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采暖装置以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92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4
一种车用采暖装置以及汽车,属于车辆采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车辆采暖装置由于加热冷却水为乘员舱提供暖风,造成能量损耗严重的问题。所述装置包括加热体、外表面、热反射层、两个真空隔热层和两个壳体;一个真空隔热层位于加热体和外表面之间,一个真空隔热层位于加热体和热反射层之间;所述加热体、外表面、热反射层和两个真空隔热层固定在的两个壳体之间。射层和两个真空隔热层固定在的两个壳体之间。射层和两个真空隔热层固定在的两个壳体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采暖装置以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采暖
,具体涉及一种车用采暖装置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冬季车辆长时间在户外停放后,因车内温度很低尤其是人体的膝部、小腿及足部区域,即使在暖风启动后15~30分钟内,人体膝部、小腿、足部仍然会感觉较冷,与头部相对燥热的感觉形成巨大的对比,人体热舒适不佳。此外,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在冬季的采暖依然采用与动力系统相连的HVAC系统,通过高压电力系统的PTC加热器或热泵加热冷却水为乘员舱提供暖风,此过程存在巨大的能量损耗,对电动车冬季续航里程有较大的影响。
[0003]因此,现有的车辆采暖装置存在的缺陷为:由于加热冷却水为乘员舱提供暖风,造成能量损耗严重。
[0004]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CN209022724U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对乘员舱内乘客进行远距离红外热辐射式采暖的装置,还具备隔热及避免乘员误触烫伤的结构,可将加热体温度进一步提升,实现对乘员的快速取暖。专利文献CN112339635A公开了“一种可放热的汽车地毯”,该装置不仅可对脚取暖,还可以对头部、膝部、肘部等远离乘员舱内饰的身体部位实现远距离红外热辐射采暖,同时还具备隔热及避免乘员误触烫伤的结构,可将加热体温度进一步提升,实现对乘员的快速取暖。
[0005]综上,现有的车辆采暖装置由于加热冷却水为乘员舱提供暖风,造成能量损耗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车辆采暖装置由于加热冷却水为乘员舱提供暖风,造成能量损耗严重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两个真空隔热层304和两个壳体305;
[0008]一个真空隔热层304位于加热体301和外表面302之间,一个真空隔热层304位于加热体301和热反射层303之间;
[0009]所述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和两个真空隔热层304固定在两个壳体305之间。
[001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301在120秒内升温至200℃。
[001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301功率密度≥2kW/m2。
[001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301选用高红外发射率的材料;
[0013]所述高红外发射率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
[0014]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301高温工作时,始终处于避免人体烫伤的温度界限。
[001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302选用低热惯性和高红外透射
率材料;
[0016]所述低热惯性和高红外透射率材料包括PI材料。
[001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反射层303选用铝箔材料。
[0018]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5选用低热传导材料。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方法所述的采暖装置。
[0020]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车辆采暖装置由于加热冷却水为乘员舱提供暖风,造成能量损耗严重的问题。具体有益效果包括: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置,将车辆内饰表面材料设计为发热元件,直接对驾驶舱进行热辐射式的加热,避免的现有的采暖系统需要冷却水作为热量传递的载体所带来的能量传递存世。通过高温发热体的热辐射方式采暖,实现针对人体的快速、无风、无噪音的加热,改善冬季热舒适度,同时在该采暖装置上设计防误触烫伤的结构,避免高温加热体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采暖装置构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两个真空隔热层304和两个壳体305;
[0026]一个真空隔热304位于加热体301和外表面302之间,一个真空隔热层304位于加热体301和热反射层303之间;
[0027]所述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和两个真空隔热层304固定在两个壳体305之间。
[002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30在120秒内升温至200℃。
[002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301功率密度≥2kW/m2。
[003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301选用高红外发射率的材料;
[0031]所述高红外发射率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碳纤维。
[00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体301高温工作时,始终处于避免人体烫伤的温度界限。
[003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表面302选用低热惯性和高红外透射率材料;
[0034]所述低热惯性和高红外透射率材料包括PI材料。
[003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反射层303选用铝箔材料。
[003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05选用低热传导材料。
[0037]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采暖装置。
[0038]本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置,并结合具体对象提供一种实际的实施方式:
[0039]如图1所示,所述的采暖装置由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真空隔热层304及壳体305组成。其目的是构成兼具快速制热、保温隔热、单向热辐射、避免烫伤的功能。该采暖装置可根据乘员舱内饰形状进行尺寸匹配,可有针对乘员的膝部、小腿、足部、头颈、肘部进行远距离无风、无噪音快速采暖。
[0040]加热体301:为实现远红外热辐射式采暖,加热体需要在120秒内升温至200℃,并能够持续稳定工作,功率密度需要≥2kW/m2。加热体需要选用高红外发射率的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碳基发热材料,上述材料均可以实现快速的升温。此外,加热体301的最优选材料应为具备PTC特性的碳基发热材料;
[0041]外表面302:外表面302需选用低热惯性、高红外透射率材料,如PI等,加热体301高温工作时不几乎不受热辐射及热传导加热,始终处于较低可避免人体烫伤的温度界限(比如43℃),以实现防误触烫伤功能;
[0042]热反射层303:热反射层303可选用铝箔对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反射,实现热辐射的单向传播;
[0043]真空隔热层304:真空隔热层304位于加热体301与外表面302之间,以及加热体301与热反射层303之间,其目的包括:(1)将加热体与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隔离,同时减少热辐射及热传导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两个真空隔热层(304)和两个壳体(305);一个真空隔热层(304)位于加热体(301)和外表面(302)之间,一个真空隔热层(304)位于加热体(301)和热反射层(303)之间;所述加热体(301)、外表面(302)、热反射层(303)和两个真空隔热层(304)固定在两个壳体(30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301)在120秒内升温至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301)功率密度≥2kW/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采暖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王德新辛大勇王天一李昕王卓君李瑞鑫牛璐云曲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