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095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碳排放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差异的计算方法,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的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将装配式建筑分为建材生产、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五个阶段,将现浇建筑分为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四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求得每个阶段的建材和能源碳排放,以及整个生命周期的工人碳排放,最后,整合计算结果,得出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的差异以及差异点;其计算过程简单,远离科学可靠,解决了部分数据缺失的问题,准确地计算出了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的差异,为更好地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思路和方向。装配式建筑提供思路和方向。装配式建筑提供思路和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排放计算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差异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即温室气体排放,能够造成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 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导致分子键能的断裂,气体分子吸收红外线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发生,而只是阻挡热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的一个绝热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某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0003]作为耗能较多的建筑行业,改革成为必然趋势,而能源消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的方向。中国专利202111455726.0公开的一种建筑设计碳排放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建筑的碳排放物体和碳中和物体;步骤2、基于所述碳排放物体和碳中和物体计算建筑的监测值,基于所述监测值划分建筑的监测等级并得到对应的排放监测时长;步骤3、计算所述排放监测时长内建筑的碳排放量;步骤4、基于所述碳排放量、排放监测时长和预设碳排放变化速率对建筑在排放监测时长内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测,生成监测信号;其中,所述监测信号包括碳排正常信号、碳排缓增信号、碳排激增信号或碳排危害信号;步骤5、基于所述监测信号对建筑的碳排情况进行警报分级,生成安全指令和不同等级的威胁指令;步骤6、对威胁指令发出警报;步骤7、对安全指令和不同等级的威胁指令进行差异化显示。中国专利202110545715.5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整合碳排放的评价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S2,基于相关假定测算不同类型建筑及绿色建筑等级
‑ꢀ
碳排放评价指标逻辑关系;S3,确定近零碳排放近、远期碳减排总体指标,即预期目标;S4,根据预期目标不同类型建筑及绿建等级

碳排放评价指标逻辑关系调整基准分数线,进行百分比排位分析;S5,基本控规地块的绿色建筑等级等控制性指标调整;S6,调整相应规则绘制政策单元,包括控制性指标和碳评价指标;S7,反算近零碳排放的碳减排近、远期指标,即既定方案目标;S8,既定方案目标≥预期目标;S91,是,则绘制最终的目标管理分区及政策单元;S92,否,则按5%百分比排位调整基准分数线,返回S4。中国专利 202010736873.4公开的一种基于碳排放量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比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列出两个以上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案;步骤2,确定施工方案碳排放评价指标;所述施工方案碳排放评价指标为功能碳足迹,功能碳足迹指功能单位的施工方案碳排放量;其中,对于整个施工项目,选取单位建筑面积作为功能单位;对于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选取工程量清单中的计量单位作为功能单位;步骤 3,构建施工方案碳排放评价模型;所述施工方案碳排放评价模型包括根据各个施工方案及工程量清单文件计算的碳源投入量、施工方案各个施工阶段中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步骤4,根据施工方案碳排放评价模型计算各
个施工方案的碳排放量,施工方案的碳排放量包括建筑材料运输碳排放量E1和机械施工碳排放量E2;其中,mji=qji
×ꢀ
ADi,mji为建筑材料j的运输量;dji为建筑材料j的平均运输距离; cji为运输碳排放因子;qji为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i每一计量单位建筑材料j的消耗量定额;ADi为建筑工程某项定额i的;Qi为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子目i每一计量单位机械碳足迹;ADi为建筑施工定额i的数量;Tij为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子目i每一计量单位施工机械j的消耗量定额;Dij为施工机械j的台班碳排放因子;步骤5,将施工方案的碳排放量根据功能单位进行标准化得到功能碳足迹G;其中,A为建筑碳足迹功能单位;步骤6,将各个施工方案通过计算得出碳排放量及功能碳足迹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确定功能碳足迹小的施工方案为最节能减排的可行施工方案。
[0004]上述专利文献和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存在部分数据不足的缺陷。因此,研发设计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以量化建筑碳排放,监督建筑碳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以得到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差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的具体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划分生命周期
[0008]根据建筑特点和性质,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建材生产、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五个阶段,将现浇建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四个阶段;
[0009]步骤2、计算建材和能源碳排放
[0010]分析每个阶段碳排放来源,对碳排放来源进行碳排放计算,现浇建筑的现场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相当于装配式建筑的建材生产和现场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之和;
[0011]根据《装配式可回收基坑支护结构碳排放与能耗计算分析》,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ref1为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单位为kgCO2;M
i
表示第i类建材的使用量,单位为kg;F
M,i
表示第i类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单位建材数量;
[0012]根据《装配式可回收基坑支护结构碳排放与能耗计算分析》,运输阶段碳排放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ref2为运输阶段碳排放,单位为kgCO2;D表示建材从产地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距离,单位为km;P
j
表示第j类运输车辆能源消耗量,单位为 kg;Q
j
表示运输阶段消耗第j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CO2eq/kg 或CO2eq/kw
·
h;
[0013]根据《装配式可回收基坑支护结构碳排放与能耗计算分析》,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ref3为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单位为kgCO2;E
j3
表示第j类生产机械设备消耗能源的使用量,单位为kg;F
E,j3
表示第j类机械设备消耗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CO2eq/kg或CO2eq/kw
·
h;
[0014]根据《基于LCA的城市住宅碳排放计算减排对策研究》,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的计算公式为:算公式为:其中,Pref4为使用维护阶段阶段碳排放,单位为 kgCO2;E
j4
表示建筑物年均第j类能源的使用量,单位为kg;F
E,j4
表示第j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CO2eq/kg或CO2eq/kw
·
h;Y表示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单位为年;K
i
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的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将装配式建筑分为建材生产、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五个阶段,将现浇建筑分为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四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的碳排放进行计算,求得每个阶段的建材和能源碳排放,以及整个生命周期的工人碳排放,最后,整合计算结果,得出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碳排放的差异以及差异点。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划分生命周期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建材生产、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五个阶段,将现浇建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运输、现场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回收四个阶段;步骤2、计算建材和能源碳排放对碳排放来源进行碳排放计算,现浇建筑的现场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相当于装配式建筑的建材生产和现场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之和;根据公式:计算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其中,Pref1为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单位为kgCO2;M
i
表示第i类建材的使用量,单位为kg;F
M,i
表示第i类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单位建材数量;根据公式:计算运输阶段碳排放,其中,Pref2为运输阶段碳排放,单位为kgCO2;D表示建材从产地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距离,单位为km;P
j
表示第j类运输车辆能源消耗量,单位为kg;Q
j
表示运输阶段消耗第j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CO2eq/kg或CO2eq/kw
·
h;根据公式:计算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其中,Pref3为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单位为kgCO2;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方徐青伟宁一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