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69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固定板、定模以及设置在定模固定板与定模之间用于进料的唧咀,在所述唧咀外设有隔热冷却机构,隔热冷却机构包括套装在所述唧咀外的隔热套,以及套装在隔热套外的冷却套,唧咀与隔热套相适配;所述定模固定板上开通有进料冷却水道,冷却套与进料冷却水道相通实现对唧咀隔热冷却。实现对唧咀隔热冷却。实现对唧咀隔热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的
,具体为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市场产品日新月异,且种类多样化;因此对于模具制造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已经不止停留在对于产品的成型;羹进一步对于产品成型后的精度尺寸以及外观效果的整体要求。冷却机构是模具的其中一个重要机构,冷却效果的理想与否直接导致产品的成型效果。冷却不到位容易导致产品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而烧伤,或产生凹陷起泡等问题。
[0003]尤其,对于一些产品外形面较大的型腔成型时冷却至关重要,如图1所示,定模型腔为产品大平面,因此在进料时候就需要开始冷却,而传统的模具结构往往只注重对模具的型腔进行冷却,因此无法对模具进料口进行有效的冷却,从而造成模具其成型时整体的冷却效果不佳,引起产品的外观表面,形成凹陷、起泡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模具结构无法对模具进料口进行有效冷却,而造成模具整体冷却效果不佳对成型产品外观造成凹陷、起泡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从而实现既保证模具注塑成型时对进料口有效冷却隔热保证成型产品质量,使其表面平整无任何凹陷及起气泡。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包括定模固定板、定模以及设置在定模固定板与定模之间用于进料的唧咀,在所述唧咀外设有隔热冷却机构,隔热冷却机构包括套装在所述唧咀外的隔热套,以及套装在隔热套外的冷却套,唧咀与隔热套相适配;所述定模固定板上开通有进料冷却水道,冷却套与进料冷却水道相通实现对唧咀隔热冷却。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套内具有空腔,隔热套插装在冷却套内形成冷却水腔。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套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出水通孔且分别与所述进料冷却水道相通实现冷却水的互通冷却。
[0008]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的左右两侧面为侧切面供隔热套与冷却套内的空腔提供形成冷却水腔的空间。
[0009]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插装在冷却套内且彼此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冷却水道的数量为两根布置在定模固定板的左右两侧,2根进料冷却水道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冷却套的左右两端的2个所述出水通孔相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冷却水环,使得冷却水腔内的水可循环进出。
[0012]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的底部设有卡圈与冷却套的空腔内相抵接彼此适配形成对冷却水腔形成封闭。
[0013]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的底部还安装有防水圈,进一步避免冷却水腔内的运水渗漏。
[0014]作为优选,所述定模固定板的顶部还设有定位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唧咀外设有隔热冷却机构实现对进料的有效隔热及冷却,主要利用隔热套将唧咀插装在其内同时采用冷却套与隔热套彼此插配形成冷却水腔,且冷却水腔分别与定模固定板上的进料冷却水道彼此互通形成了可循环的有效冷却系统,实现了可持续对唧咀及进料口的有效冷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图3的A

A全剖视图;
[0020]图5是图4的B向放大示意图;
[0021]图6是图5的C向放大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隔热冷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的隔热冷却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安装有定位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定模固定板,10.进料冷却水道,2.定模,2a.定模型腔,3.唧咀,4.隔热冷却机构,41.隔热套,42.冷却套,4a.空腔,4b.侧切面,4c.冷却水腔,4d.出水通孔,4e.冷却水环,4f.卡圈,4g.防水圈,5.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实施例为: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参阅图1至图9所示,它包括定模固定板1、定模2以及设置在定模固定板1与定模2之间用于进料的唧咀3,在唧咀3外设有隔热冷却机构4,隔热冷却机构4包括套装在唧咀3外的隔热套41,以及套装在隔热套41外的冷却套42,唧咀3与隔热套41相适配;定模固定板1上开通有进料冷却水道10,冷却套42与进料冷却水道10相通实现对唧咀3隔热冷却;冷却套42内具有空腔4a,隔热套41插装在冷却套42内形成冷却水腔4c;冷却套42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出水通孔4d且分别与所述进料冷却水道10相通实现冷却水的互通冷却;隔热套41的左右两侧面为侧切面4b供隔热套41与冷却套42内的空腔提供形成冷却水腔4c的空间;隔热套41插装在冷却套42内且彼此固定连接;进料冷却水道10的数量为两根布置在定模固定板1的左右两侧,2根进料冷却水道10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冷却套42的左右两端的2个所述出水通孔4d相通;隔热套41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冷却水环4e,使得冷却水腔4c内的水可循环进出;隔热套41的底部设有卡圈4f与冷却套42的空腔内相抵接彼此适配形成对冷却水腔4c形成封闭;隔热套41的底部还安装有防水圈4g,进
一步避免冷却水腔4c内的运水渗漏;定模固定板1的顶部还设有定位环5。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结合图1至图9所示,注塑成型时,本技术通过在唧咀3外设有隔热冷却机构4实现对进料口的有效隔热及冷却,首先主要利用隔热套41将唧咀3插装在其内进行隔热,同时采用冷却套42与隔热套41彼此插配形成冷却水腔4c,且冷却水腔4c分别与定模固定板1上的进料冷却水道10彼此互通形成了可循环的有效冷却系统,当定模固定板1内的进料冷却水道10通冷却水后由冷却套内的出水通孔进入至冷却水腔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对唧咀3及进料口的有效冷却。
[00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包括定模固定板(1)、定模(2)以及设置在定模固定板(1)与定模(2)之间用于进料的唧咀(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唧咀(3)外设有隔热冷却机构(4),隔热冷却机构(4)包括套装在所述唧咀(3)外的隔热套(41),以及套装在隔热套(41)外的冷却套(42),唧咀(3)与隔热套(41)相适配;所述定模固定板(1)上开通有进料冷却水道(10),冷却套(42)与进料冷却水道(10)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42)内具有空腔(4a),隔热套(41)插装在冷却套(42)内形成冷却水腔(4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42)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出水通孔(4d)且分别与所述进料冷却水道(10)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进料口的冷却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41)的左右两侧面为侧切面(4b)。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赛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立翔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