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橡胶护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63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减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码头橡胶护舷,其解决了现有橡胶护舷人使用寿命低等问题。本橡胶护舷包括基座、防冲板以及护舷壳体,基座能够固定于码头上,护舷壳体有两个且沿水平方向分布,护舷壳体的内端固定于基座上,护舷壳体的外端均与防冲板相连;橡胶护舷还包括位于护舷壳体内的外套、内套和空心杆,外套内端固定于基座上,外套的外表面与护舷壳体的内表面相接触;内套滑动设置于外套内,内套外端与空心杆的内端万向连接,空心杆的外端与防冲板相连接;空心杆的孔径与内套孔径相同,基座上设置有直线驱动源,直线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有能够同时插接于内套与空心杆内、且相贴合的支承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高等优点。命高等优点。命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橡胶护舷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减震
,涉及一种码头橡胶护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2030碳中和利好政策的提出,国内LNG接收站投资建设高潮热度不减,如何在国内有限的码头岸线资源中,提高码头兼容性,从而增加泊位利用率,释放码头接卸能力成为投资者和运营者共同关心的话题。而提高码头兼容性即码头与更多不同类型、吨位的LNG船兼容匹配,首先要保证的就是LNG船可安全系泊码头。
[0003]护舷被广泛应用于码头上,当码头和船体与物体发生碰撞时,更好的保护码头与船体。现有的护舷种类居多,其中的鼓形橡胶护舷使用较多,现有的鼓形橡胶护舷一般都是一个护舷壳体连接缓冲板。
[0004]专利CN204753507U公开了一种鼓形橡胶护舷内置伸缩导向套,其在现有的鼓形橡胶护舷内孔设置一个由内套、外套、安装在外套内孔的限位块组成的鼓形橡胶护舷内置导向套,外套圆筒一端与法兰盘焊接,内外套分别从鼓形橡胶护舷内孔两端插入后通过扇形块相互套接扣合,旋转一定角度后夹紧鼓形橡胶护舷,鼓形橡胶护舷一端法兰盘与外套法兰盘重叠,并用螺栓与码头相连,防冲板和鼓形橡胶护舷的重力直接由外套承受,鼓形橡胶护舷不受剪力,两端连接法兰盘不易开裂,法兰盘已经开裂甚至严重损坏的鼓形橡胶护舷仍可以正常使用,延长鼓形橡胶护舷的使用寿命。
[0005]上述鼓形橡胶护舷为了应对防冲板受力不均的情况,内套与外套间有一定的间隙,使得防冲板可向任意方向倾斜。但上述结构,如内套与外套有间隙,则日常使用过程中,内套会在重力作用下后端翘起、前端下斜,因此内套其实并没有对防冲板起到重力支承的作用,防冲板仍然会使鼓形橡胶护舷的外端在防冲板、法兰等作用下,受到较大剪应力,容易产生开裂;而如果内套与外套间设计有导向条,用以保证平时内套处于水平状态,则当防冲板受到不均匀外力时,内套与外套间即使有间隙,内套在导向条作用下只能沿轴向滑动,内套、外套仍然容易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码头橡胶护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本橡胶护舷的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码头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护舷包括基座、防冲板以及护舷壳体,所述基座能够固定于码头上,所述护舷壳体有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护舷壳体的内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护舷壳体的外端均与所述防冲板相连;所述橡胶护舷还包括位于所述护舷壳体内的外套、内套和空心杆,所述外套的内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上,外套的外表面与所述护舷壳体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内套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套内,所述内套的外端与所述空心杆的内端万向连接,所述空心杆的外端与所述防冲板相连接;所述空心杆的
孔径与所述内套的孔径相同,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直线驱动源,所述直线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有能够同时插接于所述内套与空心杆内、且与内套及空心杆的孔壁相贴合的支承轴。
[0009]其工作原理如下:船舶未靠岸时,直线驱动源带动支承轴插接于内套与空心杆内,使得支承轴与内套及空心杆的内壁相贴靠形成支承,进而对护舷壳体及防冲板进行固定,降低护舷壳体因自身重力、防冲板重力造成的剪切力过大而开裂;而当有船舶要靠岸时,直线驱动源带动支承轴滑动,从空心杆中抽出,当船舶与防冲板相接触时,防冲板能够克服护舷壳体的弹力向码头一侧移动,当外力消失后,防冲板可在护舷壳体的作用下复位,然后直线驱动源带动支承轴重新插接于内套及空心杆内;如防冲板受力不均,由于空心杆与内套万向连接,因此能够发生对应的形变,避免空心杆、内套、支承轴等发生开裂,提高本橡胶护舷的使用寿命。
