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79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涉及电车技术领域,解决了因外部温度的不同,导致电车内部系统预估里程判断差值较大,影响驾驶人员的判断的技术问题;根据所行驶的距离数据以及耗电量数据进行多次处理,对不同速度状态下的单位距离内的耗电均值进行获取,查看车辆是否顺利抵达目的地,并同时根据单位耗电量均值HDjx以及行驶速度,对车内电池容量值进行实时更新,根据单位耗电量均值HDjx以及预设行驶速度值,也可对待行驶里程进行实时更新,对不同温度状态下的电池容量进行获取并确认,对电动汽车的预估里程进行判断,提升预估里程的判断准确性,确保了驾驶人员的驾驶体验,避免了中途抛锚的情况发生。避免了中途抛锚的情况发生。避免了中途抛锚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车
,具体是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8663061B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及其预估方法,预估系统包括电动汽车SOC估计模块、GPS汽车定位和导航模块和里程预估模块。电动汽车SOC估计模块是由上位机和传感器组成; GPS汽车定位和导航模块利用卫星GPS系统来定位汽车位置,并通过地图搜索出充电桩位置,利用导航系统规划出汽车行驶路线;里程预估模块是通过预估算法计算电动汽车能否以当前的SOC到达最近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里程预估方法包括距离预估步骤和电池SOC预估步骤。本专利技术通过距离预估步骤和电池SOC预估步骤,实现对电动汽车剩余电量能否到达距离最近的充电桩的预测,防止因为电量不足而使电动汽车在中途抛锚。
[0004]基于电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因外部环境温度的不同,会导致内部电池容量发生改变,便直接导致整个电动汽车的预估行驶里程降低,因外部温度的不同,导致电车内部系统预估里程判断差值较大,影响驾驶人员的判断,严重时很容易中途抛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用于解决因外部温度的不同,导致电车内部系统预估里程判断差值较大,影响驾驶人员的判断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包括:
[0007]数据采集端,用于对车况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并将所采集的数据输送至处理器内;
[0008]测验终端,用于对不同温度数据状态下的电池容量的传导因子进行测验,获取得到多组不同温度数据下的传导因子,并将传导因子以及所对应的温度区间输送至处理器内进行存储;
[0009]智能导航端,设置于车机系统内,通过终点距离的确定,获取待行驶距离JL和预设对应速度值V,并将待行驶距离JL和预设对应速度值V输送至处理中心内;
[0010]所述处理器,对车况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接收,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区别处理,且处理器包括电池容量处理端、单位距离消耗端和处理中心,所述电池容量处理端对不同温度状态下电池容量的初始值进行改变,所述单位距离消耗端对车辆在不同速度状态下所消耗的电量值进行获取,并将获取数据输送至处理中心内,处理中心根据单位距离消耗端、电池容量处理端和智能导航端所输送的数据进行里程判断。
[0011]优选的,所述车况数据包括电量数据和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车速数据和行驶距离数据,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数据。
[0012]优选的,测验终端进行测验的步骤如下:
[0013]确定最佳温度区间[X1,X2],其中最佳温度区间[X1,X2]所对应的电池容量值为RL;
[0014]使温度数据降低至X1以下,将温度数据标记为W
k
,并实时对电池容量值 RL数据进行获取,得到多组不同的数据RL
k
,其中k=1、2、
……
、n,其中 k=1以及k=2之间差别1℃;
[0015]采用得到第一组传导因子依次采用得到若干个传导因子
[0016]根据多个相同的传导因子并从传导因子中首尾对应的温度值W
j
以及W
L
,其中j跟L均属于k,根据多个不同的传导因子获取得到不同的首尾温度区间(W
j
,W
L
),并将多组传导因子和温度区间(W
j
,W
L
)进行捆绑,输送至电池容量处理端内进行保存,其中电池容量处理端内设置有温度降低存储端子对所捆绑的数据进行保存;
[0017]将温度上升至X2以上,采用相同的步骤对传导因子以及温度区间进行获取,将传导因子标记为其中i也代表不同的温度节点,i=1与i=2之间差别1℃,获取得到多组不同的温度区间(W
p
,W
o
),其中p以及o均属于i;
[0018]将多组不同的传导因子以及多组不同的温度区间(W
p
,W
o
)传输至电池容量处理端内进行保存,其中电池容量处理端内设置有温度上升存储端子对所捆绑的数据进行保存。
[0019]优选的,电池容量处理端对不同温度状态下电池容量的初始值进行改变的步骤为:
[0020]获取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标记为WD,当WD属于最佳温度区间时,此时将电池容量值标记为RL;
