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751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它包括振动平台、翻转机构、锥筒A、锥筒B、锥筒C、锥碗、圆筒和碾压辊等,其中由底座、摆杆及连杆组成且具有复位板簧和两个振动器的两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的上端安装有网状振动平台,振动平台上具有通过被电机B驱动对铸件进行往复翻转的翻转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被振动器驱动的振动平台可以对附着砂的铸件进行有效的铸件与砂的分离,振动平台上被电机B驱动的翻转机构在振动平台对铸件外侧的附着砂进行充分分离后对具有内腔的铸件进行往复翻转,被翻转的铸件在振动平台的继续振动下对铸件内腔内附着的砂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对具有内腔的铸件的内外附着的砂进行有效充分彻底的分离。底的分离。底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0003]传统的铸造工艺中,生产一公斤的铸件通常需要消耗7至8公斤的砂,通过从砂箱或铸件上分离砂进行砂的回收再利用很有必要且是实现绿色铸造的有效手段。现有的适用于利用树脂或黏土作为粘结剂的旧铸造砂的干法再生工艺对旧砂的分离不彻底且对旧砂的分离纯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多个相关设备的辅助才能提高旧砂分离后的纯度。虽然砂的干法再生设备简单,但再生工序繁琐,且砂的再生纯度不高。
[0004]在砂箱中完成铸造的铸件需要在振动设备上实现砂与铸件的有效分离,砂与铸件的分离会产生较多灰尘,需要配备专门的除尘设备进行除尘。
[0005]铸件与砂的分离及砂的再生需要振动分离设备、除尘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参与,从而导致铸件与砂的分离及砂的再生效率较低。
[0006]另外,具有内腔的铸件通过振动设备进行铸件与砂的分离后其内部的砂则不容易分离脱落,此时,一般的振砂设备无法实现铸件在振动过程中的自动掉砂。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它包括底座、摆杆、板簧、连杆、振动器、振动平台、翻转机构、电机B、锥筒A、锥筒B、锥筒C、出料筒、锥碗、电机C、圆筒、碾压辊,其中由底座、摆杆及连杆组成且具有复位板簧和两个振动器的两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的上端安装有网状振动平台,振动平台上具有通过被电机B驱动对铸件进行往复翻转的翻转机构;振动平台正下方安装有壁面中空且底部具有漏料口A的锥筒A,锥筒A外侧壁密布有吸尘孔B和若干与吸尘泵连通的吸尘孔A;锥筒A外嵌套安装有与其形成下端开口锥环区域的同中心轴线锥筒C;锥筒A与锥筒C之间旋转有被电机C驱动的同中心轴线锥碗,锥碗侧壁密布有漏料孔。
[0010]锥碗上沿旋转配合有与锥筒A固连的锥筒B;与锥碗传动连接且与锥碗具有速度差的同中心轴线圆筒同锥筒B上沿旋转配合;圆筒、锥筒B和锥碗将锥筒A与锥筒C形成的锥环区域一分为二;圆筒内壁上周向均匀安装有若干对到达锥筒B内壁的铸造砂结块进行碾压的碾压辊;锥筒C底部漏料口B处的出料筒的末端具有在出料筒内聚集定量物料时自动打开且在出料筒内无物料时自动关闭的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围栏、带辊、辊轴、皮带A、电机A、齿条、齿轮C,其中四个围栏在振动平台上围成方形区域;每个围栏底部均安装有齿条,齿条与
振动平台下表面中部被电机B驱动的齿轮C啮合;每个围栏的两个立杆中均通过被电机A驱动的竖直辊轴安装有带辊,两个带辊通过若干与围栏上横杆一一对应配合的皮带A传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A安装于相应围栏的立杆上,安装于电机A输出轴的齿轮B与安装于辊轴的齿轮A啮合;齿轮C安装于轴套上,轴套旋转于振动平台下表面的固定轴上;电机B安装于振动平台上,电机B输出轴上安装的带轮通过皮带B与轴套上安装的带轮传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轮的轮缘上具有环槽。皮带B的内壁上具有与带轮上环槽配合的环凸,保证皮带B不会从带轮上脱落。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筒下端内通过与出料筒中心轴线偏离的水平摆轴铰接有挡板,挡板上安装有安装有重块。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碗下端具有同中心轴线的圆柱,圆柱旋转于通过连接杆B与锥筒C内壁连接的环套B中;安装于圆柱的齿轮D与安装于电机C输出轴的齿轮E啮合;通过连接杆C连接圆筒的环套C与锥碗下端的环套A旋转配合。安装于环套C内壁的齿圈B与安装于圆柱的齿圈A之间啮合有若干安装在锥筒C内壁的齿轮F,保证在电机C的输出转数不变情况下圆筒相对于锥碗的旋转速度差最大,从而提高碾压辊对在离心作用下达到锥筒B内壁的铸造砂结块进行快速高效碾压。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平台上具有四个对称的固定杆,四个固定杆分别与四个摆杆上端铰接。固定杆的存在有效减小了振动平台的重量,减小板簧对底座、连杆及摆杆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的复位负担。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筒C通过连接杆A与锥筒A固定。
