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47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2
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电控箱,其用于控制各个电气件;冷却箱,其具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连接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铝带输送机构;循环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液罐、分离罐和混合箱;混合箱的入口端分别与分离罐和外部进液管道连通,混合箱的出口端通过调配管路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通过进液管路与冷却箱连通,冷却箱通过回液管路与分离罐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功能,从而大大降低铝板在生产过程中冷却环节的成本;通过分离罐将回流过来地冷却液进行分离,分离后将废料残渣排出,剩下的过滤后的冷却液能够被重新利用,被回流至混合室中,从而大大提高利用率,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铝材加工的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薄铝板在一些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铝板的可塑性,在薄铝板经过热处理后,有些厂家会选择使用冷却装置将铝板快速降温,以便于将铝板用于下一加工步骤。
[0003]如专利文献CN210193944U,公开了一种铝板生产用冷却机,包括冷却机本体,冷却机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通风箱,冷却机本体与通风箱连通,所述通风箱的下表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通风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冷却机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送架,所述传送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辊和第一冷却辊,所述驱动辊和第一冷却辊呈间隔分布,所述冷却机本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本技术涉及铝板生产设备
该铝板生产用冷却机设置有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可以提高铝板的冷却速度,并且水冷设置两组,可以同时接触铝板的上下两面,并且风冷和水冷分布在装置中的绝大部分位置处,可以在铝板移动在装置内部时最大化的对其进行冷却。
[0004]上述专利文献中冷却机所采用的是风冷式结构,其短板较为明显,如冷却效率低、冷却面不均匀、热负荷较高、风扇消耗功率较大和工作时噪声大等。
[0005]因此,部分生产厂家会采用液冷的方式,但是现有的液冷方式都是一个大的冷却池中,放入大量的冷却水,将铝板放入其中进行冷却。这种方式较为粗犷,一方面冷却水会随着使用次数的下降,性能出现严重滑坡,导致铝板冷却后的性能出现较大差异,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冷却水使用到达极限次数时,需要全部更换,无法循环利用,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
[0008]电控箱,其用于控制各个电气件;
[0009]冷却箱,其具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连接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铝带输送机构;
[0010]循环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液罐、分离罐和混合箱;
[0011]所述混合箱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的分离罐和外部进液管道连通,所述混合箱的出口端通过调配管路与储液罐连通,所述的储液罐通过进液管路与冷却箱连通,所述的冷却箱通过回液管路与分离罐连通。
[0012]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却箱上设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设置在冷却箱的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热端设置在冷却箱的外部,且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有与电控箱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器。
[0013]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配管路包括初段混合管、末段混合管、以及连接在初段混合管与末段混合管之间的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所述的第一歧管上连接有第一手动开关阀和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歧管上连接有第二手动开关阀和第二水泵。
[0014]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末段混合管上连接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口为可临时打开的第一常闭管口。
[0015]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回液管路上连接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口为可临时打开的第二常闭管口。
[0016]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分离罐具有可循环外接口和废料外接口,所述混合箱的内部分隔为混合室和废料中转室,所述的可循环外接口通过循环管路与混合室连通,所述的废料外接口与废料中转室连通,且所述的废料中转室通过废料外接口与外界连通。
[0017]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初段混合管上设有第一电磁开关阀,所述的循环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开关阀。
[0018]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罐的底部通过排废料管与外界连通,且所述的排废料管上连接有第三手动开关阀;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还通过溢流管与外界连通。
[0019]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进液管路包括进液总管、以及与进液总管连通的第一进液分管和第二进液分管,所述的第一进液分管和第二进液分管上均设有进液流量控制阀;
[0020]所述的回液管路包括第一回液分管和第二回液分管、以及与所述的第一回液分管和第二回液分管连通的回液总管,第一回液分管和第二回液分管上均设有回液流量控制阀。
[0021]关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还连接有取样管,所述的取样管上连接有取样开关阀。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外部进液管道和分离罐中的液体一同流入至混合箱中按预设配比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冷却液通过调配管路按量输送至储液罐中,当铝板冷却工作开始时,将储液罐中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箱中并对冷却箱中的铝板进行冷却处理,同时冷却箱中的冷却液还会持续通过回液管路回流至分离罐中,经分离罐分离后再度输送至混合箱,开始下一轮的循环使用。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提供了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装置,实现了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功能,从而大大降低铝板在生产过程中冷却环节的成本;2、通过分离罐将回流过来地冷却液进行分离,分离后将废料残渣排出,剩下的过滤后的冷却液能够被重新利用,被回流至混合室中,从而大大提高利用率,有效节约生产成本,且过滤后的冷却液与外部进液管道新进的冷却液按配比混合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3、整个装置循环效率高、循环量大,能够满足长时间持续不间断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分离罐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5是混合箱的内部分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参照图1~图5,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
[0031]电控箱(图中未表示),其用于控制各个电气件;
[0032]冷却箱1,其具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连接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铝带输送机构(图中未表示);
[0033]循环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液罐2、分离罐3和混合箱4;
[0034]所述混合箱4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的分离罐3和外部进液管道5连通,所述混合箱4的出口端通过调配管路与储液罐2连通,所述的储液罐2通过进液管路与冷却箱1连通,所述的冷却箱1通过回液管路19与分离罐3连通。
[00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箱1上设有半导体制冷器14,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4的制冷端设置在冷却箱1的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4的制热端设置在冷却箱1的外部,且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有与电控箱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器(图中未表示)。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方案,利用半导体制冷器14,能够将进入的高温水快速冷却并输出低温水,供后续冷却使用。半导体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箱,其用于控制各个电气件;冷却箱,其具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连接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铝带输送机构;循环冷却组件,其包括储液罐、分离罐和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的分离罐和外部进液管道连通,所述混合箱的出口端通过调配管路与储液罐连通,所述的储液罐通过进液管路与冷却箱连通,所述的冷却箱通过回液管路与分离罐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上设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设置在冷却箱的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热端设置在冷却箱的外部,且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有与电控箱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配管路包括初段混合管、末段混合管、以及连接在初段混合管与末段混合管之间的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所述的第一歧管上连接有第一手动开关阀和第一水泵,所述的第二歧管上连接有第二手动开关阀和第二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段混合管上连接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口为可临时打开的第一常闭管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带淬火处理后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液管路上连接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百建李华尧季颂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亿利邦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