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806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包括筐体、筐盖、端面间隔架和中间间隔架,所述筐体为长方体薄壁结构,所述筐盖通过轴连接于筐体顶部,所述筐盖为框架结构,所述筐盖上安装有带有弹簧的L形转动把手,当筐盖盖在筐体上时,通过旋转L形转动把手使得L形转动把手的端部穿过对位板上的通孔将筐盖与筐体锁紧,所述筐体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端面间隔架、中间间隔架和盖板,工件放置于间隔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布局合理,产品位置排布稳定,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


[0001]本技术属于浸渗处理工艺中的设备工装
,特别涉及一种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用于浸渗过程中各个步骤中产品的装载及转运。

技术介绍

[0002]浸渗处理,是指利用铸件有气孔特性,借助于一定的浸渗技术,将含有冷却剂、润滑剂、抗粘附添加剂以及固化剂等成分的浸渗剂渗入铸件中,使之固化,在铸件的磨粒表面形成一层固化膜的处理方式。铸件的浸渗主要的功效是密封防漏,以使它能用于液压系统和燃气系统中。例如汽车和拖拉机变速箱体、燃油泵、液压阀、化油器、油缸、压缩机和液压部件、密闭的飞机仪器及其电子仪器护罩、气动零件和各种气动仪表等。铸件浸渗还可防止其内腐蚀,提高产量。铸件的内腐蚀往往是从微孔中开始的,当微孔被浸渗剂充满,待其固化后,就能防止腐蚀性液体的浸入,起防腐蚀的作用。
[0003]浸渗工艺中,将工件装入产品篮筐中,用吊具吊入每一个工序内,完成整个浸渗过程。由于各个厂家的浸渗流程和浸渗设备的不同,因此也对浸渗产品篮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产品篮筐的尺寸需要根据所要装载的产品规格设计成既能够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产品,又要尽可能的减少空余空间,过多的空余空间不利于产品在产品篮筐中的相对位置固定,容易在翻转清洗、离心甩干等处理过程中发生窜动而不满足工艺要求,导致产品合格率低下,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内部尺寸布局合理的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特别是用于安装在汽车上的排气阀压铸切削品的浸渗处理工艺过程中,解决了空余空间过大导致产品位置排布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包括筐体、筐盖、端面间隔架和中间间隔架,所述筐体为长方体薄壁结构,侧面与底面分布有多个长方形通孔,所述筐体正面顶部焊接有凸出于筐体上沿的对位板,所述筐盖通过轴连接于筐体顶部,所述筐盖为框架结构,两侧对角焊接有带有内螺纹的螺母,螺母上螺纹连接手摇把杆,所述筐盖上部焊接吊耳,所述筐盖上安装有带有弹簧的L形转动把手,当筐盖盖在筐体上时,通过旋转L形转动把手使得L形转动把手的端部穿过对位板上的通孔将筐盖与筐体锁紧,所述筐体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端面间隔架、中间间隔架和盖板,工件放置于间隔架之间。
[0006]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间间隔架包括第一水平架、支架和第一隔位柱,第一水平架为网格框架结构,所述支架安装在第一水平架底面四角,所述第一隔位柱为若干个间隔分布安装在第一水平架顶面上。
[0007]其技术效果在于:支架和第一隔位柱位于第一水平架的异侧,支架与下一层的水平架接触预留足够的空间给下一层的隔位柱,便于工件的摆放避免干涉。
[0008]进一步优化,所述端面间隔架包括第二水平架和第二隔位柱,第二水平架为网格
框架结构,所述第二隔位柱为若干个间隔分布安装在第二水平架顶面上。
[0009]其技术效果在于:端面间隔架的第二水平架与筐体的内底面相接,减小空余空间更有利于工件的布置以及工件的稳定。
[0010]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水平架的底面与工件之间布置有网格垫,所述网格垫为弹性材料。
[0011]其技术效果在于:网格垫既保证了液体的流通,也避免工件在浸渗处理中发生磕碰。
[0012]进一步优化,所述筐体背面上部焊接有翻转固定轴,用于与翻转清洗槽中的锁紧结构固定,所述筐体正面中部焊接有定位柱,用于在浸渗处理槽体中定位。
[0013]其技术效果在于可以同时满足浸渗处理的不同作业槽的定位需求。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布局合理,产品位置排布稳定,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筐体中工件与间隔架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为中间间隔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端面间隔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在离心甩干槽内状态图。
[0022]附图标记:1

