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64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搅拌机构,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卸料口,反应釜本体顶部安装有箱体,箱体内安装有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呈中空设置的第一转轴并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输入端连接有供液机构,第一转轴向下贯穿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并连通有水平设置的喷淋管,喷淋管的下侧与搅拌机构上端相连,搅拌机构下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弧形刮板,弧形刮板的下表面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底面相适配,且弧形刮板的下表面能够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底面相贴合,省时省力,清理效率较高。较高。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灌封就是将液态聚氨脂复合物用机械或手工方式灌人装有电子元件、线路的器件内,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为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子绝缘材料。这个过程中所用的液态聚氨脂复合物就是灌封胶,灌封胶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粘接,密封,灌封和涂覆保护,灌封胶在未固化前属于液体状,具有流动性,胶液黏度根据产品的材质、性能、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0003]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执行的任务越来越多,电路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灌封胶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能很好的散热,还能起到防潮、防尘和防震的作用;根据灌封胶性能的不同,在对灌封胶进行加工时,需要运用反应釜对添加剂与液态灌封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由于现有的搅拌装置采用中心轴结构的搅拌轴,反应釜内底部的搅拌程度比较轻,添加剂与灌封胶混合结束排出后,残留在反应釜内的混合原料因重力下沉,易沿着内壁沉入反应釜内部的底面,易出现原料粘接的情况,难以对反应釜底部进行清理,需要对反应釜底部进行刮除清理,若在混合搅拌时对反应釜底部进行刮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反应釜底部粘接较多的混合物,继而便于后续清理;现有的大多采用人工清理,影响清洗的效率和清洗强度,费时费力,且清理效果较差,不仅浪费原料,且十分影响下次使用。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省时省力,清理效率较高的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省时省力,清理效率较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的搅拌机构,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卸料口,反应釜本体顶部安装有呈空腔设置的箱体,箱体内安装有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竖向呈中空设置的第一转轴并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输入端连接有供液机构的输出端,供液机构用于向第一转轴输送清理液,第一转轴向下贯穿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并连通有水平设置的喷淋管,喷淋管的下侧与搅拌机构上端相连,搅拌机构下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弧形刮板,弧形刮板的下表面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底面相适配,且弧形刮板的下表面能够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底面相贴合。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将灌封胶和添加剂通过进料口添加进反应釜本体内,随后操作者启动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同时第一转轴带动下端的搅拌机构转动,继而带动搅拌机构下端的弧形刮板转动,由于反应
釜本体内混合的灌封胶和添加剂容易粘接在底部,在搅拌时弧形刮板刮动底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底部粘接较多的混合物,不易沉积混合物,继而便于后续清理困难,混合结束后,打开卸料口的开关,将反应釜内的混合物由卸料口排出,关闭转动驱动机构,完成加工;后续对反应釜本体内部进行清理时,操作人员先打开供液机构,向第一转轴输送清理液,清理液将由供液机构运输到喷淋管并向反应釜本体内部喷洒,启动转动驱动机构,第一转轴将带动喷淋管转动,提高喷洒范围,提高对沉积物的清理能力,同时弧形刮板也随着搅拌轴转动,刮除反应釜内底部残留的混合物,对反应釜内部的底面进行清理,清理后的废液通过卸料口排出,完成反应釜本体底部的清理,本技术省时省力,清理效率较高。
[0008]其中,反应釜本体顶部对应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内部形成安装腔,第一转轴下端穿过安装腔底部并形成限位头,第一转轴上的且位于限位头下端的位置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上、下表面各自相贴支撑在限位头的下表面和安装腔的底面上,第一转轴下端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座底部和反应釜本体顶部伸入反应釜本体内并连通有喷淋管。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第一轴承与反应釜本体之间转动连接,且限位头使得第一转轴更加稳固,设计更加合理。
[0010]其中,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在箱体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顶部伸入箱体内并连接有第二转轴,电机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对应第二转轴设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转轴下端与第二轴承转动连接,第二轴承外套设有主动齿轮,第一转轴外套设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从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喷淋管转动,能够提高喷洒范围,使得反应釜本体内壁的喷洗效果更好,清理效率更高。
[0012]其中,喷淋管的下表面左右两侧连通有若干喷头,左、右两侧的喷头分别倾斜朝向外侧下方布置。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两侧的喷头分别倾斜朝向外侧下方布置,喷淋范围更大,且朝向内壁喷淋,喷洗效果更好。
[0014]其中,供液机构包括排液管,第一转轴的输入端通过通水旋转接头与排液管连接,排液管的输入端连接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储液箱,用于储存清理液。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泵将储液箱里的清理液传输到第一转轴内,便于喷淋。
[0016]其中,搅拌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上端与喷淋管下表面相连,搅拌轴的左、右两侧表面从上至下安装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搅拌叶片。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的配合使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18]其中,左、右两侧的搅拌叶片竖向呈交错设置。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右两侧的搅拌叶片竖向呈交错设置,搅拌更充分。
[0020]其中,卸料口的下端还连接有抽料机构,包括与卸料口下端相连的抽吸管,抽吸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吸泵,抽吸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结束后将混合物有卸料口排出,清理时,将卸料口下端与抽吸管相连,通过抽吸泵将反应釜本体内的产生的废水抽出,清理效率更高,且效果更好,
再由排污管排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反应釜本体1、进料口2、卸料口3、箱体4、第一转轴5、喷淋管6、弧形刮板7、电机8、第二转轴9、第二安装座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限位头13、第一轴承14、喷头15、排液管16、通水旋转接头17、水泵18、储液箱19、搅拌轴20、搅拌叶片21、抽吸管22、抽吸泵23、排污管24、第一安装座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的搅拌机构,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卸料口,其特征在于,反应釜本体顶部安装有呈空腔设置的箱体,箱体内安装有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竖向呈中空设置的第一转轴并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输入端连接有供液机构的输出端,供液机构用于向第一转轴输送清理液,第一转轴向下贯穿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并连通有水平设置的喷淋管,喷淋管的下侧与搅拌机构上端相连,搅拌机构下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弧形刮板,弧形刮板的下表面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底面相适配,且弧形刮板的下表面能够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底面相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本体顶部对应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内部形成安装腔,第一转轴下端穿过安装腔底部并形成限位头,第一转轴上的且位于限位头下端的位置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上、下表面各自相贴支撑在限位头的下表面和安装腔的底面上,第一转轴下端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座底部和反应釜本体顶部伸入反应釜本体内并连通有喷淋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理的灌封胶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在箱体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洋彭秋霞车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