[0018]相对于传统的铸造砂分离再生设备,本专利技术通过被振动器驱动的振动平台可以对附着砂的铸件进行有效的铸件与砂的分离,振动平台上被电机B驱动的翻转机构在振动平台对铸件外侧的附着砂进行充分分离后对具有内腔的铸件进行往复翻转,被翻转的铸件在振动平台的继续振动下对铸件内腔内附着的砂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对具有内腔的铸件的内外附着的砂进行有效充分彻底的分离。
[0019]本专利技术集振砂、翻转、碾砂、除尘和提纯为一体,可以在对铸件与砂进行充分分离后有效对铸造砂内的树脂或黏土粘结剂和砂进行有效的分离提纯,从而在达到绿色铸造的同时提高铸造砂的再生纯度,并通过将传统的用于辅助铸件砂分离提纯等设备的集成而减少铸造砂从铸件上分离和提纯的工序,提高铸件与附着砂的分离效率和砂的提纯回收再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剖面示意图。
[0023]图3是翻转机构与电机A传动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4]图4是锥筒A、圆筒、碾压辊、锥筒B、锥碗及锥筒C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5]图5是锥碗、环套C及电机C传动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6]图6是翻转机构中四个围栏相互传动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7]图7是围栏示意图。
[0028]图8是围栏两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9是皮带B及带轮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是锥筒A及锥筒C配合剖面示意图。
[0031]图11是锥碗剖面示意图。
[0032]图12是圆筒及环套C配合剖面示意图。
[0033]图中标号名称:1、底座;2、摆杆;3、板簧;4、连杆;5、固定杆;6、振动器;7、振动平台;8、翻转机构;9、围栏;10、立杆;11、横杆;12、带辊;13、辊轴;14、皮带A;15、齿轮A;16、齿轮B;17、电机A;18、齿条;19、固定轴;20、轴套;22、齿轮C;23、带轮;24、环槽;25、皮带B;26、环凸;27、电机B;28、锥筒A;29、吸尘孔A;30、吸尘孔B;31、漏料口A;32、连接杆A;33、锥筒B;34、锥筒C;35、漏料口B;36、出料筒;37、摆轴;38、挡板;39、重块;40、锥碗;41、漏料孔;42、环套A;43、圆柱;44、环套B;45、连接杆B;46、齿轮D;47、齿轮E;48、电机C;49、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摆杆、板簧、连杆、振动器、振动平台、翻转机构、电机B、锥筒A、锥筒B、锥筒C、出料筒、锥碗、电机C、圆筒、碾压辊,其中由底座、摆杆及连杆组成且具有复位板簧和两个振动器的两组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的上端安装有网状振动平台,振动平台上具有通过被电机B驱动对铸件进行往复翻转的翻转机构;振动平台正下方安装有壁面中空且底部具有漏料口A的锥筒A,锥筒A外侧壁密布有吸尘孔B和若干与吸尘泵连通的吸尘孔A;锥筒A外嵌套安装有与其形成下端开口锥环区域的同中心轴线锥筒C;锥筒A与锥筒C之间旋转有被电机C驱动的同中心轴线锥碗,锥碗侧壁密布有漏料孔;锥碗上沿旋转配合有与锥筒A固连的锥筒B;与锥碗传动连接且与锥碗具有速度差的同中心轴线圆筒同锥筒B上沿旋转配合;圆筒、锥筒B和锥碗将锥筒A与锥筒C形成的锥环区域一分为二;圆筒内壁上周向均匀安装有若干对到达锥筒B内壁的铸造砂结块进行碾压的碾压辊;锥筒C底部漏料口B处的出料筒的末端具有在出料筒内聚集定量物料时自动打开且在出料筒内无物料时自动关闭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铸造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围栏、带辊、辊轴、皮带A、电机A、齿条、齿轮C,其中四个围栏在振动平台上围成方形区域;每个围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快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鑫航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