筐体,2

定位柱,3

对位板,4

手摇把杆,5

筐盖,6

吊耳,7

翻转固定轴,8

中间间隔架,9

端面间隔架,10

工件,11

网格垫,12

离心甩干槽,13

甩干转动架,14

盖板,801

第一水平架,802

支架,803

第一隔位柱,901

第二水平架,902

第二隔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包括筐体1、筐盖5、端面间隔架9和中间间隔架8,筐体1为长方体薄壁结构,侧面与底面分布有多个长方形通孔,便于液体流通,还可以在筐体1的侧壁内侧固定孔洞较密的网格板隔离工件10与筐体1的侧壁。筐体1正面顶部焊接有凸出于筐体上沿的对位板3,筐体1背面上部焊接有翻转固定轴7,用于与翻转清洗槽中的锁紧结构固定,筐体1正面中部焊接有定位柱2,用于在浸渗处理槽体中定位。筐盖5通过轴一端连接于筐体顶部,筐盖5可以绕轴翻转打开和盖上,筐盖5为框架结构,两侧对角焊接有带有内螺纹的螺母,螺母上螺纹连接手摇把杆4,在清洗作业时工人可通过手摇把杆4晃动整个产品篮筐进行清洗,筐盖5上部焊接吊耳6,筐盖5上安装有带有弹簧限位的L形转动把手,当筐盖5盖在筐体1上时,通过旋转L形转动把手使得L形转动把手的端部穿过对位板3上的通孔将筐盖与筐体锁紧。
[0025]如图3所示,筐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端面间隔架9、七个中间间隔架8和盖板14,如图5所示,中间间隔架8包括第一水平架801、支架802和第一隔位柱803,支架802安装在第一水平架801底面四角,第一隔位柱803安装在第一水平架801顶面上,第一隔位柱803间隔布置使得工件10之间被第一隔位柱803隔开,第一水平架801的底面与工件10之间布置有网格垫11,网格垫11为弹性材料,既保证了液体的流通,也避免工件10在浸渗处理中发生磕碰。如图6所示,端面间隔架9包括第二水平架901和第二隔位柱902,第二隔位柱902安装在第二水平架901顶面上。工件10放置于第一水平架801以及第二水平架901上并通过第一隔位柱803以及第二隔位柱902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筐体(1)、筐盖(5)、端面间隔架(9)和中间间隔架(8),所述筐体(1)为长方体薄壁结构,侧面与底面分布有多个长方形通孔,所述筐体(1)正面顶部焊接有凸出于筐体(1)上沿的对位板(3),所述筐盖(5)通过轴连接于筐体(1)顶部,所述筐盖(5)为框架结构,两侧对角焊接有带有内螺纹的螺母,螺母上螺纹连接手摇把杆(4),所述筐盖(5)上部焊接吊耳(6),所述筐盖(5)上安装有带有弹簧的L形转动把手,当筐盖(5)盖在筐体(1)上时,通过旋转L形转动把手使得L形转动把手的端部穿过对位板(3)上的通孔将筐盖(5)与筐体(1)锁紧,所述筐体(1)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端面间隔架(9)、中间间隔架(8)和盖板(14),工件(10)放置于间隔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渗加工用产品篮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间隔架(8)包括第一水平架(801)、支架(802)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伟邢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盛世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