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953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及压缩机,包括进气管、滤网组件、储液器筒体、出气直管及出气弯管;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及压缩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压缩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性能与可靠性,需要给压缩机设计合适的储液器;储液器起到如下作用:储存从压缩机吸气端返回的液态制冷剂,使得液态制冷剂蒸发后,以干度大于等于0.945后的状态吸入泵体压缩腔进行压缩,防止出现压缩机启动困难和液体压缩(液击),提高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吸收、缓冲压缩机吸气时产生的气体压力脉动,减小压缩机的振动和噪音;而现有的储液器的结构设计尺寸及布局不合理,易导致储液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的储液器的结构设计尺寸及布局不合理,易导致储液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包括进气管、滤网组件、储液器筒体、出气直管及出气弯管;储液器筒体为上下开口,且密闭的中空腔体结构;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空调器的吸气管路连接;
[0006]出气直管同心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出气直管的上端口靠近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设置;滤网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并位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与出气直管的上端口之间;出气直管的下端口贯穿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下口后,并与出气弯管的一端连接;出气弯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压缩机泵体的气缸进气口相连;
[0007]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10%

65%;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总容积系数大于60%;所述储液器筒体的长度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径之比大于等于1.8;出气直管的内径大于等于0.85倍的所述压缩机泵体的气缸进气口的内径尺寸;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出气直管的上端口之间的距离为出气直管的内径的1

2倍。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并套设在所述出气直管上;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直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壁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器筒体包括上端盖、筒体结构及下端盖;所述筒体结构为上下开口,且中空的壳体结构;所述上端盖密封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的上端,所述下端盖密封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的下端;所述上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气管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下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出气直管的下端口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出气弯管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组件设置在所述筒体结构内,并位于所述筒体结构与所述上端盖的接口处。
[0011]进一步的,当与进气管相连的空调器为单冷整体式空调器时,若所用压缩机的电机轴功率小于等于560W,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10%;若所用压缩机的电机轴功率大于560W,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25%;当与进气管相连的空调器为热泵整体式空调器或除湿机时,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35%。
[0012]进一步的,当与进气管相连的空调器为单冷分体式空调器时,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40%;当与进气管相连的空调器为热泵分体式空调器时,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60%。
[0013]进一步的,当与进气管相连的空调器为一拖多型空调系统时,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65%。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储液器及压缩机泵体;储液器采用所述的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其中,所处出气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直管的下端口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泵体的气缸吸气口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及压缩机,将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10%

65%;储液器筒体的总容积系数大于60%;储液器筒体的长度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径之比大于等于1.8;出气直管的内径大于等于0.85倍的所述压缩机泵体的气缸进气口的内径尺寸;所述滤网组件与所述出气直管的上端口之间的距离为出气直管的内径的1

2倍;通过通过确定储液器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完成了储液器结构设计,确定了储液器的所有参数尺寸,确保了相关尺寸与结构的比例协调;有效保证了压缩机能够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可以保证在储液器结构设计时,能够在结构限制的条件下,有效的满足提高储液器空间结构利用率要求;满足不同使用工况条件及不同排量的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设计过程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
[0018]其中,1进气管,2滤网组件,3上端盖,4支撑骨架,5筒体结构,6出气直管,7下端盖,8出气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包括进气管1、滤网组件2、储液器筒体、支撑骨架4、出气直管6及出气弯管8;所述储液器筒体为上下开口,且密闭的中空腔体结构;所述储液器筒体包括上端盖3、筒体结构5及下端盖7;所述筒体结构5为上下开口,且中空的壳体结构;所述上端盖3密封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5的上端,所述下端盖7密封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的下端。
[0021]进气管1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处,进气管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连接,进气管1的另一端与空调器的吸气管路连接;其中,所述上端盖3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气管1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0022]出气直管6同心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出气直管6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结构5的轴线重合;出气直管6的上端口靠近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设置,且位于所述筒体结构5的上端下方预设距离处;出气直管6的下端口贯穿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下口后,并与出气弯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气弯管8的另一端与压缩机泵体的气缸进气口相连;其中,所述下端盖7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出气直管6的下端口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出气弯管8连接。
[0023]滤网组件2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并位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与出气直管6的上口之间;所述滤网组件2,用于对吸入流体中的杂质微粒进行过滤;其中,所述的吸入流体包括吸入的气体及液体;具体的,所述滤网组件2设置在所述筒体结构5内,并位于所述筒体结构5与所述上端盖3的接口处;所述支撑骨架4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并套设在所述出气直管6上;优选的,所述支撑骨架4位于所述筒体结构5内,并靠近所述筒体结构5的上端设置;所述支撑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滤网组件(2)、储液器筒体、出气直管(6)及出气弯管(8);储液器筒体为上下开口,且密闭的中空腔体结构;进气管(1)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空调器的吸气管路连接;出气直管(6)同心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出气直管(6)的上端口靠近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设置;滤网组件(2)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并位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口与出气直管(6)的上端口之间;出气直管(6)的下端口贯穿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下口后,并与出气弯管(8)的一端连接;出气弯管(8)的另一端用于与压缩机泵体的气缸进气口相连;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有效容积系数大于10%

65%;所述储液器筒体的总容积系数大于60%;所述储液器筒体的长度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径之比大于等于1.8;出气直管(6)的内径大于等于0.85倍的所述压缩机泵体的气缸进气口的内径尺寸;所述滤网组件(2)与所述出气直管(6)的上端口之间的距离为出气直管的内径的1

2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骨架(4);所述支撑骨架(4)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并套设在所述出气直管(6)上;所述支撑骨架(4)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直管(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储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筒体包括上端盖(3)、筒体结构(5)及下端盖(7);所述筒体结构(5)为上下开口,且中空的壳体结构;所述上端盖(3)密封固定在所述筒体结构(5)的上端,所述下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伦成钢孙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