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现海专利>正文

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548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包括:预浸塑玻纤带,预浸塑玻纤带呈网状内置于给排水管的内包层中,预浸塑玻纤带用于增强内包层的承压强度和刚性。加强筋,加强筋设置于内包层的外壁上,加强筋用于增强内包层的承压强度和刚性。玻纤带的膨胀系数与塑料产品的膨胀系数接近,运用了玻纤的高强度提高给排水管的内外承压能力和刚性,改善了原钢塑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的钢塑分离产生管材爆管的问题,在远距离输水工程上,埋设地下时,避免由于地面沉降或管壁承受很高压力出现漏水重大隐患,相比现有技术,给排水管的承压能力提高了8个等级。还公开了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给排水管结构坚实牢固,具备很高的承压强度和刚性。刚性。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埋地管道给排水管
,尤其涉及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给水工程成为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合格的水质,充裕的水压,来供应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随着经济发展,给水系统对埋地给排水管有着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给排水管材的种类和结构多样,基本能满足城市或工矿企业给水需求。其中水管的内部结构是在管体内增加钢丝,构成钢丝网,具备一定的刚性和承压能力。但是对于远距离的跨省城际间供水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在远距离输水过程中的承压能力不能满足远距离的水源输送要求。当地面沉降,管道会发生一定的变形,输水过程中遇到水作用于管壁很强的冲击力,容易出现漏水。对于钢塑管来说,由于钢丝与塑料的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导致钢丝与塑料剥离,严重时会出现爆管的现象,存在很大隐患,表现出水管的内承压强度低,抗冲击力低,刚性差。
[0004]由此得出,现有的埋地给水管的内承压强度低,刚性低,容易出现漏水和爆管大隐患,难以满足远距离输水工程的需求,难以保证进行安全的远距离输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在内包层中设置有预浸塑玻纤带,内包层的外壁上设置加强筋,提高内包层的承压强度和刚性。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包括:
[0008]外包层,外包层的内部套设有内包层,外包层用于加强给排水管的承压能力。
[0009]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内包层的外壁上,外包层包覆在强筋上,加强筋用于增强内包层的承压能力和刚性。
[0010]预浸塑玻纤带,预浸塑玻纤带呈网状,并分别内置于外包层中、内包层中,预浸塑玻纤带用于增强外包层、内包层的承压强度和刚性。
[0011]给排水管由外包层、加强筋、内包层构成,并在外包层和内包层分别中设置网状的预浸塑玻纤带,由于玻纤带的膨胀系数与塑料产品的膨胀系数接近,运用了玻纤的高强度提高给排水管的内外承压能力和刚性,改善了原钢塑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的钢塑分离产生管材爆管的问题,同时在内包层外设置加强筋再次提高内包层的刚性和抗冲击能力。在远距离输水工程上,埋设地下时,避免由于地面沉降或管壁承受很高压力出现漏水重大隐患,相比现有技术,给排水管的承压能力提高了8个等级,得到很大提升。
[0012]进一步优选为,预浸塑玻纤带包括:
[0013]多根第一玻纤,第一玻纤呈弧形,并分别内置于外包层中、内包层中。
[0014]多根第二玻纤,第二玻纤呈弧形,并分别内置于外包层中、内包层中,第二玻纤与第一玻纤呈弧线交叉连接,并形成交叉预浸塑玻纤带。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第一玻纤与多根第二玻纤之间交叉后呈网状的预浸塑玻纤带,预浸塑玻纤带置于外包层和内包层中,分别与外包层、内包层并形成一个单独的整体结构,该结构兼有结实坚固和柔韧的特点,足以抵抗来自给排水管内部很高的水压和冲击力,还能抵抗给排水管外壁来自地面沉降时产生的压力,使内包层不仅具有本身的柔韧性,还具备很高的承压强度和刚性,防止因为钢塑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剥离而爆管,解决了长距离输水过程中的出现漏水的重大隐患。
[0016]进一步优选为,预浸塑玻纤带包括:
[0017]多根第三玻纤,第三玻纤呈经线,并分别内置于外包层、内包层中。
[0018]多根第四玻纤,第四玻纤呈纬线内置于外包层、内包层中,第三玻纤与第四玻纤呈经纬状交叉连接,并形成经纬预浸塑玻纤带。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第三玻纤与多根第四玻纤之间交叉后呈经线与纬线交错形式的网状预浸塑玻纤带,该网状预浸塑玻纤带置于外包层和内包层中,并分别与外包层、内包层并形成一个单独的整体经纬交叉结构,该结构兼有结实坚固和柔韧的特点,足以抵抗来自给排水管内部很高的水压和冲击力,还能抵抗给排水管外壁来自地面沉降时产生的压力,使内包层不仅具有本身的柔韧性,还具备很高的承压强度和刚性,防止因为钢塑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剥离而爆管,解决了长距离输水过程中的出现漏水的重大隐患。
[0020]进一步优选为,预浸塑玻纤带包括:
[0021]多根第五玻纤,第五玻纤平行于给排水管的中心轴,第五玻纤分别内置于外包层中、内包层中。
