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941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包括透光的干燥棚主体、遮阳装置、储存架以及干燥容器。所述干燥棚主体内具有储存空间;所述遮阳装置覆盖在所述干燥棚主体的表面,且能够使所述储存空间与外部环境隔离;所述储存架设置在所述储存空间内,用于放置干燥容器;所述干燥容器至少用于放置荒漠蓝藻藻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能够减小荒漠蓝藻藻液干燥工序中的占地空间,同时该设施对外界环境以及操作要求较低,可适配于不同场所以及人员的配置,加快荒漠蓝藻藻液干燥速率。加快荒漠蓝藻藻液干燥速率。加快荒漠蓝藻藻液干燥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荒漠蓝藻干燥设施


[0001]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属于生态环境


技术介绍

[0002]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绿色、环保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生物土壤结皮的固定沙表和抗风蚀的作用,将生物土壤结皮中的主要生物体(藻类、藓类和地衣)进行人工培育并接种到沙地表面,通过养护成活,加速地表形成生物土壤结皮,起到防风固沙和生态恢复的作用,是目前受损荒漠生态恢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获得足够的荒漠蓝藻生物体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由于野外作业时所需的蓝藻量大,若单次培养的蓝藻量不足需要累积多次培养的蓝藻。
[0003]目前蓝藻的储存多使用储存罐储存蓝藻液,然而,建设蓝藻储存罐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建设成本高。同时,蓝藻液储存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
[0004]简言之,在野外条件下,液态荒漠蓝藻藻液储存难度较大。因此,亟待改进荒漠蓝藻存储设施,增加荒漠蓝藻储存规模,促进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推广,为我国沙漠化土地治理速度和沙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态蓝藻储存设施占地空间过多,以及对建设环境要求高等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包括透光的干燥棚主体,所述干燥棚主体内具有储存空间;遮阳装置,覆盖在所述干燥棚主体的表面,且能够使所述储存空间与外部环境隔离;储存架,设置在所述储存空间内,并用于放置干燥容器;干燥容器,至少用于放置荒漠蓝藻藻液。
[0007]优选的,所述干燥棚主体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基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基体围合形成所述的储存空间;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体,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体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还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弧形或拱形构件,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端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交叉设置,任一所述第二支撑体至少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垂直交叉设置;和/或任一所述第二支撑体同时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干燥棚主体还包括可打开的棚门,所述棚门沿Y轴方向设置在所述干燥棚主体的端部。
[0011]优选的,所述棚门包括第一棚门和第二棚门,所述第二棚门设置于所述第一棚门靠近储存空间的内侧;所述第一棚门和第二棚门的打开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棚门和第二棚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纱窗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遮阳装置包括遮阳网,所述遮阳网连续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表面的全部;所述遮阳网还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遮阳网包括铝箔遮阳网。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棚门和第二棚门的透光率为n1,60%<n1<80%;和/或所述遮阳网的遮光率为n2,60%<n2<80%。
[0014]优选的,所述储存架包括支腿,所述支腿上贯穿有通孔,所述干燥容器通过所述通孔内设有的紧固件与支腿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荒漠蓝藻干燥设施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基体表面或基体内部,以及,所述支撑骨架和/或遮阳装置还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能够减小荒漠蓝藻藻液干燥工序中的占地空间,同时该设施对外界环境以及操作要求较低,可适配于不同场所以及人员的配置,能够加快干燥速率。且本设施用于荒漠蓝藻藻液干燥的同时,还可作为存储设施。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8]图1为本技术中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的俯视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B

B处剖面图;
[0022]图5为图4所示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干燥棚主体;
[0025]11、支撑骨架;111、第一支撑体;112、第二支撑体;
[0026]12、棚门;121、第一棚门;122、第二棚门;
[0027]2、遮阳装置;
[0028]3、储存架;31、支腿;311、通孔;
[0029]4、干燥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0031]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立体示意
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包括透光的干燥棚主体1,所述干燥棚主体1内具有储存空间,能够用于放置储存架3。其中所述储存架3中安置有干燥容器4,能够进行放置和/或干燥荒漠蓝藻藻液的操作(此处以放置“荒漠蓝藻藻液”为例,包括但不限于“荒漠蓝藻藻液”,所述干燥容器4中还能够放置其他材料用以起到干燥或存储等作用)。优选的,所述储存架3中安置有一个干燥容器4,应用于实际生产单位时,所述储存架3可安置多个干燥容器4,以提高单位占地面积的荒漠蓝藻藻液存放量。同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荒漠蓝藻藻液干燥量,通过对大量荒漠蓝藻藻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得荒漠蓝藻便于存放,以解决荒漠蓝藻藻液存放难度大的问题。
[003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还包括遮阳装置2,所述遮阳装置2覆盖在所述干燥棚主体1的表面,且能够使所述储存空间与外部环境隔离,所述遮阳装置2可理解为用于改变外部环境对储存空间影响的结构,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遮阳装置2能够减少外部环境的入射光束量。
[0033]进一步地讲,所述干燥棚主体1包括支撑骨架11,所述支撑骨架11与基体连接,其中基体优选为地面(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所述基体还可以为稳定性较强的其他台面)。所述支撑骨架11与基体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所述支撑骨架11底端与基体接触的稳定性,使得所述支撑骨架11与所述基体围合形成所述储存空间。
[0034]请参阅图1与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的干燥棚主体,所述干燥棚主体内具有储存空间;遮阳装置,覆盖在所述干燥棚主体的表面,且能够使所述储存空间与外部环境隔离;储存架,设置在所述储存空间内,并用于放置干燥容器;干燥容器,至少用于放置荒漠蓝藻藻液;所述干燥棚主体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基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基体围合形成所述的储存空间;和/或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体,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体沿Y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还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遮阳装置包括遮阳网,所述遮阳网连续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表面的全部;和/或所述遮阳网还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遮阳网包括铝箔遮阳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弧形或拱形构件,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端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交叉设置,任一所述第二支撑体至少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荒漠蓝藻干燥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垂直交叉设置;和/或,任一所述第二支撑体同时与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洋李新荣赵燕翘张志山贾荣亮许文文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