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色彩板及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83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5
本申请涉及金属板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渐变色彩板及其工艺,主要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面漆、微晶涂层、渐变色转印油墨层以及高粘无胶PE保护膜;其中,表面微晶涂层内颜填料含量低于15%;高粘无胶PE保护膜的保护膜抗剥离力不低于350g/25mm、抗拉强度不低于140MPa。本申请具有渐变颜色随时可调,达到了平面可观察到渐变效果,成本与涂布珠光色渐变彩板的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效果。也相对较低的效果。也相对较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渐变色彩板及其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金属板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渐变色彩板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彩钢是指彩涂钢板,彩涂钢板是一种带有有机涂层的钢板,具有耐蚀性好,色彩鲜艳,外观美观,加工成型方便及具有钢板原有的强度等优点而且成本较低等特点,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技术发展的不断演进,大众对于色彩的认知和喜好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色彩的彩钢板,在这过程中,渐变色也逐渐进入大众的眼帘。渐变色即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颜色组成一个图案效果,这些颜色之间淡入或淡出。渐变色有个神奇的特点:即它感觉不是任何一种颜色,显得有点独一无二的时尚,且充满了新鲜感。因此具有渐变效果的彩钢板也为家电外观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0003]目前渐变色彩板实现方式主要为涂布变色珠光粉,即在基板上涂覆变色珠光粉面漆,使彩板具有渐变效果,但采用涂布变色珠光粉的这种方式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颜色变化固定;2、且需角度变化才能观察到颜色的变化;3、变色珠光粉涂料成本较高,约400元/kg;4、批量生产稳定性较差,生产过程中变色珠光粉颗粒上浮,易导致同批次产品前后外观效果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涂布珠光粉的渐变彩板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渐变色彩板及渐变色加工方法。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渐变色彩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渐变色彩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面漆、微晶涂层、渐变色转印油墨层以及高粘无胶PE保护膜;其中,表面微晶涂层内颜填料含量低于15%;高粘无胶PE保护膜的保护膜抗剥离力不低于350g/25mm、抗拉强度不低于140MPa。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热转印的方式将渐变色油墨渗透至微晶涂层的表面,使其形成有渐变色效果的彩钢板,具有渐变颜色随时可调,达到了平面可观察到渐变效果,成本与涂布珠光色渐变彩板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且在加微晶涂层后,使表面微晶涂层颜填料含量低于15%,能够保证油墨转印效果以及色彩饱和度,加入的高粘无胶PE保护膜,解决了微晶涂层表面触感有别于以往的光滑表面,满足保护膜解卷力、胶水与保护膜基材加工时不滑移要求的同时,解决高粘保护膜易剔除问题,整体达到了转印色彩牢固度高,稳定性强,较好的解决了现有采用渐变色彩板存在的问题。
[0007]可选的,所述微晶涂层主要包括:封闭催化剂,稀释剂以及丙烯酸颗粒;其中丙烯酸颗粒粒径为10

15μm。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微晶涂层的成型,保证微晶涂层的细腻度,使微晶涂层具有良好的触感。
[0009]可选的,所述微晶涂层厚度不低于15μm。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微晶涂层厚度不低于15μm,能够使渐变色转印油墨充分升华渗透进入微晶涂层,油墨在整个微晶涂层表面分布更饱满,色彩饱和度更高,色彩牢固度更好。
[0011]可选的,微晶涂层的微晶褶皱线宽范围为3

