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695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的脱硫率低,活化时间长,加药过程污染环境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准备脱硫催化剂的材料,脱硫催化剂的材料包含100份~150份的酞箐钴溶液、50份~70份的水杨酸、10份~15份的纯碱、10份~15份的盐类混合物和100份~150份的对苯二酚,所述改性酞箐钴包含氯化钴、钼酸铵和乙二醇溶液,使用酞箐钴的捕氧携氧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对水杨酸、纯碱和盐类混合物进行了混合活化反应,让材料可以更好地与酞箐钴溶液反应结合,增强材料之间的结合程度,得到的脱硫催化剂脱硫效率高,脱硫率有着极大提升,并且脱硫持续时间长,脱硫效果好。脱硫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1910308836.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过程中,物理扩孔剂依次附铝盐溶液和碱性溶液中,铝离子形成粒径均匀的沉淀,惰性气氛焙烧时形成氧化铝附着在物理扩孔剂中。载体成型后焙烧时,物理扩孔剂中氧化铝锚定在微米级孔道中,氧化铝载体在碳酸氢铵溶液体系密封水热处理时,微米级孔道中氧化铝发生二次生长形成棒状结构氧化铝,由于物理扩孔剂引入的氧化铝不同于体相氧化铝,从而调节了大孔处氧化铝的性质,尤其是表面化学性质,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脱残炭活性。NH4Al(OH)2CO3在中间体外表面和微米级孔道内表面的覆盖率。
[0003]但是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制成的脱硫催化剂脱硫率低,为了达到生产需要的脱硫效果需要使用者反复使用脱硫催化剂进行脱硫,在这过程中需要花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并且持续脱硫时间短,需要使用者反复加入脱硫催化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脱硫率低,脱硫持续时间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准备脱硫催化剂的材料,脱硫催化剂的材料包含100份~150份的酞箐钴溶液、50份~70份的水杨酸、10份~15份的纯碱、10份~15份的盐类混合物和100份~150份的氨水,所述改性酞箐钴包含氯化钴、钼酸铵和乙二醇溶液,所述盐类混合物包括钼酸盐和镍盐;
[0007]S2:取得水杨酸、纯碱和盐类混合物,倒入反应釜中,搅拌反应15分钟~30分钟,搅拌过程中缓慢注入水蒸气,得到活化材料;
[0008]S3:将活化材料和酞箐钴溶液加入水浴设备中,水浴加热的温度控制在70℃~90℃,对活化材料和酞箐钴溶液进行电磁搅拌,搅拌3小时~4小时,冷却后过滤出固体材料;
[0009]S4:将固体材料倒入马弗炉中,启动马弗炉进行高温煅烧,高温煅烧的温度控制在400℃~500℃,高温煅烧1小时~3小时,高温煅烧完成后冷却,将冷却后的材料倒入氨水中进行浸泡,浸泡时的温度控制在45℃~60℃,浸泡过程中使用搅拌架进行搅拌,搅拌的转速控制在100r/min~400r/min,浸泡搅拌20小时~28小时,得到脱硫催化剂溶液;
[0010]S5:将脱硫催化剂溶液倒入真空脱水设备中进行初步脱水,初步脱水完成后,将其倒入烘干箱中,烘干的温度控制在75℃~85℃,烘干1小时~2小时,冷却后倒入研磨设备中,研磨成粉,便制得脱硫催化剂。
[0011]优选地,所述在S1中,所述盐类混合物中包括40%~60%的钼酸盐和40%~60%
的镍盐。
[0012]优选地,所述在S2中,反应的温度控制在300℃~400℃,反应釜内部的气压控制在15MPa~25MPa,搅拌反应的转速控制在300r/min~400r/min。
[0013]优选地,所述在S2中,注入的水蒸气温度控制在100℃~120℃,并且水蒸气从反应釜的底部向上注入。
[0014]优选地,所述在S3中,采用风冷或气冷的方式对混合后的材料进行冷却,直到材料冷却到35℃~45℃,使用滤水膜对混合材料进行过滤,过滤掉其中的液体。
[0015]优选地,所述在S4中,搅拌过程中,前3小时~5小时,搅拌的转速控制在300r/min~400r/min,然后将搅拌的转速控制在100r/min~200r/min,直到搅拌完成。
