺装区域按初始参数进行块料铺装建模;S2:模型完成后自动生成效果图,若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调整后模型自动更新,并自动生成更新后的效果图;S3:确定模型参数后,提取需要切割的块料模型,并对每个切割后的块料模型进行编号并标注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平面、立面饰面层块料的快速深化设计及出图,并且深化设计程序一旦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仅需输入铺贴区域轮廓即可自动完成深化设计,在同时输入多个铺贴区域轮廓,程序能自动按区编号。自动按区编号。自动按区编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道路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应用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于打通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采用BIM技术来解决道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使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符合相关要求,减少风险,并显著提高效率。
[0003]现如今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部分有铺贴深化项目的出图仅限于一个工程适用,其余项目仍需要重新绘图出图,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同时在块料切割全凭工人随性而为,无规划无预期,切割后的余料直接抛弃或仅少部分利用,废料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用于平面、立面饰面层块料的快速深化设计及出图,并且深化设计程序一旦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仅需输入铺贴区域轮廓即可自动完成深化设计,在同时输入多个铺贴区域轮廓,程序能自动按区编号,便于后期铺设施工,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有铺贴深化项目的出图仅限于一个工程适用,其余项目仍需要重新绘图出图,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同时在块料切割全凭工人随性而为,无规划无预期,切割后的余料直接抛弃或仅少部分利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导入或绘制铺装区域轮廓,并依次填入块料尺寸、铺贴方式的初始参数,并对铺装区域按初始参数进行块料铺装建模;
[0007]S2:模型完成后自动生成效果图,若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调整后模型自动更新,并自动生成更新后的效果图;
[0008]S3:确定模型参数后,提取需要切割的块料模型,并对每个切割后的块料模型进行编号并标注尺寸;
[0009]S4:对编号后的块料模型进行组合拼版,操作者在组合拼版时可看见每个切割后的块料的编号;
[0010]S5:组合拼版完成后自动生成拼版图纸,后续通过该拼版图纸进行块料切割与铺设。
[0011]进一步地,在S1中,所述块料是以板状、块状形式存在的建筑材料,利用区域轮廓的边界形状进行建模模拟块料的铺贴方式。
[0012]进一步地,在S2中,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包括方案设计深化、施工深化、装配式生产、装配式设计深化,实现模型自动更新并声场效果图。
[0013]进一步地,所述模型是基于三维建模软件Rhino的内置参数化程序Grasshopper进行的以变量驱动模型生成的设计方法,实现参数修改对全模型联动变化、条件判断、数据结
构编码的调整。
[0014]进一步地,在S3中,切割的块料模型会根据参数化设计程序生成的结果进行编号、拼板、尺寸标注,以便于读取该块料位于施工场地的铺设位置。
[0015]进一步地,在S4中,块料模型在组合拼版时,系统自动统计块料数量、铺贴面积的工程量,可输出结合层、垫层的相关工艺的衍生工程量,以保证后续施工的准确性。
[0016]进一步地,操作者在读取块料数量、铺贴面积的工程量,可输出结合层、垫层的相关工艺的衍生工程量数据后,可将所有数据汇入至模型内进行查验,以确保后续块料铺设数量以及相关铺设的面积数据与模型模拟相一致。
[0017]进一步地,在S5中,自动生成的拼版图纸中每个切割后的块料均是切割用原材,切割用原材的周边均设置有尺寸标注,在切割用原材的中部一侧设置拼版定位编号,中部的另一侧则设置有贴片数据。
[0018]进一步地,所述贴片数据上设置有三组数据且用横杆所分隔,三组数据自左向右依次为贴片区、贴片区行数、贴片区块数,分别对应出块料在铺设时的贴片区域,以及在贴片区域中的行数与块数。
[0019]进一步地,在S5中,深化设计拼版可将边缘需要切割的切割用原材进行组合,避免传统施工模式下工人现场无规划无预期的随性切模加工原材,使得一块原材最大限度被使用,减少余料废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用于平面、立面饰面层块料的快速深化设计及出图,并且深化设计程序一旦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仅需输入铺贴区域轮廓即可自动完成深化设计,在同时输入多个铺贴区域轮廓,程序能自动按区编号,并且完成多方案生成、通过不同参数组合即可实现多种不同块料排布方案的快速生成或变更,并更后实时生成效果图,根据参数变动,效果图即时更新,可作为决策、效果预览等使用;
[0022]2、深化设计拼版可将边缘需要切割的非整块原材进行组合,避免传统施工模式下工人现场无规划无预期的随性切特加工原材,使得一块原材最大限度被使用,减少余料废料,并且使用的块料可同时生成原位编号标注图,编号与深化加工图上块料编号所在位置一一对应,方便现在安装时快速定位,在深化过程中,边界轮廓可随意调整,程序自动适应更新,自动统计块料数量、铺贴面积等工程量,可输出结合层、垫层的相关工艺的衍生工程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的流程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中导入边界及分区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中非整块原材(需切割)示意图一;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中非整块原材(需切割)示意图二;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的块料拼贴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生成的模型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生成效果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中块料的原位编号标注(局部)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中块料拼版的标注图。
[0032]图中:1

原材编号、2

切割用原材、3

尺寸标注、4

拼版定位编号、5

贴片区、6

贴片区行数、7

贴片区块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5]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导入或绘制铺装区域轮廓,并依次填入块料尺寸、铺贴方式的初始参数,并对铺装区域按初始参数进行块料铺装建模;S2:模型完成后自动生成效果图,若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调整后模型自动更新,并自动生成更新后的效果图;S3:确定模型参数后,提取需要切割的块料模型,并对每个切割后的块料模型进行编号并标注尺寸;S4:对编号后的块料模型进行组合拼版,操作者在组合拼版时可看见每个切割后的块料的编号;S5:组合拼版完成后自动生成拼版图纸,后续通过该拼版图纸进行块料切割与铺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块料是以板状、块状形式存在的建筑材料,利用区域轮廓的边界形状进行建模模拟块料的铺贴方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包括方案设计深化、施工深化、装配式生产、装配式设计深化,实现模型自动更新并声场效果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是基于三维建模软件Rhino的内置参数化程序Grasshopper进行的以变量驱动模型生成的设计方法,实现参数修改对全模型联动变化、条件判断、数据结构编码的调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块料铺贴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切割的块料模型会根据参数化设计程序生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延刘铁军于芳刘正雄郭智刚肖曦彬钟原张浩华封宇阳张吁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