15μm,褶皱线间距范围为10

30μm;所述微晶涂层表面粗糙度Ra≤3.2μm;所述微晶涂层表面光泽度≤5%。
[00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微晶涂层的表面具备肤感效果,并保证良好的转印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面漆采用包括铝粉漆或素色漆。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漆采用铝粉漆或素色漆能够使得产品色彩更丰富,具有金属质感。
[0015]可选的,所述基板与所述面漆之间设置有底漆,所述基板远离底漆的一侧设置有背漆,所述基板对应底漆与背漆之间均设置有化学处理层。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化学处理层能够有效的提高基板的抗氧化以及腐蚀性能。
[0017]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渐变色彩板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渐变色彩板的渐变色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面漆涂布:将面漆涂布于预处理后的基板表面,对面漆进行固化;S2,微晶涂层涂布:将微晶涂料涂覆于固化后的面漆层之上,并将微晶涂料进行固化;S3,转印:将预涂有渐变油墨的转印纸通过热转印方式,将转印纸的渐变色油墨升华渗透至微晶涂层,渗透后表面微晶涂层颜填料含量低于15%;S4,覆膜:在转印完成的微晶涂层上侧复合高粘无胶PE保护膜,保证高粘无胶PE保护膜的保护膜抗剥离力不低于350g/25mm、抗拉强度不低于140MPa。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漆之上加一微晶涂层,可有效提高转印产品的色彩牢固度,且微晶涂层的表面的肤感效果更好,给人以柔和感官效果,表面微晶涂层颜填料含量低于15%,油墨转印效果以及色彩饱和度更好;可实现多色、平面渐变效果;产品表面兼顾触感效果的同时,也具有优良的耐污染耐指纹性;解决了原有在VCM产品上转印,出现的表面凹坑、橘皮等外观缺陷问题。
[0019]可选,微晶涂层的微晶褶皱线宽范围3

15μm;微晶涂层的褶皱线间距范围10

30μm;微晶涂层表面粗糙度Ra≤3.2μm;微晶涂层光泽度≤5%。
[0020]可选的,转印包括以下步骤:渐变色图案的设计:通过Ai软件做好渐变效果,渐变颜色中间添加多个渐变滑块,分别调整每段的CMYK值,细化整个图案颜色的变化趋势;转印,采用打印机将热转印油墨打印到转印纸上,通过热转印机将转印纸的油墨
升华渗透至微晶涂层,其中,热转印机的加热温度160

200℃,压力0.3

0.6MPa,时长60

100s。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化了整个图案颜色的变化趋势,使得转印出的渐变效果整体更加柔和、流畅自然,避免颜色变化的突兀性。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采热转印的方式在微晶涂层的表面的渐变色转印油墨层生产具有渐变色效果的彩钢板,具有渐变颜色随时可调,达到了平面可观察到渐变效果,成本相对较低,且在加微晶涂层后,转印色彩牢固度高,稳定性强,较好的解决了现有采用渐变色彩板存在的问题。
[0023]设置的微晶涂层厚度不低于15μm,能够使渐变色转印油墨充分升华渗透进入微晶涂层,油墨在整个微晶涂层表面分布更饱满,色彩饱和度更高,色彩牢固度更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渐变色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渐变色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渐变色彩板的化学处理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渐变色彩板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渐变色彩板工艺的另一转印方式流程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2、面漆;3、微晶涂层;4、渐变色转印油墨层;5、高粘无胶PE保护膜;6、底漆;7、背漆;8、化学处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色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1)、面漆(2)、微晶涂层(3)、渐变色转印油墨层(4)以及高粘无胶PE保护膜(5);其中,表面微晶涂层(3)内颜填料含量低于15%;高粘无胶PE保护膜(5)的保护膜抗剥离力不低于350g/25mm、抗拉强度不低于140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色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涂层(3)主要包括:封闭催化剂,稀释剂以及丙烯酸颗粒;其中丙烯酸颗粒粒径为10

1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色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涂层(3)厚度不低于1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色彩板,其特征在于:微晶涂层(3)的微晶褶皱线宽范围为3

15μm,褶皱线间距范围为10

30μm;所述微晶涂层(3)表面粗糙度Ra≤3.2μm;所述微晶涂层(3)表面光泽度≤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色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漆(2)采用包括铝粉漆或素色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渐变色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与所述面漆(2)之间设置有底漆(6),所述基板(1)远离底漆(6)的一侧设置有背漆(7),所述基板(1)对应底漆(6)与背漆(7)之间均设置有化学处理层(8)。7.一种渐变色彩板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真赵秀娟邹炎斌张丙炎孙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河钢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