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22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阀芯,设置在容纳腔内,阀芯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阀芯具有进气腔和与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的气体使阀芯相对壳体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连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

技术介绍

[0002]预燃室燃气控制阀是控制预燃室燃气进气,防止缸内燃烧气体机进入燃气供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由于开启频次高,接触高温高压气体,其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预燃室气体机正常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预燃室气门,包括阀体和阀针,阀针可活动地设置在阀体内,燃气通过阀体上的进气孔进入阀体后直接作用在阀针的外侧面上;并且,进气孔环绕阀针设置,以使气体作用力作用在阀针的外周向上,以通过作用在阀针外周面上的气体作用力带动阀针沿其轴向运动以打开出气孔,使燃气进入预燃室。
[0004]然而,上述的预燃室气门的阀针的外侧面直接与高温高压气体接触,存在寿命有限的问题;并且,上述的预燃室气门由进气孔进入的气体作用在阀针的周向侧面上以带动阀针运动,存在工作过程中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气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阀芯,设置在容纳腔内,阀芯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阀芯具有进气腔和与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的气体使阀芯相对壳体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连通或断开。
[0007]进一步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和阀芯的外侧面之间。
[0008]进一步地,阀芯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环绕阀芯设置,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内。
[0009]进一步地,控制阀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密封件,至少两个第一密封件沿阀芯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
[0010]进一步地,阀芯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气腔由阀芯的第一端朝向阀芯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出气孔位于阀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出气孔由阀芯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阀芯的第二端与弹性组件连接;沿阀芯的轴向方向,第一密封件位于阀芯的第二端和第二出气孔之间;当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断开时,第一出气孔位于第二出气孔靠近弹性组件的一侧。
[0011]进一步地,壳体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腔由壳体的
第一端朝向壳体的第二端延伸,容纳腔在壳体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端盖,盖设在第一开口上,端盖的第一端插设在容纳腔内,端盖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密封面;阀芯具有第二密封面,当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断开时,第二密封面与第一密封面相贴合。
[0012]进一步地,阀芯包括第一阀芯部和第二阀芯部,第一阀芯部和第二阀芯部沿阀芯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阀芯部与第二阀芯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密封面设置在第二阀芯部的第一端且环绕第一阀芯部设置;第二出气孔设置在第二阀芯部上;端盖具有容纳通孔,第一阀芯部的至少部分插设在容纳通孔内;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置在容纳通孔的孔壁和第一阀芯部之间。
[0013]进一步地,容纳腔的中心线和进气腔的中心线相重合;弹性组件沿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阀芯沿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0014]进一步地,阀芯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气腔由阀芯的第一端朝向阀芯的第二端延伸;第二出气孔位于阀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出气孔由阀芯的侧壁延伸至进气腔;壳体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容纳腔由壳体的第一端朝向壳体的第二端延伸;第一出气孔位于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一出气孔由壳体的侧壁延伸至容纳腔;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容纳腔的腔底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的第二端连接。
[0015]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阀芯连接;第二弹性件,环绕第一弹性件设置,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阀芯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机,包括预燃室和控制阀结构,控制阀结构为上述的控制阀结构,控制阀结构用于控制预燃室进气。
[0017]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包括壳体、阀芯和弹性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阀芯设置在容纳腔内,阀芯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阀芯具有进气腔和与进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弹性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以通过进入进气腔的气体使阀芯相对壳体可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连通或断开。当燃气进入阀芯的进气腔后,进气腔受到燃气向下的压力,进而压缩弹性组件,直至阀芯的第二出气孔与壳体的第一出气孔相连通,燃气由第一出气孔排出,随着阀芯内的燃气量减少,燃气对于阀芯的压力也随之减小,当阀芯对于弹性组件的压力小于弹性组件的弹力,弹性组件推动阀芯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断开。在燃气经过控制阀结构由第一出气孔排出的过程中,高温的燃气经过了进气腔、第二出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未进入至壳体的容纳腔内,因此与阀芯的外侧面并未产生接触,避免了损害阀芯的使用寿命,解决了控制阀结构寿命较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的阀芯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的壳体的剖视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的壳体的轴测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的第一密封件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控制阀结构的端盖的示意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壳体;11、容纳腔;12、第一出气孔;13、第一开口;20、阀芯;21、进气腔;22、第二出气孔;23、第一容纳槽;24、第二密封面;25、第一阀芯部;26、第二阀芯部;30、弹性组件;31、第一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40、第一密封件;50、端盖;51、第一密封面;52、容纳通孔;60、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和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2);阀芯(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阀芯(20)的外侧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阀芯(20)具有进气腔(21)和与所述进气腔(21)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孔(22);弹性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弹性组件(3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弹性组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0)连接,以通过进入所述进气腔(21)的气体使所述阀芯(20)相对所述壳体(10)可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出气孔(22)与所述第一出气孔(12)连通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壁和所述阀芯(20)的外侧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3),所述第一容纳槽(23)环绕所述阀芯(20)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23)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密封件(4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密封件(40)沿所述阀芯(20)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气腔(21)由所述阀芯(2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延伸;所述第二出气孔(22)位于所述阀芯(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出气孔(22)由所述阀芯(20)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进气腔(21);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与所述弹性组件(30)连接;沿所述阀芯(20)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40)位于所述阀芯(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出气孔(22)之间;当所述第二出气孔(22)与所述第一出气孔(12)断开时,所述第一出气孔(12)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孔(22)靠近所述弹性组件(30)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沿其轴向方向具有依次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容纳腔(11)由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壳体(10)的第二端延伸,所述容纳腔(11)在所述壳体(1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开口(13),所述控制阀结构还包括:端盖(50),盖设在所述第一开口(13)上,所述端盖(50)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端盖(5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密封面(51);所述阀芯(20)具有第二密封面(24),当所述第二出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龙徐清祥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