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93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包括:上侧护舷收紧件,其设置在舷墙上,其包括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上侧护舷架设置在舷墙上,下侧护舷架设置在甲板上,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配合将第一护舷束缚在舷墙上;下侧护舷收紧件,其设置在舷墙上,下侧护舷收紧件和下侧护舷架配合将第二护舷束缚在舷墙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紧固效果好、紧固效率高、能够极大提高护舷安装、维护和更换的安全性和便携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的配合,能够从第一束紧带的两端进行拉紧作业,能够迅速、便捷和安全的对第一束紧带进行拉紧和放松,便于护舷的安装、维护和更换。维护和更换。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装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回转拖轮中现有的护舷收紧结构大多数是安装船体舷墙外侧的护舷上下面板上。通过链条或者尼龙扎带穿过卸扣与眼板来连接,达到固定收紧的作用。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安装便捷,护舷架结构制作过程简单,现场放样工作量小,不易出错;缺点是护舷的绑扎过程或者当链条、扎带出现断裂后更换过程需要站立到舷墙外护舷架面板上来更换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下排护舷的安装更换,甚至需要采用吊笼的方式,人员需要到护舷架下侧来操纵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图1)。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包括:
[0005]上侧护舷收紧件,其设置在舷墙上,其包括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所述上侧护舷架设置在所述舷墙上,所述下侧护舷架设置在甲板上,所述上侧护舷架和所述下侧护舷架配合将第一护舷束缚在所述舷墙上;
[0006]下侧护舷收紧件,其设置在舷墙上,所述下侧护舷收紧件和所述下侧护舷架配合将第二护舷束缚在所述舷墙上。
[0007]优选地,所述上侧护舷架包括上侧护舷座和上侧拉力调整件,所述上侧护舷座设置在所述舷墙上,所述上侧拉力调整件在所述上侧护舷座上对第一束紧带进行拉力调整。
[0008]优选地,所述上侧拉力调整件包括传动杆、第一弹簧和调整旋转件,所述传动杆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上侧护舷座直角面上,所述传动杆一端上设置有长条通孔,所述传动杆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传动杆一端上的外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设置有卸扣,所述卸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束紧带一端,所述第一束紧带另一端贯穿所述舷墙后绕过圆形橡胶第一护舷的开槽,然后再贯穿所述舷墙后连接在所述下侧护舷架上;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所述传动杆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上侧护舷座直角面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板。
[0009]优选地,所述调整旋转件包括调整旋转轴、调整转轮和第二传动板,所述调整旋转轴一端穿过所述长条通孔,所述调整旋转轴另一端贯穿所述上侧护舷座上的辅助支撑板,并且所述调整旋转轴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把手,所述调整转轮呈椭圆状,所述调整转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调整旋转轴上,所述第二传动板套在所述传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板位于所述调整转轮与所述紧固螺母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下侧护舷架包括下侧护舷固定座和下侧护舷调整件,所述下侧护舷
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甲板上,所述下侧护舷调整件设置在所述下侧护舷固定座上,所述下侧护舷固定座顶面上设置有放松槽、工作槽和预紧槽,所述放松槽、所述工作槽和所述预紧槽之间通过滑动槽贯通。
[0011]优选地,所述下侧护舷调整件包括下侧护舷调整座、调整转动件和调整驱动件,所述下侧护舷调整座槽底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下侧护舷调整座通过所述固定块选择嵌装在所述放松槽、所述工作槽或所述预紧槽内,所述调整转动件设置在所述下侧护舷调整座上,所述调整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调整转动件上。
[0012]优选地,所述调整转动件包括转轴、第一调整转动件和第二调整转动件,所述转轴两端设置在所述下侧护舷调整座两槽壁上,所述第一调整转动件包括卷绕管、棘轮和第一棘爪,所述卷绕管套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棘轮固定套装在所述卷绕管一端上,所述第一棘爪尾端铰接在所述棘轮外部的防护壳上,所述第一棘爪顶端嵌入所述棘轮的轮齿内;所述防护壳侧壁上设置有换位长条通孔,所述换位长条通孔长度大于两个所述棘轮宽度,所述卷绕管连接卷绕所述第一束紧带另一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调整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调整转动件结构相同,并且第二调整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调整转动件在所述转轴上对称分布,同时所述第二调整转动件的棘轮位于所述防护壳内,所述第二调整转动件的卷绕管用于连接卷绕所述下侧护舷收紧件。
