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60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工器,涉及一种双工器的等效电路。该双工器包含匹配电路1,该匹配电路1一端和发射端相连,另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该匹配电路1负责将发射端的信号发送到天线端口,同时抑制接收信号;同时还含有一个匹配电路2,该匹配电路2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另一端和接收端相连,该匹配电路2抑制发射信号,只接收接收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电路即可实现非标准频率的双工器所能实现的功能,节省费用,满足研发及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工器,尤其是指对信号收发隔离度要求严格的产品,如手 机,基站等中的双工器等效电路。
技术介绍
双工器,又称天线共用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双向三端滤波器。其等效电路框图如图i所示,双工器的i要作用是既要将微弱的接收信号通过天线 藕合进来,又要将较大的发射功率馈送到天线上去,且要求两者各自完成其 功能而不相互影响。目前世界上新的通讯制式和通讯频段不断在增加,产品在工作时对收发 隔离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个功能即由双工器来实现,而目前器件的研发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变化。双工器一般都是标准件,如适合900MHZ, 1800MHZ等 等的双工器,如果需要一些非标准频率的双工器,由于双工器生产工艺复杂, 技术指标要求较高,很少会有厂家能够定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在研发过程中或者客户要求特殊频率时由于缺少双工器而研发无 法进行,或者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利用现 有的工艺,研发了较容易实现的接收滤波器,然后利用接收滤波器以及相关 的匹配电路实现了双工器的功能,经实验验证,这种替代双工器的方法完全 可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工器包含匹配电路l,该匹配电路l一端和发射端相连,另一 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该匹配电路1负责将发射端的信号发送到天线端 口,同时抑制接收信号;含有一个匹配电路2,该匹配电路2—端和天线端口相连,另一端 和接收端相连,该匹配电路2抑制发射信号,只接收接收信号。所述的一种双工器,包含一个接收滤波器,该接收滤波器一端和接 收端相连,一端和匹配电路2相连,匹配电路2的另一端连接到天线 端口。所述的一种双工器,包含一个接收滤波器和一个电容C14,该接收 滤波器的输出端和接收端相连,输入端和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电容 C14的另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双工器,在电容C14和天线端口之间还有一电容 C15,该电容C15的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另一端和电容C14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通过简单的电路即可实现非标准频率的 双工器所能实现的功能,节省费用,满足研发以及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双工器原理框图; 图2是双工器电路; 图3是双工器电路实施例1; 图4是双工器电路实施例2-,图5是双工器电路实施例3-,图6是工艺简单的接收滤波器的性能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 的说明。如图1所示是双工器简单的框图,双工器包括一个接收端, 一个发 射端,和一个天线端口,通常的双工器主要就是包括这几个端口。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射端包含匹配电路1,该匹配电路1 一端 和发射端相连,另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该匹配电路l负责将发射端的信号发送到天线端口,同时抑制接收信号;其信号流向如图2中的 箭头l所示的方向,即发射信号从发射端通过匹配电路l之后,由于接 收端的匹配电路2对发射信号的抑制作用,故它只会直接流向天线端口。本专利技术的接收端含有一个匹配电路2,该匹配电路2—端和天线端 口相连,另一端和接收端相连,该匹配电路2抑制发射信号,只允许接 收信号通过;其信号流向如图2中的箭头2所示,接收信号从天线端口 过来,由于发射端对接收信号的抑制作用,故接收信号只会通过匹配电 路2流向接收端。综上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就可以实现双工器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是在接收端和匹配电路2之间连接一个接收 滤波器,其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利用现有的工艺,利用接收滤波器以 及匹配电路2就可以实现双工器的功能,经实验验证,这种替代双工器 的方法完全可行。本试验所用的接收滤波器的性能图如图6所示,横轴 表示频率,纵轴表示衰减,可以看到,接收滤波器带宽很窄,对带外有很强 的抑制作用,从而能保证双工器的高隔离度要求。如图2所示,发射端口通过匹配电路直接和天线端口相连,这时对 于本专利技术的接收端口来说,由于接收支路上使用了接收滤波器,等效于断 路,所以发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当信号由接收端口进入电路中,发射端 口的匹配电路1对信号有抑制作用,此时也近似为断路,对接收端口影响 很小优选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1,接收端通过接收滤波器F11和电容C14相连,电容C14的另外一端和电容C15相连接,电容C15 的另外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天线端口接收到接收信号,通过电容C15, 电容C14和接收滤波器F11传送到接收端,电容C14用来进行调试,使 接收信号和接收滤波器相匹配,这样能提高接收信号的强度。如图3所示,电容Cll和电感Lll相并联,并联后的一端电容C12, 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和电容C12及电容C13的另外 一端相连接,电容C12的一端同时和发射端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3 的一端同时和电感L12相连接,电感L12的另外一端和电容C15相连接, 电容C15的另外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优选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接收端通过接收滤波 器F21和电感L23相连,电感L2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3和接收滤波 器F21相连的那端同时和电容C24相连接,电容C24的另外一端和电感 L24相连,同时和电容C25的一端相连,电容C25的另外一端和天线端 口相连接,电感L24的另外一端接地。其发射端和发射滤波器F22相连,发射滤波器F22的输出端和电容 C26以及电感L2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2的 另一端和电容C27和电容C25相连接,电容C27的另外一端接地。电容 C25的另外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优选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接收端通过接收滤波 器F31和电感L33相连,电感L3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33和接收滤波 器F31相连的那端同时和电容C34相连接,电容C34的另外一端和电感 L34相连,同时和电容C35的一端相连,电容C35的另外一端和天线端 口相连接,电感L34的另外一端接地。6电容C31和电感L31相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电容C32,电容C33 的一端相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和电容C32及电容C33的另外一端相连 接,电容C32的一端同时和发射端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3的一端同 时和电感L32以及电容C36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6的另外一端接地, 电感L32的另外一端和电容C37以及电容C35相连接,电容C37的另外 一端接地,电容C35的另外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匹配电路1只要满足能通过指定频率的 发射信号,同时抑制接收信号功能即可,这样的匹配电路形式是很多的, 应当认为,满足这样条件的匹配电路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匹配电路1。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匹配电路2只要满足能接收指定频率的 接收信号,同时抑制发射信号功能即可。这样的匹配电路形式是很多的, 同样应当认为,满足这样条件的匹配电路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匹配电路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在电路中加入接收滤波器来提高隔离度,整个 电路用来替代双工器的功能.因为接收滤波器的工艺比双工器的工艺要 简单,实现起来较容易,本专利技术利用现有的工艺设计出接收滤波器,然后 在接收支路上使用接收滤波器来提高收发隔离度,实现了双工器的功能。 经实验验证这种电路替代双工器完全可行。对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包含匹配电路1,该匹配电路1一端和发射端相连,另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接,该匹配电路1负责将发射端的信号发送到天线端口,同时抑制接收信号; 含有一个匹配电路2,该匹配电路2一端和天线端口相连,另一端和接收端相连,该匹配电路2抑制发射信号,只接收接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德福马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