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10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材进场及验收;原材加工;坡口处理;钢管柱组装焊接;钢管柱拼装及调直;焊接法兰;预拼装及验收;钢管柱出厂;测量定位;埋设一次护筒;旋挖钻机就位;旋挖钻机成孔;全回转钻机就位;埋设二次护筒;小钻头旋挖钻清孔;钻机移位;钢管柱安装:调垂平台安装;钢筋笼安装;钢管柱分节安装;调垂工具柱安装;垂直度调整;钢管柱浇筑及回填:浇筑混凝土;拆除工具柱及平台;孔口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主体箱形筒体之间的预组装,方便对主体箱体筒体的位置进行灵活调整;能够对钢管柱的下放进行调节,有效保证钢管柱的垂直度,从而保证最后形成桩体的施工质量。证最后形成桩体的施工质量。证最后形成桩体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在一些轨道施工现场,岩层滞水携泥砂流入基坑,易造成土体损失。根据降水试验结果,砂卵石层与泥岩交界面滞水层厚约6~8.5m,滞水层明水流向基坑,明水携带泥沙易造成坑外地层脱空、沉降,影响周边安全。考虑周边风险因素及场地条件,将施工方案优化为为砂浆咬合桩加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案。即车站部分施工段采用明挖顺作,部分采用明挖顺作,部分采用盖挖逆作。
[0003]盖挖逆作法对钢管柱的垂直度要求较高,根据《地铁设计规范》永临结合结构柱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500以内。随着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地铁建设结合周边交通、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结合,基坑建设越来越深,盖挖逆作法中钢管柱的垂直度控制也越来越难。车站竖向承载系统钢管柱为盖挖逆作的关键工序,垂直度控制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钢管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钢管柱加工:步骤a1,原材进场及验收;步骤a2,原材加工;步骤a3,坡口处理;步骤a4,钢管柱组装焊接;步骤a5,钢管柱拼装及调直;步骤a6,焊接法兰;步骤a7,预拼装及验收;步骤a8,钢管柱出厂;步骤b,成孔:步骤b1,测量定位;步骤b2,埋设一次护筒;步骤b3,旋挖钻机就位;步骤b4,旋挖钻机成孔;步骤b5,全回转钻机就位;步骤b6,埋设二次护筒;步骤b7,小钻头旋挖钻清孔;步骤b8,钻机移位;步骤c,钢管柱安装:步骤c1,调垂平台安装;步骤c2,钢筋笼安装;步骤c3,钢管柱分节安装;步骤c4,调垂工具柱安装;步骤c5,垂直度调整;步骤d,钢管柱浇筑及回填:步骤d1,浇筑混凝土;步骤d2,拆除工具柱及平台;步骤d3,孔口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4中,钢管柱的四块面板加工完成后,设置组装平台,组装平台包括组装底板(145)以及竖立在组装底板(145)侧部的组装立柱(146);组装过程中,在组装底板(145)上放置第一钢板(141),靠近组装立柱放置第二钢板(142),点焊两块钢板端部,并测量两个钢板对角线AB之间的长度,根据AB之间的实际长度除以理论长度计算出偏差,并调整钢板位置,焊接第一钢板(141)和第二钢板(142)的端部;焊接完成后调转方向,第一钢板(141)依然放置在组装底板(145)上,而第二钢板(142)远离组装立柱(146),以与第二钢板(142)同样的方式焊接第三钢板(143);测量三个钢板上两个对角线AB和CD之间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的偏差,在第二钢板(142)和第三钢板(143)的端部之间焊接第四钢板(144);在组装完成后的主体箱形筒体两端焊接位于内拐角处的加劲板(147),防止应力集中破坏钢管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管柱加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5中,钢管柱组装完成后,主体箱形筒体分节在预拼装平台上进行预拼装和调垂工艺,主体箱形筒体的两端放置在拼装横向车(155)上,拼装横向车(155)横向行走在拼装支撑梁(153)上,能够调整主体箱形筒体的横向位置,拼装支撑梁(153)通过拼装升降缸(1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锴王竞翔张丽辉刘帅刘蕊余超谢炳秋宋恒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