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22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具有外壳(8)、第1塞体(9)、和第2塞体(10)。在该外壳(8)上,具有:在上端部上插入处理器具塞的塞体安装部(13);在下端部被安装在通道开口部(6)上的卡定部(19);在从通道开口部卸下时用于把持的抓手部(14);以及,由抓手部(14)的提起操作而被断裂的切入槽(15),该第1塞体(9)具有内置在该外壳(8)中的、与通道开口产生紧密接触、并且用于使处理器具贯通的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11),该第2塞体(10)具有内置在外壳(8)的塞体安装部上、其前端与第1塞体(9)的开口产生紧密接触、并且用于使处理器具塞贯通的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以及形成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的塞体,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被安装在设置于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并且,可以使处理器具从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开口部气密地贯通处理器具贯通通道。
技术介绍
以往,在使用了内窥镜的体腔内的观察和处理中,从设置在内窥镜上的处理器具贯通通道对体腔内注入药液,或使处理器具贯通,来进行病变部位的切除和采样等的处理。在用该内窥镜进行处理时,由于体腔内的压力变化等,有时会使体腔内的污物和空气在处理器具贯通通道中逆流,并从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向外部泄漏。因此,在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安装塞体,以防止在处理器具贯通通道中逆流的污物和空气的泄漏。被安装在该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的塞体,具有下述两种类型在使用后,经过清洗消毒,就可以再次使用的可重复使用型(reusetype);和一旦被安装在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并使用,在从该通道开口部卸下时会被破坏,从而不能再次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型(disposable type)。该塞体的可重复使用型,在每次使用时,由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对清洗消毒的管理会很烦琐,所以,优选使用一次性使用型的塞体。该一次性使用型的塞体,例如,如特许文献1中所提出的,具有下列构成由用弹性部件形成的上塞主体和下塞主体构成的塞体;由比该塞体要硬质的部件形成的、并收容保持塞体的塞外壳;形成于该塞外壳上的、并将塞外壳卡在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的卡合部;形成于该塞外壳上的、并由将塞外壳从通道开口部卸下时的作用力而使其断裂的断裂部;以及与该断裂部相连续设置并形成于塞外壳上的开口部。特许文献1实开平3-101908号公报。特许文献1所提出的一次性使用型的塞体,通过塞外壳覆盖由上塞主体和下塞主体所构成的塞主体的外周,并将该塞体安装在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因此,特别是在使用外径很粗的处理器具时,设置在塞主体上的处理器具贯通用的狭缝的形状不容易产生变形,例如,与只是由橡胶部件形成的可重复使用型相比,存在插入和拨出处理器具时的插拔力增大、处理器具的插入操作变得沉重、操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处理器具的外径大小无关而可以降低插拔力,并可以可靠地防止来自体腔内的逆流和泄漏的一次性使用型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为解决上述课题,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被安装在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塞体,其形成有用于使处理器具贯通的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第1塞体,在该第1塞体上形成有用于使处理器具塞贯通的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塞外壳,在该塞外壳上具有塞体安装部,并且被安装在上述通道开口部上,在该塞外壳上内置有与上述通道开口部相对着的上述第1塞体的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同时,设有在从上述通道开口部上卸下时可以产生断裂的断裂部;以及第2塞体,在该第2塞体上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处理器具塞贯通的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该第2塞体在上述塞外壳的塞体安装部上可以自由装卸,同时,在将该第2塞体安装在上述塞体安装部上时,上述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与上述第1塞体相对。本专利技术第2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第2塞体与上述塞外壳分别独立地形成,并且该第2塞体的一部分被固定在上述塞外壳的上述塞体安装部以外的外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第3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塞外壳由比上述第2塞体要硬质的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第4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在将上述第2塞体安装在上述塞体安装部上的状态下,该第2塞体不越过上述塞外壳的断裂部而被两端保持着。本专利技术第5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第2塞体被安装在上述塞外壳的塞体安装部上的状态下,所述第2塞体越过上述塞外壳的断裂部而被两端保持着。本专利技术第6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第2塞体具有保持部,保持部在上述第2塞体从上述塞外壳上卸下时,使其保持在从上述塞外壳的塞体安装部的插入范围离开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第7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第2塞体具有装卸部,在该装卸部上形成有上述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同时该装卸部相对于上述塞外壳的上述塞体安装部可以自由装卸;和连接片,该连接片与上述装卸部一体地形成,并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塞外壳的上述塞体安装部以外的部分上的安装部,并且,在将上述装卸部从上述塞体安装部上卸下时,该连接片会对上述装卸部施加离开上述塞体安装部方向的力。本专利技术第8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安装部固定在上述塞外壳上,以使至少在该安装部附近上述连接片的延伸方向与上述塞外壳的外表面平行,并且,上述连接片通过与上述塞外壳的外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凸部形状的支撑部,对上述装卸部施加离开上述塞体安装部方向的力。本专利技术第9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塞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在从上述通道开口部卸下上述塞外壳时所使用的抓手部,并通过对该抓手部的操作,可以使上述塞外壳的断裂部产生断裂。本专利技术第10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第2塞体具有在从上述塞体安装部卸下上述第2塞体时所使用的把持部;而且,在上述塞外壳被安装在上述通道开口部时,上述抓手部被设置在与上述通道开口部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把持部近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第11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抓手部与上述把持部相比,把持长度短。本专利技术第12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抓手部与上述把持部相比,把持面积小。本专利技术第13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抓手部和上述把持部之间的间隔,与在上述把持部的根部侧的相比,在上述把持部的前端侧的大。本专利技术第14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抓手部由比上述把持部要硬质的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第15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将通过把持着上述抓手部而使断裂部产生应力,破坏上述塞外壳并从上述通道开口部上卸下时的力量,设置得比通过把持着上述把持部而进行提起操作、然后将上述第2塞体从上述塞外壳上卸下时的力量要大。本专利技术第16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抓手部的延伸方向和上述通道开口部的中心轴之间形成的角度为锐角,并且,上述抓手部的前端向着上述通道开口部侧而延伸。本专利技术第17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第2塞体被安装在上述塞外壳上的状态下,从上述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的开口部到上述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的开口部之间的距离为小于等于9mm。本专利技术第18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第2塞体未被安装在上述塞外壳上的状态下,从上述塞外壳的上面到上述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的开口部之间的距离为小于等于9mm。本专利技术第19方面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其特征是,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第2塞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被安装在内窥镜的处理器具贯通通道的通道开口部上,其特征是,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塞具有:第1塞体,在该第1塞体上形成有用于使处理器具塞贯通的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塞外壳,在该塞外壳上具有塞体安装部,该塞外壳被安装在上述通道开口部上,并且在该塞外壳上内置有与上述通道开口部相对着的上述第1塞体的第1处理器具贯通孔,同时,设有在从上述通道开口部上卸下时可以产生断裂的断裂部;以及第2塞体,在该第2塞体上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处理器具塞贯通的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该第2塞体在上述塞外壳的塞体安装部上可以自由装卸,同时,在将该第2塞体安装在上述塞体安装部上时,上述第2处理器具贯通孔与上述第1塞体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谷高嗣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