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50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涉及浓缩结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排气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若干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在釜体内沿竖直方向排列,所述换热管的表面设有翅片,所述换热管的上端穿过所述釜体并连通第一支管、第二支管,所述换热管的下端穿过所述釜体并连通第三支管、第四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四支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支管位于第二支管上方,所述第三支管位于第四支管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含盐溶液的浓缩及冷却结晶,可解决浓缩釜空间利用率低、冷却速度慢的问题。冷却速度慢的问题。冷却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


[0001]本技术涉及浓缩结晶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

技术介绍

[0002]焦化脱硫废液含有大量的硫氰酸铵、硫代硫酸铵、硫酸铵、多硫化铵、悬浮硫、游离氨等物质,其中硫氰酸铵、硫酸铵、硫代硫酸铵等盐类均具有回收价值,可通过提盐工艺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0003]在焦化脱硫废液的提盐工艺中,需要将经过脱色处理的脱硫废液进行蒸馏浓缩,利用溶解度的不同,使硫酸铵、硫代硫酸铵结晶析出,并得到硫氰酸铵的浓溶液。目前,浓缩釜的降温主要方式是将循环水通入结晶釜内部的冷却盘管,带走浓缩液的热量,或通过静置较长时间,使浓缩釜内的液体自然冷却。自然冷却的方式耗时过长,不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采用循环水冷却时,由于浓缩釜内还有加热管,加上冷却盘管后,浓缩釜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且在蒸馏浓缩阶段还需要提前将冷却水排空,以防止热量损耗。此外,目前的冷却盘管多为纵向螺旋管,其换热面积有限,限制了冷却水吸收浓缩液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具有降温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以解决浓缩釜空间利用率低、冷却速度慢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排气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釜体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若干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在釜体内沿竖直方向排列,所述换热管的表面设有翅片,所述换热管的上端穿过所述釜体并连通第一支管、第二支管,所述换热管的下端穿过所述釜体并连通第三支管、第四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四支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支管位于第二支管上方,所述第三支管位于第四支管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中部设有膨胀段,所述膨胀段的管径大于换热管其它部位的管径,所述翅片安装在膨胀段上。
[0008]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上端设有第一汇流管,所述换热管、第一汇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汇流管的出口连通第一支管、第二支管。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下端设有第二汇流管,所述换热管、第二汇流管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管的出口连通第三支管、第四支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支管的外壁设有保温壳。
[0011]优选的,所述翅片呈平板状,所述翅片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0012]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绕釜体的轴线呈环形排列,所述第一汇流管呈环形。
[0013]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绕釜体的轴线呈环形排列,所述第二汇流管呈环形。
[00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取代电加热,且蒸汽与冷却结晶所用的冷却水共用换热管,从而节省了釜体内设置电加热管占用的体积,使同等体积釜体具有更大的容积,提高了釜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0016](2)采用多根换热管代替单根的螺旋换热管,使冷却水的运动路径大幅缩短,相对于螺旋状的冷却盘管,可减少冷却水在换热管内的停留时间,降低换热管出口处冷却水的温度,从而增大冷却水与釜体内溶液的温差,加快降温速度;
[0017](3)换热管在釜体内设有膨胀段,其管径大于釜体内其它部位,增大了换热管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0018](4)换热管表面设有翅片,通过翅片能够大幅提高换热面积,同时由于翅片厚度很薄,几乎不占用釜体内部空间;
[0019](5)换热管及翅片均与水平面垂直,可避免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结晶沉降到换热管及翅片表面,无需定期清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中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0023]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25]图中标记:1、釜体;2、换热管;4、阀门;101、进料口;102、排气口;103、出料口;201、翅片;202、膨胀段;301、第一支管;302、第二支管;303、第三支管;304、第四支管;501、第一汇流管;502、第二汇流管;3031、保温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01、排气口102,通过进料口101送入盐溶液,盐溶液蒸发浓缩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从排气孔102排出,釜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03,用于排出浓缩后的固液混合物釜体1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加热盐溶液及对蒸发浓缩后的盐溶液进行快速冷却,温度调节装置包括12根换热管2,换热管2在釜体1内沿竖直方向排列,换热管2的表面设有铜制的翅片201,换热管2的上端穿过釜体1并连通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换热管2的下端穿过釜体1并连通第三支管303、第四支管304,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第三支管303、第四支管304上设有阀门4,第一支管301位于第二支管302上方,第三支管303位于第四支管304上方,第三支管303与蒸汽管线连通,第四支管304与冷却水管线连通,第一支管301的出口通往外界大气,第二支管302的出口通往热水管线。
[0029]为增大换热管2的换热面积,在换热管2的中部设有膨胀段202,膨胀段202的管径
大于换热管2其它部位的管径,翅片201安装在膨胀段202上。
[0030]换热管2的上端设有第一汇流管501,便于将换热管2的出口与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连通,具体地,换热管2的出口与第一汇流管501连通,第一汇流管501的出口连通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
[0031]换热管2的下端设有第二汇流管502,便于将换热管2的入口与第三支管303、第四支管304连通,具体地,换热管2的入口与第二汇流管502连通,第二汇流管502的出口连通第三支管303、第四支管304。
[0032]翅片201呈平板状,翅片201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垂直,每根换热管2的外壁均匀设有6片翅片201,翅片201的宽度为换热管2外径的3/4。
[0033]换热管2绕釜体1的轴线呈环形排列,第一汇流管501、第二汇流管502的形状均为环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管2的排列方式还可以是矩形、正方形等形状。
[0034]该浓缩釜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5]1)蒸发浓缩:将脱色后的焦化脱硫废液从进料口101注入釜体1,打开排气口102,关闭第二支管302、第四支管304上的阀门,然后打开第一支管301、第三支管303上的阀门,使蒸汽从第三支管303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01)、排气口(102),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03),所述釜体(1)内设有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若干根换热管(2),所述换热管(2)在釜体(1)内沿竖直方向排列,所述换热管(2)的表面设有翅片(201),所述换热管(2)的上端穿过所述釜体(1)并连通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所述换热管(2)的下端穿过所述釜体(1)并连通第三支管(303)、第四支管(304),所述第一支管(301)、第二支管(302)、第三支管(303)、第四支管(304)上设有阀门(4),所述第一支管(301)位于第二支管(302)上方,所述第三支管(303)位于第四支管(304)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的中部设有膨胀段(202),所述膨胀段(202)的管径大于换热管(2)其它部位的管径,所述翅片(201)安装在膨胀段(20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降温的浓缩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晨昱李欣纯万福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殷之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