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55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主墙的两端分别设置2组竖直的气体上升通道,主墙沿纵向间隔设有多组竖直的气体下降通道,每组气体上升通道与相邻的1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相邻的2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均设置1组竖直的不导气通道。与传统主墙除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外其余为封闭砌体的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外的主墙内设多条封闭的不导气通道,可以极大地减少耐火砖的用量,节约建设投资;主墙上同层耐火砖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砌筑,上下2层耐火砖之间通过砖沟砖舌结构配合砌筑,避免了气体窜漏情况的发生。情况的发生。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回收焦炉,尤其涉及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外热回收焦炉通常由炉底、多联火道、主墙、炭化室和炉顶组成。热回收焦炉的炼焦过程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方式,煤料在炭化室内热解后产生可燃气体,部分可燃气体与从炭化室顶部进入的空气混合后燃烧,直接加热煤料,不充分燃烧剩余的可燃气体经过主墙上部的孔洞进入主墙内部的下降通道,从上向下流动后,经主墙下部的孔洞流出通道,流入煤料下部的多联火道内。在多联火道内,可燃气体与封墙进入的空气混合后充分燃烧,热量经炭化室底部传给煤料,燃烧后的废气再经过主墙下部的孔洞进入主墙内部的上升通道,最后流出热回收焦炉本体,经焦炉顶部的上升管进入烟气管道。
[0003]主墙是连接炭化室和多联火道的关键区域,可燃气体和废气在主墙内部流动,主墙内部开设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由砌体形成的通道的严密性以及主墙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技术针对热回收焦炉内部气体的流动特性及煤料受热炼焦过程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新的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用于保证焦炉炼焦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与传统主墙除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外其余为封闭砌体的结构不同,本技术在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外的主墙内设多条封闭的不导气通道,可以极大地减少耐火砖的用量,节约建设投资;主墙上同层耐火砖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砌筑,上下2层耐火砖之间通过砖沟砖舌结构配合砌筑,避免了气体窜漏情况的发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包括主墙;所述主墙的两端分别设置2组竖直的气体上升通道,主墙沿纵向间隔设有多组竖直的气体下降通道,每组气体上升通道与相邻的1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相邻的2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均设置1组竖直的不导气通道;气体上升通道的底部设上升气体入口,顶部为敞开结构;气体下降通道的顶部设下降气体入口,底部设下降气体出口,且下降气体入口与热回收焦炉上部对应的炭化室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热回收焦炉下部对应的火道连通;所述不导气通道为封闭的中空通道。
[0007]每组气体上升通道由3条并排设置的竖直通道组成。
[0008]每组气体下降通道由竖直通道A、竖直通道B组成,主墙两侧分别对应炭化室A、火道A及炭化室B及火道B;其中竖直通道A的下降气体入口与炭化室A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火道A连通;竖直通道B的下降气体入口与炭化室B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火道B连通。
[0009]竖直通道A与竖直通道B之间由一道通道隔墙或至少1条不导气通道相隔。
[0010]所述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不导气通道沿主墙纵向均匀设置,通道间距≥500mm,通道隔墙厚度为100~180mm;其中气体上升通道与主墙对应端部之间设1条不导气
通道,每组气体上升通道与相邻的1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至少设1条不导气通道;其余不导气通道均匀排布在各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
[0011]主墙由多层耐火砖砌筑而成,同层相邻的2块耐火砖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砌筑,相邻2层耐火砖之间通过砖沟砖舌结构配合砌筑。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与传统主墙除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外其余为封闭砌体的结构不同,本技术在气体上升通道、气体下降通道外的主墙内设多条封闭的不导气通道,可以极大地减少耐火砖的用量,节约建设投资;
[0014]2)主墙上同层耐火砖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砌筑,上下2层耐火砖之间通过砖沟砖舌结构配合砌筑,避免了气体窜漏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的主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A

A视图。
[0017]图3是图1中的B

B视图。
[0018]图中:1.气体上升通道 2.气体下降通道 3.不导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包括主墙;所述主墙的两端分别设置2组竖直的气体上升通道1,主墙沿纵向间隔设有多组竖直的气体下降通道2,每组气体上升通道1与相邻的1组气体下降通道2之间、相邻的2组气体下降通道2之间均设置1组竖直的不导气通道3;气体上升通道1的底部设上升气体入口,顶部为敞开结构;气体下降通道2的顶部设下降气体入口,底部设下降气体出口,且下降气体入口与热回收焦炉上部对应的炭化室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热回收焦炉下部对应的火道连通;所述不导气通道3为封闭的中空通道。
[0021]每组气体上升通道1由3条并排设置的竖直通道组成。
[0022]每组气体下降通道2由竖直通道A、竖直通道B组成,主墙两侧分别对应炭化室A、火道A及炭化室B及火道B;其中竖直通道A的下降气体入口与炭化室A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火道A连通;竖直通道B的下降气体入口与炭化室B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火道B连通。
[0023]竖直通道A与竖直通道B之间由一道通道隔墙或至少1条不导气通道相隔。
[0024]所述气体上升通道1、气体下降通道2、不导气通道3沿主墙纵向均匀设置,通道间距≥500mm,通道隔墙厚度为100~180mm;其中气体上升通道1与主墙对应端部之间设1条不导气通道3,每组气体上升通道1与相邻的1组气体下降通道2之间至少设1条不导气通道3;其余不导气通道3均匀排布在各组气体下降通道2之间。
[0025]主墙由多层耐火砖砌筑而成,同层相邻的2块耐火砖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砌筑,相邻2层耐火砖之间通过砖沟砖舌结构配合砌筑。
[0026]以下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热回收焦炉的主墙上沿纵向均匀设置了32个竖直通道,其中包含6个气体上升通道1(分为2组),8个气体下降通道2(分为4组)和18个不导气通道3。
[0029]竖直通道的分布原则为:同向气流通道间由一道通道隔墙或至少1条不导气通道3间隔,异向气流通道之间至少通过1条不导气通道3间隔。本实施例中,32个竖直通道的分布规律为:同向气流通道间1条不导气通道3间隔,异向气流通道之间至少通过1条不导气通道3间隔。均匀设置的各条竖直通道3间距为500mm,竖直通道的间隔墙厚度为150mm。
[0030]每组气体上升通道1由3条并排设置的竖直通道组成,2组气体上升通道分别设在主墙对应机侧、焦侧的两端。每组气体上升通道1的两外端分别设1条不导气通道3。
[0031]气体下降通道2均匀分布在2组气体上升通道1之间的主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包括主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墙的两端分别设置2组竖直的气体上升通道,主墙沿纵向间隔设有多组竖直的气体下降通道,每组气体上升通道与相邻的1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相邻的2组气体下降通道之间均设置1组竖直的不导气通道;气体上升通道的底部设上升气体入口,顶部为敞开结构;气体下降通道的顶部设下降气体入口,底部设下降气体出口,且下降气体入口与热回收焦炉上部对应的炭化室连通,下降气体出口与热回收焦炉下部对应的火道连通;所述不导气通道为封闭的中空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气体上升通道由3条并排设置的竖直通道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回收焦炉主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气体下降通道由竖直通道A、竖直通道B组成,主墙两侧分别对应炭化室A、火道A及炭化室B及火道B;竖直通道A的下降气体入口与炭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春耿宁赵殿辉肖长志王娜王笑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