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15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一种旋转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离心件能够顺畅地沿径向移动。旋转装置(10)具备第一旋转体(2)、离心件(4)以及防倾倒机构(9)。第一旋转体(2)被配置为能够旋转。离心件(4)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体(2)沿径向移动。防倾倒机构(9)防止离心件(4)的倾倒。机构(9)防止离心件(4)的倾倒。机构(9)防止离心件(4)的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装置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知有在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体安装有离心件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通过使离心件沿径向顺畅地移动而发挥其功能。作为这样的旋转装置的一个例子,具有转矩变动抑制装置。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凸缘板和质量体被设为能够相对旋转。在该凸缘板上安装有离心件。离心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移动,从而使凸缘板与质量体的旋转相位差缩小。其结果是,转矩变动被抑制。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321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在上述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中,为了防止其功能降低,期望离心件顺畅地移动。
[0009]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离心件能够顺畅地沿径向移动的旋转装置。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离心件以及防倾倒机构。第一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旋转。离心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体沿径向移动。防倾倒机构防止离心件的倾倒。
[0012]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防倾倒机构来防止离心件倾倒。因此,能够防止离心件倾倒而干扰到与离心件相邻的部件,其结果是,离心件能够顺畅地沿径向移动。
[0013]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在离心件向径向外侧移动时,从径向外侧支承离心件。防倾倒机构构成为限制离心件相对于支承部件的轴向移动。根据该结构,由于支承部件能够稳定地支承离心件,因此能够防止因不稳定的支承而导致离心件倾倒的情况。
[0014]优选的是,防倾倒机构具有槽和突起。槽形成于支承部件以及离心件中的一方。突起形成于支承部件以及离心件中的另一方。突起配置于槽内。
[0015]优选的是,防倾倒机构具有抵接面和引导面。抵接面朝向径向外侧。引导面朝向径向内侧且与抵接面对置。抵接面形成于离心件。在轴向上,引导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深的方式凹陷。根据该结构,离心件能够通过该引导面维持稳定的姿态。因此,能够防止离心件倾倒。
[0016]优选的是,在轴向上,抵接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高的方式突出。
[0017]优选的是,防倾倒机构具有抵接面和引导面。抵接面朝向径向内侧。引导面朝向径
向外侧且与抵接面对置。引导面形成于离心件。在轴向上,引导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深的方式凹陷。根据该结构,离心件能够通过该引导面维持稳定的姿态。因此,能够防止离心件倾倒。
[0018]优选的是,在轴向上,抵接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高的方式突出。
[0019]优选的是,离心件具有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被配置为在轴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旋转体抵接。防倾倒机构由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离心件在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这两处与第一旋转体抵接,因此离心件的姿态稳定,能够防止离心件的倾倒。
[0020]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体。第二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
[0021]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体。第二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防倾倒机构具有配置于离心件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滑动部件。
[0022]优选的是,滑动部件为沿周向延伸的环状。
[0023]优选的是,滑动部件以朝向外周缘以及内周缘变薄的方式弯曲。
[0024]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体。第二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防倾倒机构具有配置于离心件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弹性部件。
[0025]优选的是,第二旋转体具有被配置为在轴向上隔开间隔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离心件配置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弹性部件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配置于第一板与离心件之间。第二弹性部件配置于第二板与离心件之间。
[0026]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受到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而将离心力转换为使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差缩小的方向上的周向力。
[0027]优选的是,凸轮机构具有凸轮面和凸轮从动件。凸轮面形成于离心件。凸轮从动件与凸轮面抵接,在离心件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传递力。
[0028]优选的是,凸轮从动件在凸轮面上滚动。
[0029]优选的是,离心件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凸轮面由第一贯通孔的内壁面构成。
[0030]优选的是,凸轮从动件以能够自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旋转体。
[0031]优选的是,第二旋转体具有第二贯通孔。凸轮从动件在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上滚动。
[0032]优选的是,凸轮从动件具有小径部和大径部。小径部与第二贯通孔的内壁面抵接。大径部与离心件抵接。大径部具有朝向大径部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逐渐变大的外径。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凸轮从动件倾斜的情况下,凸轮从动件与离心件的接触状态也不会较大地变化。
[0033]优选的是,离心件构成为在沿径向移动时自转。
[0034]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一滚动部件。第一旋转体具有朝向周向的第一导向面以及第二导向面。第一滚动部件配置于第一导向面与离心件之间。第一滚动部件构成为通过离心件的自转而在第一导向面上滚动。
[0035]优选的是,离心件构成为在第二导向面上滚动。
[003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输入部件、输出部件以及上述任一个旋转装置。输出部件从输入部件传递转矩。
[0037]专利技术效果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离心件能够顺畅地沿径向移动。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变矩器的示意图。
[0040]图2是拆下了第一板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
[0041]图3是图2的III

III线剖视图。
[004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0043]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
[0044]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倾倒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0045]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倾倒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0046]图8是表示未输入转矩变动的状态下的离心件、凸轮从动件以及惯性环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0047]图9是表示输入了转矩变动的状态下的离心件、凸轮从动件以及惯性环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图。
[0048]图10是表示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0049]图11是拆下了第一板的状态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主视图。
[0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旋转;离心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沿径向移动;以及防倾倒机构,防止所述离心件的倾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离心件向径向外侧移动时,从径向外侧支承所述离心件,所述防倾倒机构构成为限制所述离心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轴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机构具有:槽,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离心件中的一方;以及突起,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离心件中的另一方并配置于所述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机构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抵接面和朝向径向内侧且与所述抵接面对置的引导面,所述抵接面形成于所述离心件,在轴向上,所述引导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深的方式凹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抵接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高的方式突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机构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抵接面和朝向径向外侧且与所述抵接面对置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形成于所述离心件,在轴向上,所述引导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深的方式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抵接面以朝向其中央部逐渐变高的方式突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件具有被配置为在轴向上相互隔开间隔的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旋转体抵接,所述防倾倒机构由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面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旋转,所述防倾倒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离心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滑动部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件为沿周向延伸的环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件以朝向外周缘以及内周缘变薄的方式弯曲。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冨田雄亮冈町悠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