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67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导向机构、冷却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上模和下模均为一体模,上模和下模内分别对应设置4组上模型腔和下模型腔,依次对称布置;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包括上模内下凹的定位槽和与下模一体设置的定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可精准合模的合模机构确保在注塑成型时上模与下模在注塑压力冲击下仍然能保证合模的精准性从而确保产品的成型精度,避免产品发生错位。免产品发生错位。免产品发生错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的
,具体为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制造的重要一环,众多的产品生产都离不开模具的成型;尤其是那些结构合理造假便宜同时成型的产品优良的精密注塑模具。批头盒是一种用于储装各类工具的批头的收纳盒;其结构特征如图1所示,包括上盖与下盒,中间设有连接部彼此相连,另外通过设置的卡扣结构彼此扣合。批头盒的产品特征中既包含了连接部又包含了卡扣结构,因此其对产品的精度要求非常高,避免造成成型后的批头盒上盖与下盒错位或无法密闭卡合,甚至连接部在多次翻盖后造成断裂的情况;因此需要合理的模具结构布置实现精密成型确保每一个精度尤其是连接部的壁厚需要保持一致;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采用一模多出的出模方式。
[0003]而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采用为上下出模方式,一模一腔时精度还可以保证,但是对于批头盒一模多出时,成型压力的加大容易出现成型后批头盒的上盖与下盒有错位以及卡合不合一的问题;严重的批头盒的连接部壁厚不一出现锻炼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模具结构无法满足批头盒一模多出容易出现上盖与下盒有错位以及卡合不合一以及连接部断裂应力不足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从而实现既保证成型精度又能同时一模多腔提升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导向机构、冷却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上模和下模均为一体模,上模和下模内分别对应设置4组上模型腔和下模型腔,依次对称布置;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合模机构;所述合模机构包括上模内下凹的定位槽和与下模一体设置的定位块;本技术通过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可精准合模的合模机构确保在注塑成型时上模与下模在注塑压力冲击下仍然能保证合模的精准性从而确保产品的成型精度,避免产品发生错位。
[0006]作为优选,所述合模机构的数量为4组分别设置在上模与下模的四周。
[0007]更加具体地讲,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与下模之间用于承载及导向的导柱,所述导柱贯穿合模机构连接上模与下模;这样使得定位块与定位槽可精准配合。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内的上模型腔的周围均环绕设有排气槽,用于注胶成型时排气。
[0009]作为优选,所述浇注机构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设置在主流道的两端,且分流道呈X型布置使得4组上下模型腔均能同时进胶。
[0010]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内安装有撑柱组件,所述撑柱组件包括圆撑柱和台阶撑柱组成。
[0011]作为优选,所述圆撑柱采用2种规格;分为第一圆撑柱和第二圆撑柱,其目的在于根据顶出机构的位置而设置避免彼此干涉。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撑柱的直径为7.6cm,其数量为4个。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圆撑柱的直径为6.6cm,其数量为2个。
[0014]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台阶撑柱分为大圆柱与小圆柱一体设置;通过大圆柱与小圆柱的台阶型设置增加了支撑强度,使得大圆柱与顶针盖板相抵。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可精准合模的合模机构确保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的4组上下模型腔在注塑成型时,注射压力冲击下仍然能保证合模的精准性从而确保产品的成型精度,避免产品发生错位;同时利用设置撑柱组件,通过台阶撑柱提升了成型时的支撑强度,使得成型时上模与下模的合模不至于偏移。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下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上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的A向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撑柱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台阶撑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模,11.上模型腔,12.排气槽,2.下模,21.下模型腔,3.浇注机构,31.主流道,32.分流道,4.导向机构,41.导柱,5.冷却机构,6.顶出机构,7.合模机构,71.定位槽,72.定位块,8.撑柱组件,81.圆撑柱,82.台阶撑柱,82a.大圆柱,82b.小圆柱,83.第一圆撑柱,84.第二圆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实施例为: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3、导向机构4、冷却机构5和顶出机构6;所述上模1和下模2均为一体模,上模1和下模2内分别对应设置4组上模型腔11和下模型腔21,依次对称布置;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合模机构7;合模机构7包括上模1内下凹的定位槽71和与下模2一体设置的定位块72;其通过在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可精准合模的合模机构7确保在注塑成型时上模1与下模2在注塑压力冲击下仍然能保证合模的精准性从而确保产品的成型精度,避免产品发生错位;合模机构7的数量为4组分别设置在上模1与下模2的四周;更加具体地讲,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在上模1与下模2之间用于承载及导向的导柱41,所述导柱41贯穿合模机构7连接上模1与下模2;这样使得定位块72与定位槽71可精准配合;上模1内的上模型腔11的周围均环绕设有排气槽12,用于注胶成型时排气;浇注机构3包括主流道31和分流道32;分流道32设置在主流道31的两端,且分流道32呈X型布置使得4组上下模型腔21均能同时进胶;
顶出机构6内安装有撑柱组件8,所述撑柱组件8包括圆撑柱81和台阶撑柱82组成;圆撑柱81采用2种规格;分为第一圆撑柱83和第二圆撑柱84,其目的在于根据顶出机构6的位置而设置避免彼此干涉;第一圆撑柱83的直径为7.6cm,其数量为4个;第二圆撑柱84的直径为6.6cm,其数量为2个;台阶撑柱82分为大圆柱82a与小圆柱82b一体设置;通过大圆柱82a与小圆柱82b的台阶型设置增加了支撑强度,使得大圆柱82a与顶针盖板相抵。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参阅图1至图6所示,当模具注塑成型时上模1与下模2合模,通过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合模机构7确保上模1与下模2精准合模,使得设置的4组上下模型腔21即使在注射压力冲击下仍然能保证合模的精准性从而确保产品的成型精度,避免产品发生错位;另外利用设置撑柱组件8,通过台阶撑柱82提升了成型时的支撑强度,使得成型时上模1与下模2的合模不至于偏移。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以及依次设置的浇注机构(3)、导向机构(4)、冷却机构(5)和顶出机构(6);所述上模(1)和下模(2)均为一体模,上模(1)和下模(2)内分别对应设置4组上模型腔(11)和下模型腔(21),依次对称布置;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合模机构(7);所述合模机构(7)包括上模(1)内下凹的定位槽(71)和与下模(2)一体设置的定位块(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机构(7)的数量为4组分别设置在上模(1)与下模(2)的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在上模(1)与下模(2)之间用于承载及导向的导柱(41),所述导柱(41)贯穿合模机构(7)连接上模(1)与下模(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批头盒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内的上模型腔(11)的周围均环绕设有排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赛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立翔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