[0010]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空心杆的内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杆的内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空心杆的内孔孔径相同;所述内套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球头相配合的球窝;所述支承轴的外端能够穿过所述球窝、球头内的通孔并插接于所述空心杆的内孔中。船舶未靠岸时,支承轴插接于内套、球窝、球头及空心杆内,并形成支承,从而对护舷壳体形成支承;当船舶靠岸时,直线驱动源带动支承轴从空心杆、球头内滑脱,使空心杆与内套万向配合,即使防冲板受力不均,护舷壳体也可随之发生相应的形变,而不对空心杆等部件造成损害;并且,当护舷壳体发生压缩形变时,空心杆也可带动内套在外套中滑动,等护舷壳体复位时,重新带动空心杆等复位,再通过直线驱动源将支承轴插接于球头及空心杆内。
[0011]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所述橡胶护舷还包括压簧,所述压簧的内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压簧的外端与所述内套的内端相连接。设计有压簧后,可对内套形成缓冲,当防冲板受外力时,可起二次缓冲的作用。
[0012]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空心杆的内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内套的外端相连接,所述支承轴能够穿过弹簧并插接于所述空心杆的内孔中。船舶未靠岸时,支承轴插接于内套、弹簧及空心杆内形成支承,避免护舷壳体在自身重力及防冲板重力作用下剪切力过大;当船舶靠岸时,可将支承轴从空心杆及弹簧中滑出,即使防冲板受力不均,也不会对空心杆及内套等造成损害。
[0013]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所述支承轴的外端设置有弧形的导向面。设计有导向面后,当空心杆复位后,方便支承轴能够更为方便地重新插入于空心杆中。
[0014]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所述直线驱动源包括直线电机或直线气缸。
[0015]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所述橡胶护舷还包括与所述直线驱动源相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船舶距离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船舶靠近时,可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向直线驱动源发出指令,带动支承轴回缩。
[0016]在上述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中,所述防冲板与基座间设置有拉索,当所述护舷壳体处于复原状态时,所述拉索处于张紧状态,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索张力的张力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防冲板与基座间设计有拉索,可对防冲板起到保护作用,即使护舷壳体等发生损坏时,防冲板仍然能够在拉索的作用下与基座保持连接;而当张力传感器检测到拉索具有张力时,此时说明护舷壳体处于复原状态,可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向直线驱动源发出指令,带动支承轴伸出。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中船舶未靠岸时本橡胶护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中船舶将靠岸时本橡胶护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基座;2、防冲板;3、护舷壳体;4、码头;5、外套;6、内套;7、空心杆;8、直线驱动源;9、支承轴;10、球头;11、通孔;12、内孔;13、球窝;14、压簧;15、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护舷包括基座(1)、防冲板(2)以及护舷壳体(3),所述基座(1)能够固定于码头(4)上,所述护舷壳体(3)有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护舷壳体(3)的内端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护舷壳体(3)的外端均与所述防冲板(2)相连;所述橡胶护舷还包括位于所述护舷壳体(3)内的外套(5)、内套(6)和空心杆(7),所述外套(5)的内端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外套(5)的外表面与所述护舷壳体(3)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内套(6)滑动设置于所述外套(5)内,所述内套(6)的外端与所述空心杆(7)的内端万向连接,所述空心杆(7)的外端与所述防冲板(2)相连接;所述空心杆(7)的孔径与所述内套(6)的孔径相同,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直线驱动源(8),所述直线驱动源(8)的输出端连接有能够同时插接于所述内套(6)与空心杆(7)内、且与内套(6)及空心杆(7)的孔壁相贴合的支承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杆(7)的内端设置有球头(10),所述球头(10)上开设有与所述空心杆(7)的内孔(12)相连通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空心杆(7)的内孔(12)孔径相同;所述内套(6)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球头(10)相配合的球窝(13);所述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锋张鹏飞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