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包括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还包括连接件和底板,所述连接件预埋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部,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第二防脱头、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防脱头固定设于所述连接部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孔穿过所述第二防脱头设于所述连接部内,所述底板贴合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贴合,解决了现浇混凝土板带支撑体系占用施工空间大的问题。工空间大的问题。工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的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其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板作为目前最常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之一,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越发广泛。按照相关规范规定,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间应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按照传统施工方法,现浇混凝土板带下需设置支撑架体,施工复杂,经济效益差,且架体占用很大的施工空间,施工人员通行和施工均会收到影响。而且,在施工动荷载下,叠合板易振动,导致叠合板现浇板带混凝土漏浆。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1)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叠合板现浇板带底部需设置支撑架体,支设现浇板带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支撑架体不仅占用施工空间,导致人员通行和施工受限;(2)而且在施工动荷载下,叠合板易振动,导致叠合板现浇板带混凝土漏浆,施工复杂且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底板,连接件穿过底板,将其固定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部,连接件包括第一防脱头、连接部、第二防脱头、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固定螺栓,其中,第一防脱头和第二防脱头分别固定于连接部两端,第一防脱头和第二防脱头起承受拉力和防脱的作用,第一固定孔开口朝下,需要安装底板时,将底板向上贴合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穿过底板,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贴合紧密且刚度较大,解决了现浇混凝土板带支撑体系占用施工空间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还包括:
[0006]还包括连接件和底板,所述连接件预埋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部;
[0007]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第二防脱头、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防脱头固定设于所述连接部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孔穿过所述第二防脱头设于所述连接部内,所述底板贴合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底板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贴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防脱头,所述第一防脱头固定设于所述连接件端部,与所述第二防脱头对立设置,所述第一防脱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防脱头预埋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部,所述第二防脱头底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平齐,保证所述第一固定孔露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搭接块、第二固定孔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搭接块为阶梯
状,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设于所述底板侧面,所述搭接块上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孔,两块相邻所述底板的搭接块嵌合固定,且所述第二固定孔同心对齐,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螺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使两个所述搭接块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多个通孔,该通孔的位置和数量与所述连接件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海绵,海绵填塞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浇筑凝固后取出所述海绵,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
[0012]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包括连接件和底板,其中,连接件穿过底板,将其固定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内设有桁架筋,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制作时将连接件预埋在底部,当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间现浇混凝土时,在两片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之间定位底板,然后将底板通过连接件紧固贴合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无需在底板下方安装支架支撑于地面,节省了施工空间。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采用的连接件包括第一防脱头、连接部、第二防脱头、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固定螺栓,其中,第一防脱头和第二防脱头分别固定于连接部两端,第一防脱头和第二防脱头起承受拉力和防脱的作用,第一固定孔开口朝下,需要安装底板时,将底板向上贴合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底面,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穿过底板,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贴合紧密且刚度较大,解决了现浇混凝土板带支撑体系占用施工空间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的剖视图A
‑
A;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的连接件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B。
[0019]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
桁架筋、2
‑
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3
‑
连接件、4
‑
底板、31
‑
第一防脱头、32
‑
连接部、33
‑
第二防脱头、34
‑
第一固定孔、35
‑
第一固定螺栓、41
‑
搭接块、42
‑
第二固定孔、43
‑
第二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1]如图1
‑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包括
连接件3和底板4,其中,连接件3穿过底板4,将其固定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底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内设有桁架筋1,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制作时将连接件3预埋在底部,当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间现浇混凝土时,在两片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之间定位底板4,然后将底板4通过连接件3紧固贴合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底面,无需在底板3下方安装支架支撑于地面,节省了施工空间。
[0022]进一步地,如图1
‑
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3包括第一防脱头31、连接部32、第二防脱头33、第一固定孔34和第一固定螺栓35,其中,第一防脱头31和第二防脱头33分别固定于连接部32两端,优选地,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增强结构强度,第一防脱头31和第二防脱头33均从连接部32侧面凸出,预埋固定于预制混合土叠合楼板2后,第一防脱头31和第二防脱头33起承受拉力和防脱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孔34为螺纹孔,从第二防脱头33穿入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3)和底板(4),所述连接件(3)预埋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底部;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部(32)、第二防脱头(33)、第一固定孔(34)和第一固定螺栓(35),所述第二防脱头(33)固定设于所述连接部(32)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孔(34)穿过所述第二防脱头(33)设于所述连接部(32)内,所述底板(4)贴合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底面,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5)固定于所述连接部(32)上,所述底板(4)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底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现浇带免支撑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第一防脱头(31),所述第一防脱头(31)固定设于所述连接件(3)端部,与所述第二防脱头(33)对立设置,所述第一防脱头(31)、连接部(32)和所述第二防脱头(33)预埋固定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2)底部,所述第二防脱头(33)底面与所述预制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吉,刘永领,熊亮,龚德斌,李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