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及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00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及房车,型材包括上铰链型材和下铰链型材;所述上铰链型材顶部设置有第一C型部;所述第一C型部的开口背离复合板;所述第一C型部上、且远离吸塑件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封口部;所述第一封口部的一端与第一C型部一体成型、且另一端端朝向第一C型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封口部的另一端与第一C型部靠近吸塑件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开口;所述下铰链型材上设置有一第二C型部,所述第二C型部上、且远离吸塑件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封口部;所述第二封口部与第二C型部靠近吸塑件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C型部套设在第一C型部与第一封口部内;所述第二封口部转动限定在第一C型部与第一封口部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及房车


[0001]本技术涉及房车
,尤其是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及房车。

技术介绍

[0002]房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用品基础设施的旅居车车种,分为自行房车、拖挂房车和其他改装房车等几种。随着国内市场自驾游模式的繁荣兴起,开着一辆房车,带上全家人去旅游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在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拖挂房车多数没有外部储物舱,其需要进入车内进行取拿物品;并且,还有部分拖挂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外部储物舱,舱门与拖挂是通过一个整体气支撑结构进行连接的,这样子打开关闭比较费劲,如果需要拆下车门也比较费劲。同时打开舱门后,舱门与厢体之间存在间隙,下雨时,会通过这个间隙进入舱内。
[0004]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密封可靠的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及房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及房车,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设置在储物舱的复合板与吸塑件之间,用于吸塑件开合连接,其包括与复合板固定连接的上铰链型材,以及与吸塑件固定连接的下铰链型材;所述上铰链型材与下铰链型材转动连接;
[0007]所述上铰链型材顶部设置有第一C型部;所述第一C型部的开口背离复合板;所述第一C型部上、且远离吸塑件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封口部;所述第一封口部的一端与第一C型部一体成型、且另一端端朝向第一C型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封口部的另一端与第一C型部靠近吸塑件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开口;
[0008]所述下铰链型材上设置有一第二C型部,所述第二C型部上、且远离吸塑件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封口部;所述第二封口部与第二C型部靠近吸塑件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C型部套设在第一C型部与第一封口部内;所述第二封口部转动限定在第一C型部与第一封口部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铰链型材包括设置在第一C型部与复合板之间的型材座,以及与型材座一体成型、且贴合在复合板表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复合板采用螺钉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型材座为中空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铰链型材包括外侧边缘与第二C型部连接、且呈L形状的连接基座,设置在连接基座的内侧、且靠近复合板的一侧的封边,以及设置在连接基座的内侧的螺钉连接座;所述吸塑件的内侧贴合在封边的内壁,且吸塑件的外侧与螺钉连接座贴合。
[0012]一种房车,其设置有储物舱连接的型材;所述储物舱连接的型材设置在储物舱的复合板与吸塑件之间,用于吸塑件开合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巧妙地设置第一C型部、第一封口部、第一开口、第二C型部、第二封口部和第二开口,以实现上铰链型材与下铰链型材旋转支撑,并且将雨水隔绝在外(无论是开启或关闭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密封可靠等优点,在房车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开启极限截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开启极限位置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开启过程状态截面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开启过程状态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截面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图。
[0023]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4]1、复合板;2、吸塑件;3、上铰链型材;4、下铰链型材;31、型材座;32、连接板;33、第一C型部;34、第一封口部;35、第一开口;41、连接基座;42、螺钉连接座;43、封边;44、第二C型部;45、第二封口部;46、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车,其设置有储物舱连接的型材;所述储物舱连接的型材设置在储物舱的复合板1与吸塑件2之间,用于吸塑件2开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储物舱连接的型材包括与复合板1固定连接的上铰链型材3,以及与吸塑件2固定连接的下铰链型材4;所述上铰链型材3与下铰链型材4转动连接。
[0029]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上铰链型材3顶部设置有第一C型部33;所述第一C型部33的开口背离复合板1;所述第一C型部33上、且远离吸塑件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封口部34;所述第一封口部34的一端与第一C型部33一体成型、且另一端端朝向第一C型部33的内侧;所
述第一封口部34的另一端与第一C型部33靠近吸塑件2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开口35。其中,第一开口35的长度为下铰链型材4提供转动开启的空间。另外,本实施例的上铰链型材3还包括设置在第一C型部33与复合板1之间、且为中空的型材座31,以及与型材座31一体成型、且贴合在复合板1表面的连接板32;所述连接板32与复合板1采用螺钉连接。
[0030]在本实施例中,该下铰链型材4上设置有一第二C型部44,所述第二C型部44上、且远离吸塑件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封口部45;所述第二封口部45与第二C型部44靠近吸塑件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46;所述第二C型部44套设在第一C型部33与第一封口部34内;所述第二封口部45转动限定在第一C型部33与第一封口部34内。本实施例的下铰链型材4还包括外侧边缘与第二C型部44连接、且呈L形状的连接基座41,设置在连接基座41的内侧、且靠近复合板1的一侧的封边43,以及设置在连接基座41的内侧的螺钉连接座42;所述吸塑件2的内侧贴合在封边43的内壁,且吸塑件2的外侧与螺钉连接座42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C型部33开口背离复合板1,在吸塑件开启或关闭状态时,雨水均无法进入储物舱内,保证其密封可靠。
[0031]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物舱连接的型材,设置在储物舱的复合板(1)与吸塑件(2)之间,用于吸塑件(2)开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复合板(1)固定连接的上铰链型材(3),以及与吸塑件(2)固定连接的下铰链型材(4);所述上铰链型材(3)与下铰链型材(4)转动连接;所述上铰链型材(3)顶部设置有第一C型部(33);所述第一C型部(33)的开口背离复合板(1);所述第一C型部(33)上、且远离吸塑件(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封口部(34);所述第一封口部(34)的一端与第一C型部(33)一体成型、且另一端端朝向第一C型部(33)的内侧;所述第一封口部(34)的另一端与第一C型部(33)靠近吸塑件(2)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开口(35);所述下铰链型材(4)上设置有一第二C型部(44),所述第二C型部(44)上、且远离吸塑件(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封口部(45);所述第二封口部(45)与第二C型部(44)靠近吸塑件(2)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开口(46);所述第二C型部(44)套设在第一C型部(33)与第一封口部(34)内;所述第二封口部(45)转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朝升俞正涛沈晓雨沈家润王铖良李润强沈铖峰卢志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戴德隆翠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