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防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包括可拼接的浮筒,浮筒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筒和浮体,内筒内安装有缆绳收卷器和控制器,浮筒由锚缆进行固定,内筒内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有蓄电池组,第一安装腔内设有安装筒,安装筒内设有拼接组件,拼接组件包括中心柱,中心柱上设有安装轴,安装轴上套设有两个基座,两个基座均包括基环,基环上均铰接连接件,两个基座的连接件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拼接块,安装轴上铰接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自由端设有固定柱,固定柱顶端设有第二限位片,具备防撞效果较好、可拨开船艏对自身及船舶的损伤较小、安装方便不占航道等优点。占航道等优点。占航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防撞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桥梁防船撞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类:
[0003]橡胶护舷,主要用于码头港口靠泊时缓冲船舶撞击力,保护码头前沿,安装于桥墩上,通过橡胶弹塑性变形,吸收船舶撞击能量,具有安装方便,不占用航道等优点。由于变形能力有限,所以防撞能力较弱,仅适合用于防撞装置与桥墩接触处进行局部消能。
[0004]集群式防撞桩,采用独立式防撞结构,船舶撞击力不传递至桥墩,故对桥墩自身抗力无硬性要求;但由于其本身为刚性结构,对自身结构及船舶损伤大;修建集群式防撞桩对桥区地质条件要求较高且工程周期长,因此对桥区日常通航有较大影响;集群式防撞桩被撞后整体损坏,不易修复,维修造价高,故该种防撞装置没有大范围应用。
[0005]自浮式钢套箱,优点在于柔性防撞,对船舶结构损伤小;防撞装置安装所需时间短,不影响桥区正常通航;对桥区地质条件无要求。但该防撞装置也存在以下缺点,船舶撞击力会传递至桥墩,故需要桥墩自身有抗撞能力;安装自浮式套箱,需按照桥墩线型布设,难以批量化生产;防撞钢套箱涂装耐久性差,涂装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具备防撞效果较好、可拨开船艏对自身及船舶的损伤较小、安装方便不占航道等优点。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包括可拼接的浮筒,所述浮筒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筒和浮体,所述内筒内安装有缆绳收卷器和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缆绳收卷器的运行,缆绳收卷器用于锚缆的收放,浮筒由锚缆进行固定,所述内筒内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蓄电池组,缆绳收卷器与蓄电池组电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设有拼接组件,所述拼接组件包括中心柱,中心柱滑动穿设于安装筒内,所述中心柱上设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套设有两个基座,两个所述基座均包括基环,所述基环上均铰接连接件,两个基座的所述连接件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均可与内筒的顶端触离,第一伸缩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拼接块,拼接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轴上铰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自由端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设有第二限位片,所述内筒顶端安装有用于防止中心柱脱离安装筒的第二限位片。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0010]进一步,所述内筒内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发电机,所述内筒的底部安装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穿线管,所述穿线管上转动安装有水轮,所述水轮上固定安装有齿圈,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与齿圈啮合的齿轮、另一端与发电机的转子连接用于驱动发电机,所述发电
机与蓄电池组电连接。由水能驱动水轮旋转带动齿圈转动,齿圈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旋转驱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内;用于固定浮筒的锚缆经穿线管穿入内筒内,在穿线管的作用下可避免水轮与锚缆发生干涉。
[0011]进一步,浮筒拼接后所述拼接组件上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蓄电池组电连接。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内,以供缆绳收卷器运行所需电能。
[0012]进一步,浮筒拼接后所述固定柱上安装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蓄电池组电连接。通过警示灯向船舶驾驶人员示警引导船舶航行,有利于避免撞击。
[0013]进一步,浮筒拼接后所述拼接组件上安装有水位监测器,水位监测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检测水位变化并反馈至控制器,以便于更好的控制缆绳收卷器的运行适应水位变化。
[0014]进一步,所述浮体为圆柱结构。减小浮体与船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撞击时减小自身所受损伤。
[0015]进一步,所述浮体套设在内筒上,所述内筒上固定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位于浮体的顶端。浮体可在内筒上持续旋转,可更好的减小撞击时对自身和船舶造成的损伤,提高浮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浮体更换方便,便于根据河道航船吨位更换不同大小的浮体。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将拼接组件拉出后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展开,再将相邻两个浮筒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分别连接固定即可将多个浮筒进行拼接组合,安装方便,适用于不同数量的浮筒拼接,可适用于不同数量的浮筒进行拼接;
[0018]2、拼接组件可收入浮筒上的安装筒内,便于浮筒的运输;
[0019]3、多个浮筒的拼接组件连接后可形成固定框架,由于中心柱滑动穿设于安装筒内,内筒可沿中心柱转动从而使拼接后的浮筒可旋转,便于在撞击时拨开船舶,减小对船舶和自身的损伤;由于浮筒通过缆绳牵引固定于水面不与桥墩接触,防撞效果较好,同时还可通过拖锚耗的方式消耗冲击能量。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的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拼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拼接组件合拢后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拼接组件收入安装筒内后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部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0]内筒1、第一安装腔11、第二安装腔12、第三安装腔13、安装筒14、浮体2、拼接组件3、中心柱31、安装轴32、基座33、基环331、连接件332、第一伸缩杆34、内杆341、外套筒342、拼接块343、第二伸缩杆35、固定柱351、第二限位片352、蓄电池组4、缆绳收卷器5、发电机6、
驱动部件7、安装座71、穿线管72、水轮73、齿圈74、传动轴75、齿轮76。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8所示,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包括可拼接的浮筒,所述浮筒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筒1和浮体2,所述内筒1内设有第三安装腔13,第三安装腔13内安装有缆绳收卷器5和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缆绳收卷器5的运行,缆绳收卷器5用于锚缆的收放,浮筒由锚缆进行固定。所述内筒1内设有第一安装腔11,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蓄电池组4,缆绳收卷器5与蓄电池组4电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安装筒14,所述安装筒14内设有拼接组件3。所述拼接组件3包括中心柱31,中心柱31滑动穿设于安装筒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包括可拼接的浮筒,所述浮筒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筒(1)和浮体(2),所述内筒(1)内安装有缆绳收卷器(5)和控制器,所述内筒(1)内设有第一安装腔(11),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蓄电池组(4),缆绳收卷器(5)与蓄电池组(4)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设有安装筒(14),所述安装筒(14)内设有拼接组件(3),所述拼接组件(3)包括中心柱(31),中心柱(31)滑动穿设于安装筒(14)内,所述中心柱(31)上设有安装轴(32),所述安装轴(32)上套设有两个基座(33),两个所述基座(33)均包括基环(331),所述基环(331)上均铰接连接件(332),两个基座(33)的所述连接件(332)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34),第一伸缩杆(34)均可与内筒(1)的顶端触离,第一伸缩杆(34)的自由端均设有拼接块(343),拼接块(343)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轴(32)上铰接有第二伸缩杆(35),所述第二伸缩杆(35)的自由端设有固定柱(351),所述固定柱(351)顶端设有第二限位片(352),所述内筒(1)顶端安装有用于防止中心柱(31)脱离安装筒(14)的第二限位片(3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葵,杨小岳,彭炳力,刘宪庆,王洪铭,任奥博,周昱焘,龚丰顺,刘文敏,李梦源,李瑞朝,邓皓天,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