[0014]优选地,所述调整驱动件包括驱动轴、滑动管、驱动管、第二棘爪、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驱动轴两端设置在所述下侧护舷调整座两槽壁上,所述滑动管套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管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管上,所述第二棘爪一端穿过所述换位长条通孔后嵌入所述棘轮的轮齿上,所述第二棘爪另一端嵌装在所述驱动管一端内,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四弹簧分别套在所述防护壳内外侧的所述第二棘爪上,以将所述第二棘爪约束在所述换位长条通孔内。
[0015]优选地,所述下侧护舷收紧件包括下侧眼板和第二束紧带,所述下侧眼板设置在所述舷墙外侧面上,所述第二束紧带一端紧固在所述下侧眼板上,所述第二束紧带另一端绕过第二护舷的开槽,然后穿过所述舷墙后连接在所述第二调整转动件的卷绕管上。
[0016]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设计合理、紧固效果好、紧固效率高、能够极大提高护舷安装、维护和更换的安全性和便携性;
[0018]2)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设置了上侧护舷座和上侧拉力调整件,所述上侧拉力调整件在所述上侧护舷座上对第一束紧带一端进行拉力调整,能够显著提高第一护舷的紧固强度和防止第一束紧带松懈;
[0019]3)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设置了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所述上侧护舷架和所述下侧护舷架的配合,能够从第一束紧带的两端进行拉紧作业,能够迅速、便捷和安全的对第一束紧带进行拉紧和放松,便于护舷的安装、维护和更换。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上侧扎带吊孔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下侧扎带吊孔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上侧护舷架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上侧护舷架的主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上侧护舷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下侧护舷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下侧护舷调整件的俯视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中下侧护舷调整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图8中A

A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图8中B

B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护舷收紧件,其设置在舷墙上,其包括上侧护舷架和下侧护舷架,所述上侧护舷架设置在所述舷墙上,所述下侧护舷架设置在甲板上,所述上侧护舷架和所述下侧护舷架配合将第一护舷束缚在所述舷墙上;下侧护舷收紧件,其设置在舷墙上,所述下侧护舷收紧件和所述下侧护舷架配合将第二护舷束缚在所述舷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护舷架包括上侧护舷座和上侧拉力调整件,所述上侧护舷座设置在所述舷墙上,所述上侧拉力调整件在所述上侧护舷座上对第一束紧带进行拉力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拉力调整件包括传动杆、第一弹簧和调整旋转件,所述传动杆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上侧护舷座直角面上,所述传动杆一端上设置有长条通孔,所述传动杆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传动杆一端上的外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设置有卸扣,所述卸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束紧带一端,所述第一束紧带另一端贯穿所述舷墙后绕过圆形橡胶第一护舷的开槽,然后再贯穿所述舷墙后连接在所述下侧护舷架上;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所述传动杆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上侧护舷座直角面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旋转件包括调整旋转轴、调整转轮和第二传动板,所述调整旋转轴一端穿过所述长条通孔,所述调整旋转轴另一端贯穿所述上侧护舷座上的辅助支撑板,并且所述调整旋转轴另一端设置有旋转把手,所述调整转轮呈椭圆状,所述调整转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调整旋转轴上,所述第二传动板套在所述传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二传动板位于所述调整转轮与所述紧固螺母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向内收紧的全回转拖轮护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护舷架包括下侧护舷固定座和下侧护舷调整件,所述下侧护舷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甲板上,所述下侧护舷调整件设置在所述下侧护舷固定座上,所述下侧护舷固定座顶面上设置有放松槽、工作槽和预紧槽,所述放松槽、所述工作槽和所述预紧槽之间通过滑动槽贯通。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惠王伟林刘林伟费玉磊罗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