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255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包括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和非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包括驱动端轴承内盖与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a相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位于圆柱滚子轴承一侧且与转轴过渡配合,圆柱滚子轴承另一侧设有驱动端轴承外紧圈;非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包括将轴承套和轴承内盖融合为一体的非驱动端端盖,非驱动端端盖与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b相连,非驱动端轴承外紧圈与非驱动端轴承外盖在轴承室内部形成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c。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轴承室的密封性同时,有效防止轴承室外部灰尘及杂质的进入、内部润滑脂流失,延长电机轴承润滑脂更换周期。滑脂更换周期。滑脂更换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室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矿用电动轮车辆配套的电动机用轴承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矿业和煤炭始终是工业的基础支撑,近年来矿用电动轮车辆市场规模在稳步提升,矿用电动轮车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动轮牵引电机作为该类车辆必须的核心设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0003]装载机、推土机、矿用自卸车等矿用电动轮车辆作业环境粉尘大,运行过程中振动也大,故牵引电机运行环境较差,并且其处于电动轮内部,难以实现轴承室注排油,因此对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轴承不仅是电机整个的支撑,更是完成电机传动的重要零件。作为电机上用于容纳轴承并使其能正常运转工作的一个部件,轴承室结构是电动机整体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合理的轴承室结构能提高电机轴承运行可靠性以及延长电机轴承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其采用可靠的轴承、超大储油室、多重密封的轴承室结构确保轴承润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并且具有防尘、防漏油、方便检修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包括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和非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
[0007]所述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包括固定在驱动端端盖上的驱动端轴承内盖,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盖与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a相连,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紧圈位于圆柱滚子轴承一侧且与转轴过渡配合,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另一侧设有驱动端轴承外紧圈,该驱动端轴承外紧圈与驱动端轴承外盖的内部连接处安装骨架油封,所述驱动端轴承外盖通过螺栓与驱动端轴承内盖固定连接,在两盖之间放置有驱动端轴承外盖耐油垫圈;
[0008]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包括将轴承套和轴承内盖融合为一体的非驱动端端盖,所述非驱动端端盖与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b相连,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位于深沟球轴承一侧且与转轴过渡配合,所述深沟球轴承另一侧设有非驱动端轴承外紧圈,该非驱动端轴承外紧圈与非驱动端轴承外盖在轴承室内部形成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c,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外盖通过螺栓与非驱动端端盖固定相连,在两盖之间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外盖耐油垫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靠近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a处设有凹槽,在其随转轴旋转时由于离心力作用,通过凹槽将润滑脂甩进驱动端轴承内盖的油腔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a内设有V型密封圈I。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端轴承外盖上设有容纳密封毛毡I的沟槽,该沟槽上方开孔,齿轮箱润滑油浸入沟槽内润滑密封毛毡I。
[0012]进一步的,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靠近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b处安装密封毛毡II,轴承高速运转温度升高,润滑脂浸入密封毛毡II内。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外盖在轴承室外部与测速齿轮盘形成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d。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d内设有V型密封圈II。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均为绝缘轴承,两个轴承外表面喷镀优质覆膜。
[0016]作为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盖厚度增加至52

56mm。
[0017]作为更进一步的,所述非驱动端端盖厚度增加至96

98mm,非驱动端轴承外盖厚度增加至48

50mm。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0019]1.电机两端轴承采用绝缘轴承,绝缘性能好,能够有效阻止轴电流通过,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保障电机可靠运行。
[0020]2.根据电机结构,适当合理的增加轴承内外盖厚度,增大润滑脂储存空间,提供轴承长期运行时所需的充足润滑脂,保证轴承运行时的润滑,尽可能延长轴承寿命。
[0021]3.轴承室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和安装密封元件进行多重密封,保证了轴承室的密封性同时,有效防止轴承室外部灰尘及杂质的进入、内部润滑脂流失,延长电机轴承润滑脂更换周期。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技术中传统轴承室绝缘的轴向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驱动端轴承室的轴向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非驱动端轴承室的轴向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序号说明:1、绝缘轴承套;2、绝缘垫片;3、内六角螺栓;4、绝缘套管;5、端盖;6、绝缘垫圈;7、驱动端轴承外紧圈;8、密封毛毡I;9、驱动端轴承外盖;10、骨架油封;11、驱动端轴承外盖耐油垫圈;12、驱动端端盖;13、圆柱滚子轴承;14、驱动端轴承内盖;15、V型密封圈I;16、驱动端轴承内紧圈;17、转轴;18、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19、密封毛毡II;20、非驱动端端盖;21、深沟球轴承;22、非驱动端轴承外盖耐油垫圈;23、非驱动端轴承外盖;24、测速齿轮盘;25、V型密封圈II;26、非驱动端轴承外紧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1
[0029]传统轴承室绝缘结构如图1所示,绝缘轴承套1上缠绕无碱布并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固化胶等做成具有一定硬度的绝缘层,完成绝缘轴承套1与端盖5的径向绝缘。然后用内六角螺栓3将绝缘垫圈6固定在绝缘轴承套1与端盖5之间,达到轴向绝缘目的。为防止内六角螺栓3把接绝缘轴承套1与端盖5时成为导电体,故安装内六角螺栓3时放置绝缘垫片2和绝缘套管4完成内六角螺栓3与端盖5之间的绝缘,进而实现轴承与端盖之间的绝缘效果。该结构所用部件繁多,结构复杂,随着电机振动、长时间高温运行,绝缘材料易发生磨损、破裂、绝缘性能退化等现象,导致绝缘失效。且该结构维修、更换复杂,维修周期长。本专利技术采用绝缘轴承,电机驱动端采用径向承载能力大,能承受重负荷与冲击负荷的绝缘NU1030圆柱滚子轴承13。电机非驱动端采用摩擦系数小的绝缘6226深沟球轴承21。两个轴承外表面喷镀优质覆膜,覆膜与基体结合力强,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包括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和非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包括固定在驱动端端盖上的驱动端轴承内盖,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盖与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a相连,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紧圈位于圆柱滚子轴承一侧且与转轴过渡配合,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另一侧设有驱动端轴承外紧圈,该驱动端轴承外紧圈与驱动端轴承外盖的内部连接处安装骨架油封,所述驱动端轴承外盖通过螺栓与驱动端轴承内盖固定连接,在两盖之间放置有驱动端轴承外盖耐油垫圈;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室密封结构包括将轴承套和轴承内盖融合为一体的非驱动端端盖,所述非驱动端端盖与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采用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b相连,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内紧圈位于深沟球轴承一侧且与转轴过渡配合,所述深沟球轴承另一侧设有非驱动端轴承外紧圈,该非驱动端轴承外紧圈与非驱动端轴承外盖在轴承室内部形成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c,所述非驱动端轴承外盖通过螺栓与非驱动端端盖固定相连,在两盖之间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外盖耐油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轴承内紧圈靠近迷宫式机械密封结构a处设有凹槽,在其随转轴旋转时由于离心力作用,通过凹槽将润滑脂甩进驱动端轴承内盖的油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轮牵引电机轴承室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田龙飞李颖杰王卓彧石晓东张悦芳张光阴杨海军金太平于娜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