[0021]当WD<X1时,将WD与温度降低存储端子内部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查看WD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并提取对应的传导因子采用得到最终容量值RLz;
[0022]当WD>X2,将WD与温度上升存储端子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查看 WD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并提取对应的传导因子采用得到最终容量值RLz。
[0023]优选的,所述单位距离消耗端对车辆在不同速度状态下所消耗的电量值进行获取的步骤为:
[0024]以每1公里为定值,对行驶距离数据进行分割,分割为若干个待处理距离区间;
[0025]对待处理距离区间内部的行驶速度数值进行获取,并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单个待处理距离区间的速度均值Vx,其中X代表不同的待处理距离区间;
[0026]对多个待处理距离区间X的耗电量进行获取,并标记为HDx;
[0027]以连续的五个待处理距离区间为一个待处理集合,对待处理集合内部的速度均值Vx以及耗电量HDx进行提取;
[0028]单位距离消耗端内部设置有三组速度区间A1(0,60),A2(60,100) 以及A3(100,160),以初始百公里进行测试,根据速度均值Vx所属的速度区间,对耗电量HDx进行划分,划分至多个三组不同的速度区间内,并对多个不同速度区间内部的耗电量HDx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单位耗电均值HDjx。
[0029]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单位距离消耗端、电池容量处理端和智能导航端所输送的数据进行里程判断步骤为:
[0030]根据外部环境温度数据,获取最终容量值RLz;
[0031]根据预设对应速度值V,将V与A1、A2以及A3三组速度区间进行比对,查看V值所属区间,并获取对应的单位耗电均值HDjx;
[0032]采用HDJL=HDjx
×
JL得到总耗电量HDJL,将总耗电量HDJL与最终容量值RLz进行比对,比对方式如下:
[0033]当HDJL≤RLz

Y1时,代表车辆能行驶至目的地,其中Y1为系统默认的安全寻电距离;
[0034]当HDJL>RLz

Y1时,代表车辆不能行驶至目的地,并对车辆驾驶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端,用于对车况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并将所采集的数据输送至处理器内;测验终端,用于对不同温度数据状态下的电池容量的传导因子进行测验,获取得到多组不同温度数据下的传导因子,并将传导因子以及所对应的温度区间输送至处理器内进行存储;智能导航端,设置于车机系统内,通过终点距离的确定,获取待行驶距离JL和预设对应速度值V,并将待行驶距离JL和预设对应速度值V输送至处理中心内;所述处理器,对车况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接收,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区别处理,且处理器包括电池容量处理端、单位距离消耗端和处理中心,所述电池容量处理端对不同温度状态下电池容量的初始值进行改变,所述单位距离消耗端对车辆在不同速度状态下所消耗的电量值进行获取,并将获取数据输送至处理中心内,处理中心根据单位距离消耗端、电池容量处理端和智能导航端所输送的数据进行里程判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况数据包括电量数据和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车速数据和行驶距离数据,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导航的电动汽车里程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验终端进行测验的步骤如下:确定最佳温度区间[X1,X2],其中最佳温度区间[X1,X2]所对应的电池容量值为RL;使温度数据降低至X1以下,将温度数据标记为W
k
,并实时对电池容量值RL数据进行获取,得到多组不同的数据RL
k
,其中k=1、2、
……
、n,其中k=1以及k=2之间差别1℃;采用得到第一组传导因子依次采用得到若干个传导因子根据多个相同的传导因子并从传导因子中首尾对应的温度值W
j
以及W
L
,其中j跟L均属于k,根据多个不同的传导因子获取得到不同的首尾温度区间(W
j
,W
L
),并将多组传导因子和温度区间(W
j
,W
L
)进行捆绑,输送至电池容量处理端内进行保存,其中电池容量处理端内设置有温度降低存储端子对所捆绑的数据进行保存;将温度上升至X2以上,采用相同的步骤对传导因子以及温度区间进行获取,将传导因子标记为其中i也代表不同的温度节点,i=1与i=2之间差别1℃,获取得到多组不同的温度区间(W
p
,W
o
),其中p以及o均属于i;将多组不同的传导因子以及多组不同的温度区间(W
p
,W
o
)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辉田学林郭旭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