[0022]多根第六玻纤,第六玻纤与第五玻纤垂直,第六玻纤分别内置于外包层中、内包层中,第五玻纤与第六玻纤呈编织状交叉连接,并形成编织预浸塑玻纤带。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第五玻纤与多根第六玻纤之间交叉后呈编织袋状交错形式的网状预浸塑玻纤带,该网状预浸塑玻纤带置于外包层和内包层中,并分别与外包层、内包层并形成一个整体编织交叉结构,该结构兼有结实坚固和柔韧的特点,足以抵抗来自给排水管内部很高的水压和冲击力,还能抵抗给排水管外壁来自地面沉降时产生的压力,使内包层不仅具有本身的柔韧性,还具备很高的承压强度和刚性,防止因为钢塑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剥离而爆管,解决了长距离输水过程中的出现漏水的重大隐患。
[0024]进一步优化为,外包层、内包层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每层外包层的厚度相同,每层内包层的厚度相同。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厚度相同的多层外包层、内包层构成的给排水管,可以设置多层预浸塑玻纤带并形成结构坚实、牢固的多层给排水管,确保给排水管的给排水管的内壁、外壁具备很高的承压能力,提高给排水管的抗压强度和刚性。
[0026]进一步优化为,预浸塑玻纤带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每层预浸塑玻纤带等距离设置在外包层中、内包层中。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多层预浸塑玻纤带分别置于外包层、内包层中,并形成结构坚实、牢固的多层给排水管,确保给排水管的给排水管的内壁、外壁具备很高的承压能力,提高给排水管的抗压强度和刚性。
[0028]进一步优化为,加强筋内设置有预浸塑玻纤带,预浸塑玻纤带等距离填充在加强筋的内部。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预浸塑玻纤带具备高强度的性能提高加强筋的强度和刚性,再次提升给排水管的承压强度和刚性。
[0030]进一步优化为,加强筋呈螺旋状,并缠绕在内包层的表面上,加强筋用于提高外包层的外部承压强度和刚性。
[00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给排水管的外壁整体上缓冲和抵抗外界很高的压力,再次提高的承压强度和刚性。
[003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制作第一层内包层。
[0034]加热第一层内包层,在内包层的表面铺设预浸塑玻纤带。
[0035]加热预浸塑玻纤带,在预浸塑玻纤带的表面缠绕第二层内包层。
[0036]加热第二层内包层,在内包层的表面缠绕加强筋。
[0037]加热加强筋、内包层,在加强筋的表面、内包层的表面缠绕第一层外包层。
[0038]加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地用给排水管,用于埋地供水管网输送水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层(1),所述外包层(1)的内部套设有内包层(2),所述外包层(1)用于加强所述给排水管的承压能力;加强筋(3),所述加强筋(3)设置在所述内包层(2)的外壁上,所述外包层(1)包覆在所述加强筋(3)上,所述加强筋(3)用于增强所述内包层(2)的承压能力和刚性;预浸塑玻纤带(4),所述预浸塑玻纤带(4)呈网状,并分别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中、所述内包层(2)中,所述预浸塑玻纤带(4)用于增强所述外包层(1)、所述内包层(2)的承压能力和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用给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浸塑玻纤带(4)包括:多根第一玻纤(41),所述第一玻纤(41)呈弧形,并分别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中、所述内包层(2)中;多根第二玻纤(42),所述第二玻纤(42)呈弧形,并分别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中、所述内包层(2)中,所述第二玻纤(42)与所述第一玻纤(41)呈弧线交叉连接,并形成交叉预浸塑玻纤带(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用给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浸塑玻纤带(4)包括:多根第三玻纤(43),所述第三玻纤(43)呈经线,并分别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中、所述内包层(2)中;多根第四玻纤(44),所述第四玻纤(44)呈纬线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所述内包层(2)中,所述第三玻纤(43)与所述第四玻纤(44)呈经纬状交叉连接,并形成经纬预浸塑玻纤带(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用给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浸塑玻纤带(4)包括:多根第五玻纤(45),所述第五玻纤(45)平行于所述给排水管的中心轴,所述第五玻纤(45)分别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中、所述内包层(2)中;多根第六玻纤(46),所述第六玻纤(46)与所述第五玻纤(45)垂直,所述第六玻纤(46)分别内置于所述外包层(1)中、所述内包层(2)中,所述第五玻纤(4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现海郁昌辉王延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现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