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9775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3
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包括: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接收对行人的各项感应参数进行初步计算后将处理结果传送到车机电脑系统,车机电脑系统确定对标行人后根据本车运行情况生成车辆运行轨迹,行人的可穿戴设备实时更新信息并将更新好的信息直接传送给传感器或车辆的相应系统,车辆规划好的行车路线信息会同步到可穿戴设备中并可穿戴设备自身审核危险情况并将危险预测结果反馈给行人/车辆,以便于危险情况下的应急拯救反应;其次,多条道路对应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形成“削峰填谷”式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如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控制方法更贴近现实且避免导致消费者的智能驾驶成本过高,同时优化了网络资源配置。同时优化了网络资源配置。同时优化了网络资源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驾驶
,具体为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热门的研究方向,理想是“保证驾驶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驾驶者双手的解放”,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各路段、交叉点设置传感器车内安装车机电脑系统,通过接收道路两侧的传感器传送路段信息,由车机电脑系统完成传感器集成以及融合处理数据后,发送车辆驾驶命令,车辆自动系统执行控制命令,完成无人驾驶操作。上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因传感器的数量需求大、车机电脑系统的处理负担重,软硬件的性能无法满足数据处理量的需求,为此,人们将目光放在了可穿戴设备上并通过可穿戴设备抵消一定比例的数据处理量,减少传感器的使用量及总体数据处理量,保证自动驾驶控制的顺利进行。
[0003]但是目前,可穿戴设备的现实施行有待考证;其次,若完全取消路边传感器的模块,车机电脑系统的处理负担势必无法大幅度降低,无人驾驶测量的成本居高不下,无人驾驶的普及变得遥不可及。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步骤包括,基于道路两侧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确定道路环境监测面积内的行人状态(包括行人身份及移动状态);经过该道路或者即将经过该道路的车辆的车机电脑系统接收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的监测结果,并根据该监测结果生成对应的车辆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执行与控制策略相对应的驾驶行为。
[0006]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进入其范围内行人的身份属性及移动状态。
[0007]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通过感应监测范围内行人的心跳频率、身高、身体倾斜角度(即行人前额头与脚后跟的连线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度)、移动速度、实时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判断行人的身份属性(老人、成人或儿童)及各自的移动状态,并将上述信息及时传送给车辆。例如身高低于设定参数、身体倾斜角度小或心跳快等因素可被综合评价为是儿童,身体倾斜角度大于设定参数、移动速度慢、身高或心跳慢等可被综合评价为是老人,身高高于设定值、身体倾斜角度小、移动速度快或心跳处于设定范围等可综合评价为成年人,上述多个参数可任取其中一个或多个,这里对儿童、老人、成人的分类主要是出于其对交通运输领域内的安全意识、辨别能力、反应能力为主要辨别
标准的分类,并不以真实的生理年龄为唯一标准(例如,一个孩童身高比较高、且红灯亮是移动速度迅速减慢,绿灯亮时移动速度加快可认为是成人,因为有类似成人的交通反应能力)。
[0008]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判断行人的身份属性时,先根据行人身高初步划分为儿童、成人,再根据身体倾斜角度进一步区分儿童、成人、老人,最后根据红绿灯亮起后的移动速度、呼吸心跳进一步调整行人的身份属性,若出现边界人员,则将边界处模棱两可的行人优先判定为儿童、老人。
[0009]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车辆接收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传递的信息后,筛选出车辆运行危险范围内的对标行人,筛选方式为根据车辆自身运行轨迹与行人运行轨迹有交点和/或处于危险距离之内的行人,且所述对标行人实时更新,车辆对对标行人的信息实时监测、处理,并通过对标行人的状态生成对应的测量控制策略。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所述行人运行轨迹由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处理得到;或者,所述行人运行轨迹由车辆自身的车机电脑系统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产生。
[0011]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或所述车机电脑系统用于识别行人的可穿戴设备以实现对行人相关参数的信息识别,可穿戴设备可以自动调整标识,便于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或所述车机电脑系统接收到的实时信息及时更新,便于车辆的所述车机电脑系统以最邻近、最准确的行人状态做出对应的车辆控制策略。行人配置有可穿戴设备时,行人状态参数可直接获得,车机电脑系统可以直接通过接收信息参数判断行人所处的环境,结合从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获得的其他行人对应的状态规划对应的车辆控制策略。