[0016]优选地,所述在S5中,冷却到25℃~35℃后再倒入研磨设备,研磨出的粉末需要过100目筛。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使用酞箐钴的捕氧携氧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对水杨酸、纯碱和盐类混合物进行了混合活化反应,让材料可以更好地与酞箐钴溶液反应结合,增强材料之间的结合程度,得到的脱硫催化剂脱硫效率高,脱硫率有着极大提升,并且脱硫持续时间长,脱硫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21]参照图1,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准备脱硫催化剂的材料,脱硫催化剂的材料包含135份的酞箐钴溶液、62份的水杨酸、12份的纯碱、14份的盐类混合物和125份的氨水,改性酞箐钴包含氯化钴、钼酸铵和乙二醇溶液,盐类混合物包括钼酸盐和镍盐,盐类混合物中包括40%~60%的钼酸盐和40%~60%的镍盐;
[0024]S2:取得水杨酸、纯碱和盐类混合物,倒入反应釜中,反应的温度控制在300℃~400℃,反应釜内部的气压控制在15MPa~25MPa,搅拌反应的转速控制在300r/min~400r/min,搅拌反应15分钟~30分钟,搅拌过程中缓慢注入水蒸气,注入的水蒸气温度控制在100℃~120℃,并且水蒸气从反应釜的底部向上注入,得到活化材料;
[0025]S3:将活化材料和酞箐钴溶液加入水浴设备中,水浴加热的温度控制在70℃~90℃,对活化材料和酞箐钴溶液进行电磁搅拌,搅拌3小时~4小时,冷却后过滤出固体材料,采用风冷或气冷的方式对混合后的材料进行冷却,直到材料冷却到35℃~45℃,使用滤水膜对混合材料进行过滤,过滤掉其中的液体;
[0026]S4:将固体材料倒入马弗炉中,启动马弗炉进行高温煅烧,高温煅烧的温度控制在400℃~500℃,高温煅烧1小时~3小时,高温煅烧完成后冷却,将冷却后的材料倒入氨水中进行浸泡,浸泡时的温度控制在45℃~60℃,浸泡过程中使用搅拌架进行搅拌,搅拌的转速控制在100r/min~400r/min,浸泡搅拌20小时~28小时,得到脱硫催化剂溶液,搅拌过程
中,前3小时~5小时,搅拌的转速控制在300r/min~400r/min,然后将搅拌的转速控制在100r/min~200r/min,直到搅拌完成;
[0027]S5:将脱硫催化剂溶液倒入真空脱水设备中进行初步脱水,初步脱水完成后,将其倒入烘干箱中,烘干的温度控制在75℃~85℃,烘干1小时~2小时,冷却后倒入研磨设备中,研磨成粉,冷却到25℃~35℃后再倒入研磨设备,研磨出的粉末需要过100目筛,便制得脱硫催化剂。
[0028]参照图1,实施例二
[0029]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准备脱硫催化剂的材料,脱硫催化剂的材料包含131份的酞箐钴溶液、60份的水杨酸、13份的纯碱、13份的盐类混合物和130份的氨水,改性酞箐钴包含氯化钴、钼酸铵和乙二醇溶液,盐类混合物包括钼酸盐和镍盐,盐类混合物中包括40%~60%的钼酸盐和40%~60%的镍盐;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脱硫催化剂的材料,脱硫催化剂的材料包含100份~150份的酞箐钴溶液、50份~70份的水杨酸、10份~15份的纯碱、10份~15份的盐类混合物和100份~150份的氨水,所述改性酞箐钴包含氯化钴、钼酸铵和乙二醇溶液,所述盐类混合物包括钼酸盐和镍盐;S2:取得水杨酸、纯碱和盐类混合物,倒入反应釜中,搅拌反应15分钟~30分钟,搅拌过程中缓慢注入水蒸气,得到活化材料;S3:将活化材料和酞箐钴溶液加入水浴设备中,水浴加热的温度控制在70℃~90℃,对活化材料和酞箐钴溶液进行电磁搅拌,搅拌3小时~4小时,冷却后过滤出固体材料;S4:将固体材料倒入马弗炉中,启动马弗炉进行高温煅烧,高温煅烧的温度控制在400℃~500℃,高温煅烧1小时~3小时,高温煅烧完成后冷却,将冷却后的材料倒入氨水中进行浸泡,浸泡时的温度控制在45℃~60℃,浸泡过程中使用搅拌架进行搅拌,搅拌的转速控制在100r/min~400r/min,浸泡搅拌20小时~28小时,得到脱硫催化剂溶液;S5:将脱硫催化剂溶液倒入真空脱水设备中进行初步脱水,初步脱水完成后,将其倒入烘干箱中,烘干的温度控制在75℃~85℃,烘干1小时~2小时,冷却后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现刘君张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美源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