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及采用该支撑装置的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455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及采用该支撑装置的发动机,涉及发动机领域,支撑装置包括侧向减震组件和托板,侧向减震组件包括左侧支撑框和右侧支撑框,右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右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及采用该支撑装置的发动机


[0001]本申请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及采用该支撑装置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装置,通常包括水平对置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H型发动机。
[0003]V型发动机是将所有汽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汽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使两组汽缸形成有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汽缸呈V字形的发动机。V型发动机的高度和长度尺寸小,在汽车上布置起来较为方便。它便于通过扩大汽缸直径来提高排量和功率并且适合于较高的汽缸数。
[0004]然而V型发动机的活塞运动过程中具有侧向(以V字形为参考的左右方向)、竖向(竖直方向)分动量,导致发动机整体沿侧向震动,在底座的固定作用下,侧向震动也会带动发动机整体沿轴向(以V字形为参考的垂直于V字形所在平面的方向),侧向震动和轴向震动不仅导致无效能耗的升高,而且会降低发动机底座固定的牢固性,需要定期对底座进行检修加固以确保发动机与车体之间保持稳固连接。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沿侧向和轴向震动降低发动机与车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及采用该支撑装置的发动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沿侧向和轴向震动降低发动机与车体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的技术问题。
[0007]在本申请的第1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包括侧向减震组件和托板,所述侧向减震组件包括左侧支撑框和右侧支撑框,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所述右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a
×
cosh(b
×
x/a)+c,其中,a为常数,25≤a≤35,b为常数,1.1≤b≤1.5,c为常数,55≤c≤65,x为自变量,

30≤x≤30;所述右侧支撑框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右侧支撑框所在平面与左右方向垂直;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一后支撑杆,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后支撑杆朝左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前支撑杆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的前侧,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的后侧,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托板水平设置,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左侧,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
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适于与发动机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支撑框位于所述托板的左侧,所述托板的左边适于与所述左侧支撑框连接。
[0008]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等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高度的三分之一。
[0009]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右侧吊杆,所述右侧吊杆竖直设置,所述右侧吊杆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的正下方,所述右侧吊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中心支撑杆,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位于所述右侧吊杆的左侧,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朝左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
[0010]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所述左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a
×
cosh(b
×
x/a)+c,其中,a为常数,25≤a≤35,b为常数,1.1≤b≤1.5,c为常数,55≤c≤65,x为自变量,

30≤x≤30;所述左侧支撑框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左侧支撑框所在平面与左右方向垂直;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前支撑杆和第二后支撑杆,所述第二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杆朝右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前支撑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的前侧,所述第二后支撑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的后侧,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左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左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托板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等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前支撑杆沿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对齐;所述第二后支撑杆沿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对齐。
[0011]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左侧吊杆,所述左侧吊杆竖直设置,所述左侧吊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的正下方,所述左侧吊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中心支撑杆,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位于所述左侧吊杆的右侧,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朝右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沿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对齐。
[0012]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的右端一体连接。
[0013]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支撑装置还包括轴向减震组件,所述轴向减震组件包括前侧支撑框和后侧支撑框,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所述前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a
×
cosh(b
×
x/a)+c,其中,a为常数,25≤a≤35,b为常数,1.1≤b
≤1.5,c为常数,55≤c≤65,x为自变量,

30≤x≤30;所述前侧支撑框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前侧支撑框所在平面与前后方向垂直;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左支撑杆和第一右支撑杆,所述第一左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杆朝后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左支撑杆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框顶点的左侧,所述第一右支撑杆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框顶点的右侧,所述第一左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前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前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后侧,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左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后侧支撑框位于所述托板的后侧,所述托板的后边适于与所述后侧支撑框连接;所述第一左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左支撑杆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向减震组件和托板,所述侧向减震组件包括左侧支撑框和右侧支撑框,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所述右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a
×
cosh(b
×
x/a)+c,其中,a为常数,25≤a≤35,b为常数,1.1≤b≤1.5,c为常数,55≤c≤65,x为自变量,

30≤x≤30;所述右侧支撑框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右侧支撑框所在平面与左右方向垂直;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一后支撑杆,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后支撑杆朝左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前支撑杆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的前侧,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的后侧,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托板水平设置,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左侧,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托板的上表面适于与发动机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支撑框位于所述托板的左侧,所述托板的左边适于与所述左侧支撑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等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高度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右侧吊杆,所述右侧吊杆竖直设置,所述右侧吊杆位于所述右侧支撑框顶点的正下方,所述右侧吊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中心支撑杆,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位于所述右侧吊杆的左侧,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朝左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所述左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a
×
cosh(b
×
x/a)+c,其中,a为常数,25≤a≤35,b为常数,1.1≤b≤1.5,c为常数,55≤c≤65,x为自变量,

30≤x≤30;所述左侧支撑框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左侧支撑框所在平面与左右方向垂直;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前支撑杆和第二后支撑杆,所述第二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杆朝右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前支撑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的前侧,所述第二后支撑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的后侧,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左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左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和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托板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等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第二前支撑杆沿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对齐;所述第二后支撑杆沿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撑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左侧吊杆,所述左侧吊杆竖直设置,所述左侧吊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撑框顶点的正下方,所述左侧吊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中心支撑杆,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位于所述左侧吊杆的右侧,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朝右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沿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对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中心支撑杆的右端一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支撑装置还包括轴向减震组件,所述轴向减震组件包括前侧支撑框和后侧支撑框,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形状为曲线形,所述前侧支撑框的曲线方程为f(x)=

a
×
cosh(b
×
x/a)+c,其中,a为常数,25≤a≤35,b为常数,1.1≤b≤1.5,c为常数,55≤c≤65,x为自变量,

30≤x≤30;所述前侧支撑框所在平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前侧支撑框所在平面与前后方向垂直;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左支撑杆和第一右支撑杆,所述第一左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杆朝后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左支撑杆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框顶点的左侧,所述第一右支撑杆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框顶点的右侧,所述第一左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前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高度介于所述前侧支撑框的顶点和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底点之间;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前侧支撑框的后侧,所述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左支撑杆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托板的下表面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支撑杆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右支撑杆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市恒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