[0012]优选的,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车辆的所述车机电脑系统生成对应的车辆控制策略作出的运行轨迹反馈到对标行人的可穿戴设备,行人的所述可穿戴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核对对应行人的危险情况,并将危险情况的判断结果反馈到对应车辆的所述车机电脑系统中提示其调整车辆的运行轨迹,同时行人的可穿戴设备或车辆的车机电脑系统发出危险警报,提醒行人注意周边车辆并改变自己的移动状态或者提醒车主人为干涉车辆驾驶运行轨迹。
[0013]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多个道路对应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采用“削峰填谷”式数据处理共享方法,实现一级关联。将直线距离短的几条道路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互相关联,且互相关联是同时间段内人流量、车流量差异较大的多条道路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这样可以将部分待处理数据分流到人流量、车流量较少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有利于减轻数据集中处理带来的运行负担,也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使各道路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有效运行且充分利用。上述为“一级削峰填谷”。
[0014]优选的,所述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多个所述一级关联的道路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互相关联,实现二级关联。一般来讲,这种二级关联方式在道路交叉点较多,办公区住宅区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特别是这些区域易发生临时性短期人群或车辆的距离,可以很好的利用资源分流配置。本专利技术专利中涉及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是在考虑可穿戴设备并非全员佩戴的情况下的一种更贴近现实情况的智能驾驶控制
方法,此专利技术专利并未完全摒弃现有技术中在道路安装传感器的操作,而是将道路侧安装的传感器充分利用,对来往行人的身份属性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传送到车辆的车机电脑系统中,车机电脑系统根据接收到的行人信息锁定与本车行驶安全系数相关的对标行人,重点根据对标行人的运行轨迹、车辆的位置、速度、车辆预期去向等规划车辆的最佳运行轨迹,并同时根据需要作出鸣笛、闪灯或声音提示等等警示操作提醒行人或车主作出应急反应。
[0015]上述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分担了部分车机电脑系统的数据处理负担,不会导致车机电脑系统的处理慢的问题,同时也并不会因高性能的车机电脑系统的升级导致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过高,若确实需要性能升级,可通过对道路两侧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升级在保证智能驾驶精确性的基础上稳定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使智能驾驶的普及成为可能。同时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不忘结合行人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减小了车机电脑系统、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的运行压力。
[0016]除此之外,将附近多个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连接的一起,成为局域处理系统,充分利用“削峰填谷”的优势,保证数据处理运行速度、准确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基于道路两侧的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确定道路环境监测面积内的行人状态;经过该道路或者即将经过该道路的车辆的车机电脑系统接收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的监测结果,并根据该监测结果生成对应的车辆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执行与控制策略相对应的驾驶行为。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进入其范围内行人的身份属性及移动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通过感应监测范围内行人的心跳频率、身高、身体倾斜角度、移动速度、实时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判断行人的身份属性及各自的移动状态,并将上述信息及时传送给车辆。4.如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判断行人的身份属性时,先根据行人身高初步划分为儿童、成人,再根据身体倾斜角度进一步区分儿童、成人、老人,最后根据红绿灯亮起后的移动速度、呼吸心跳进一步调整行人的身份属性。5.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及多基点合作的智能驾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接收传感器感应及计算系统传递的信息后,筛选出车辆运行危险范围内的对标行人,筛选方式为根据车辆自身运行轨迹与行人运行轨迹有交点和/或处于危险距离之内的行人,且所述对标行人实时更新,车辆对对标行人的信息实时监测、处理,并通过对标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澳克诺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