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46348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包含分开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含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且所述第二组分包含异氰酸酯类固化剂。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能够同时满足实现器件轻薄化、耐溶剂性及耐候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并且相对节约成本、产品良率高,因此在应用于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时具备优异的性能。感器时具备优异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保护涂层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触控传感器是笔电、车载、医疗、智能商务和智能家居等电子终端产品实现触控功能的高性价比选择。目前基于各种材质(ITO,纳米银,金属网格等)的触控传感器得到广泛研究,其中堆叠结构为外挂式(触控组件叠构在显示屏组件上侧)的触控屏因适配大屏化、灵敏度高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外挂式结构中触控传感器通过OCA胶贴附于显示面板之上,是显示模组里最接近外界环境介质的功能性器件,因此触控传感器的耐候性能是关键指标之一。模组厂商在组装的触控屏的过程中,去除贴合的聚氨酯(PU)保护膜后制程中存在划伤精密导电线路的风险,也会使用溶剂对传感器进行表面清洁,因此需要要求触控器件表面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
[0004]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实现器件轻薄化、耐溶剂性及耐候性等都方面要求的保护涂层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保护涂层材料通常无法兼具轻薄化、耐候性和/或耐溶剂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涂布方式以1

3μm的厚度制备于金属网格器件表面,在保证轻薄化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器件的耐溶剂性,保护精密线路不受损伤,而且可以通过严格的耐候性测试,从而提升了模组厂制程良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包含分开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含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且所述第二组分包含异氰酸酯类固化剂。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是一种双组分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在使用前,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可以分开放置,例如置于不同的容器中或置于同一容器的不同隔室中,然而在使用时,可以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直接混合,并根据基材的状况选择淋涂、浸涂、微凹、狭缝涂布等多种涂布工艺施用于各种基材表面,例如金属、高分子薄膜及玻璃表面等。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组分中的组成比例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实验以及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只要其能够符合所期望的轻薄化、耐溶剂性及耐候性等都方面要求即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的总重量,所述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异氰酸酯类固化剂的含量可以分别为20

35重量%(例如20重量%、22重量%、25重量%、27重量%、30重量%、
32重量%或35重量%等)、0.5

5重量%(0.5重量%、1重量%、2重量%、3重量%、4重量%或5重量%等)、10

20重量%(10重量%、12重量%、14重量%、16重量%、18重量%或20重量%)、0.1

0.5重量%(0.1重量%、0.2重量%、0.3重量%、0.4重量%或0.5重量%)和2

10重量%(2重量%、3重量%、5重量%、7重量%、8重量%或10重量%等),并且其余为有机溶剂,但不限于此。
[0009]对于第一组分,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丙烯酸树脂”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树脂可以选自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和丙烯酸氨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树脂可以为上海翰飞公司的T2303树脂(固含量40%)。根据研究发现,所述丙烯酸树脂可以对涂膜的特性表现为优良的光学性能、对基材的良好附着力、对电镀金属附着力佳,以及良好的柔韧性,并且还可以具有优良的耐醇性、极佳的耐久性等。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催化剂”是指用于催化丙烯酸酯与固化剂进行反应的催化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可以为有机锡催化剂;更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可以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二(十二烷硫基)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阻聚剂”是指通常用于防止聚合作用进行的助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阻聚剂为酮类酸性有机溶剂;更优选地,所述阻聚剂可以选自乙酰丙酮、2

酮丁酸和丙酮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专利技术中,阻聚剂的作用主要为减少A/B组分混合后的副反应,同时在狭缝涂布时可以缓解狭缝唇口的流挂现象,并且该阻聚剂为有机溶剂,加热后可完全挥发。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表面活性剂”是指是能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包含改性有机硅类和丙烯酸酯类流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术语“流平剂”是指一种常用的涂料助剂,它能促使涂料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能有效降低涂饰液表面张力,提高其流平性和均匀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有机硅类流平剂可以选自BYK333和BYK3550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所述丙烯酸酯类流平剂可以选自BYK3560和BYK3565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对有机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对本专利技术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中的其他组分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即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可以选自乳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限于此。
[0014]对于第二组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可以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的方法,其包括:将预定比例的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以得到所述第一组分,并且称取预定比例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作为所述第二组分,以得到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
[0016]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是一种双组分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
材料,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通常分别制备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以备后续进一步使用,但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并不排除可以在即将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前直接混合制备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然后立即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进行后续工艺。
[0017]对于预定比例,所述预定比例可以参照上文中针对各组分的比例来设置,例如所述预定比例可以与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中各组分的含量成正比,例如基于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的总重量,所述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异氰酸酯类固化剂的预定比例分别为20

35重量%、0.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包含分开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含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且所述第二组分包含异氰酸酯类固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其中,基于所述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的总重量,所述丙烯酸树脂、催化剂、阻聚剂、表面活性剂和异氰酸酯类固化剂的含量分别为20

35重量%、0.5

5重量%、10

20重量%、0.1

0.5重量%和2

10重量%,并且其余为有机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其中,所述丙烯酸树脂选自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和丙烯酸氨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其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锡催化剂,优选地,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二(十二烷硫基)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固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其中,所述阻聚剂为酮类酸性有机溶剂,优选地,选自乙酰丙酮、2

酮丁酸和丙酮酸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钧刘江江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