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及其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40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洗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包括洗涤器水泵、储液罐、喷嘴、导水管及加热件,所述导水管一端连接储液罐,另一端连接喷嘴,洗涤器水泵将储液罐中的水通过导水管输送至喷嘴,再喷射到风窗玻璃上进行清洗,所述加热件位于导水管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水管内设置加热件,使导水管具备了加热功能,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因导水管内结冰导致洗涤系统失效的情况,且加热件与导水管内液体直接接触,可使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完全传递至液体中使液体升温,避免了热量损耗,热传导效率高。热传导效率高。热传导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及其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洗涤软管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车辆都装有风窗玻璃洗涤器系统,该系统是将清洁的水或者洗涤液喷射到风挡玻璃上,配合雨刮器清除风挡玻璃上的尘土和污物,它主要是由洗涤器水泵、储液罐、喷嘴和导水管等组成,其中导水管是连接储液罐和喷嘴的机构,负责将储液罐里的液体输送到喷嘴,再喷射到风窗玻璃上。
[0003]在低温环境下,导水管中的水或者洗涤液会结冰从而导致导水管堵塞甚至冻裂,造成洗涤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研发一种能够在低温环境下防止导水管内液体结冰的导水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导水管内的液体在低温环境下会结冰从而导致导水管堵塞甚至冻裂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洗涤软管加热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包括导水管及加热件,所述导水管一端连接储液罐,另一端连接喷嘴,洗涤器水泵将储液罐中的水通过导水管输送至喷嘴,再喷射到风窗玻璃上进行清洗,所述加热件位于导水管内部,可对导水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0006]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水管内设置加热件,使导水管具备了加热功能,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因导水管内结冰导致洗涤系统失效的情况,且加热件与导水管内液体直接接触,可使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完全传递至液体中使液体升温,避免了热量损耗,热传导效率高。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与导水管之间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支架,可将加热件架设在导水管内,避免加热件贴合在导水管内壁导致热量传递不均匀,且导水管为软管,由若干支架支撑的加热件依旧可随导水管弯曲变形,支架留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环形框架及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条,所述环形框架包括内支撑环和外支撑环,所述支撑条固定在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之间,相邻支撑条之间形成上述流通孔,所述内支撑环围合成供加热件穿过的支撑孔,所述外支撑环与导水管的内壁相抵,加热件从支撑孔中穿过,环形框架和支撑条的结合使加热件始终处于导水管的中心位置,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可均匀传递至液体中。
[0009]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框架的外支撑环轮廓线为圆形,圆形外支撑环与导水管的内壁相抵,圆形外支撑环与导水管内壁之间为线接触,使得导水管受力更为均匀,支撑效果更好且导水管不易损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在温度传感器感知导水管的外部环境温度接近洗涤液体冰点的时候,通过提示驾驶员手动开启或者传感器自动联动接通加热件电源,加热件对导水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避免导水管内液体结冰。当温度传感器感知导
水管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上线时,通过提示驾驶员手动关闭或者传感器自动联动断开加热件电源,避免导水管内液体温度过高。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流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条的面积,在提供足够支撑的前提下,可保证导水管内液体的流通量,使得有足够液体从喷嘴内喷出以供清洗。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的宽度自所述外支撑环到所述内支撑环逐渐减小,使得既能提供足够支撑,也能保证导水管内液体的流通量。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外包覆有绝缘层,用于将水与加热件隔离开,避免造成短路。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为加热丝、加热膜或加热片。
[0015]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洗涤软管加热结构。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导水管内设置加热件,使导水管具备了加热功能,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因导水管内结冰导致洗涤系统失效的情况,且加热件与导水管内液体直接接触,可使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完全传递至液体中使液体升温,避免了热量损耗,热传导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洗涤软管加热结构的爆炸图;
[0019]图2是导水管、支架及加热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0]图中:1、洗涤器水泵;2、储液罐;3、喷嘴;4、导水管;5、加热件;6、支架;601、流通孔;602、环形框架;6021、内支撑环;6022、外支撑环;603、支撑条;604、支撑孔;7、温度传感器;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包括导水管4及加热件5,所述导水管4一端连接储液罐2,另一端连接喷嘴3,洗涤器水泵1将储液罐2中的水通过导水管4输送至喷嘴3,再喷射到风窗玻璃上进行清洗,所述加热件5位于导水管4内部,可对导水管4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因导水管4内结冰导致洗涤系统失效的情况,且加热件5与导水管4内液体直接接触,可使加热件5产生的热量完全传递至液体中使液体升温,避免了热量损耗,热传导效率高。所述加热件5包括但不限于加热丝、加热膜、加热片。
[0024]可以理解的,所述加热件5外包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材质为橡胶、塑料等,用于将水与加热件隔离开。
[0025]所述加热件5与导水管4之间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支架6,可将加热件5架设在导水管4内,避免加热件5贴合在导水管4内壁导致热量传递不均匀,且导水管4为软管,由若干支架6支撑的加热件5依旧可随导水管4弯曲变形,支架6留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通孔601。
[0026]所述支架6包括环形框架602及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条603,环形框架602包括内支
撑环6021及外支撑环6022,若干支撑条603固定在外支撑环6022与内支撑环6021之间,相邻支撑条603之间形成上述流通孔601,所述内支撑环6021围合成供加热件5穿过的支撑孔604,所述外支撑环6022轮廓线为圆形,外支撑环6022与导水管4的内壁相抵,圆形外支撑环6022与导水管4内壁之间为线接触,使得导水管4受力更为均匀,支撑效果更好且导水管4不易损坏,加热件5从支撑孔604中穿过,使加热件5始终处于导水管4的中心位置,加热件5产生的热量可均匀传递至液体中。
[0027]所述加热件5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7,在温度传感器7感知导水管4的外部环境温度接近洗涤液体冰点的时候,通过提示驾驶员手动开启或者传感器自动联动接通电源8,加热件5对导水管4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避免导水管4内液体结冰。当温度传感器7感知导水管4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上线时,通过提示驾驶员手动关闭或者传感器自动联动断开电源8,避免导水管4内液体温度过高。
[0028]所述流通孔601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条603的面积,且所述支撑条603的宽度自所述外支撑环6022向所述内支撑环6021的方向逐渐减小,在提供足够支撑的前提下,可保证导水管4内液体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管(4)及加热件(5),所述导水管(4)一端连接储液罐(2),另一端连接喷嘴(3),所述加热件(5)位于所述导水管(4)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5)与导水管(4)之间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支架(6),支架(6)留有供液体通过的流通孔(6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软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包括环形框架(602)及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条(603),所述环形框架(602)包括内支撑环(6021)和外支撑环(6022),所述支撑条(603)固定在所述外支撑环(6022)与内支撑环(6021)之间,相邻支撑条(603)之间形成上述流通孔(601),所述内支撑环(6021)围合成供加热件(5)穿过的支撑孔(604)。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林奕垚张平刘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