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5060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包括取风顶管,取风顶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中管,取风中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底管,取风底管包括取风方管,取风方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分流隔板,取风方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混流切分板,取风底管的底部设置有熟料床,熟料床包括回型架,回型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横棱条,回型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纵棱条,多个横棱条和多个纵棱条之间形成有通风槽,熟料床的底部设置有六个一字排开的冷却风室,冷却风室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切分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冷却切分板在温度较低的气体中掺杂温度较高的气体,可以使熟料冷却进程处于最终阶段时,提高取风口的温度,保证余热电站的发电量。热电站的发电量。热电站的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


[0001]本技术涉及AQC锅炉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

技术介绍

[0002]余热电站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将排放到大气中废气余热回收,通过余热锅炉、低参数汽轮机等热能利用设备,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余热电站一般利用出水泥窑预热器使篦冷机中部的350℃左右的烟气余热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并通过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在余热电站中一般会用到AQC余热锅炉,AQC余热锅炉的窑头锅炉为立式,由于冷却机废气中粉尘粘附性不强,所以不设置清灰装置,同时换热管采用螺旋翅片管,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锅炉体积大幅下降,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在AQC余热锅炉前端设置了高效沉降室,大大减轻了废气对AQC余热锅炉的磨损。
[0003]但余热电站窑头AQC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其篦冷机气体温度在冷却进程处于最终阶段时一直偏低,严重制约了余热电站的发电量,虽然针对此问题会对篦冷机的用风及熟料料层进行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均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余热电站窑头AQC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其篦冷机气体温度在冷却进程处于最终阶段时一直偏低,严重制约了余热电站的发电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包括取风顶管,所述取风顶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中管,所述取风中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底管,所述取风底管包括取风方管,所述取风方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分流隔板,所述取风方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混流切分板,所述取风底管的底部设置有熟料床,所述熟料床包括回型架,所述回型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横棱条,所述回型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纵棱条,多个所述横棱条和多个纵棱条之间形成有通风槽,所述熟料床的底部设置有六个一字排开的冷却风室,所述冷却风室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切分板。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切分板的底端位于冷却风室内侧的中部,所述冷却切分板的底端位于冷却风室中部内侧的五分点处,所述冷却切分板的顶端位于冷却风室顶部内侧的二分点处,通过将冷却切分板倾斜安装在冷却风室的内侧,可以改变冷却风室内通道的形状,从而改变穿过冷却风室内气体的流速。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分流隔板分别位于取风方管内侧的三分点处,通过使分流隔板位于取风方管内侧的三分点处,有利于将六个冷却风室排出的气体分成三组。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流切分板由取风方管一侧的底部向另一侧的顶部倾斜,所述混流切分板和冷却切分板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使混流切分板和分流隔板的
倾斜方向相反,便于流速较高的气体和流速较低的气体充分混合。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三个所述混流切分板和两个分流隔板间隔安装,三个所述混流切分板和两个分流隔板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冷却风室的顶部之间,通过使三个所述混流切分板和两个分流隔板间隔安装,可以将温度不同的两种气体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混合处理。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取风中管的截面为梯形,通过将取风中管的截面设置成梯形,有利于将混合的气体进一步混合排出。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使冷风穿过冷却风室的内部分成两股,一股由冷却切分板的一侧向顶部运动,通过相应通道变小的方式,增加该股冷风流速,另一股由冷却切分板的另一侧向顶部运动,通过相应通道变大的方式,可减小该股冷风流速,两股冷风以不同的流速对熟料床的的熟料进行冷却,通过在温度较低的气体中掺杂温度较高的气体,可以使熟料冷却进程处于最终阶段时,提高取风口的温度。
[0013]2、本技术通过混流切分板将部分温度较低的气体倾向同时流出冷却风室内部的温度较高气体的一侧流动,提高温度不同异的气体之间的混合时间,降低取风中管混合多股气体的压力,保证从取风顶管流出气体的温度稳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熟料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冷却风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取风底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冷却风室;2、取风顶管;3、取风中管;4、取风底管;41、混流切分板;42、分流隔板;43、取风方管;5、熟料床;51、通风槽;52、纵棱条;53、横棱条;54、回型架;6、冷却切分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说明书附图1、2、4、5,该实施例的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包括取风顶管2,取风顶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中管3,取风中管3的截面为梯形,通过将取风中管3的截面设置成梯形,有利于将混合的气体进一步混合排出,取风中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底管4,取风底管4包括取风方管43,取风方管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分流隔板42,两个分流隔板42分别位于取风方管43内侧的三分点处,通过使分流隔板42位于取风方管43内侧的三分点处,有利于将六个冷却风室1排出的气体分成三组,取风方管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混流切分板41,混流切分板41由取风方管43一侧的底部向另一侧的顶部倾斜,混流切
分板41和冷却切分板6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使混流切分板41和分流隔板42的倾斜方向相反,便于流速较高的气体和流速较低的气体充分混合,三个混流切分板41和两个分流隔板42间隔安装,三个混流切分板41和两个分流隔板42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冷却风室1的顶部之间,通过使三个混流切分板41和两个分流隔板42间隔安装,可以将温度不同的两种气体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混合处理,取风底管4的底部设置有熟料床5,熟料床5的底部设置有六个一字排开的冷却风室1,冷却风室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切分板6,冷却切分板6的底端位于冷却风室1内侧的中部,冷却切分板6的底端位于冷却风室1中部内侧的五分点处,冷却切分板6的顶端位于冷却风室1顶部内侧的二分点处,通过将冷却切分板6倾斜安装在冷却风室1的内侧,可以改变冷却风室1内通道的形状,从而改变穿过冷却风室1内气体的流速。
[0022]实施场景具体为:
[0023]在进行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冷风穿过六个冷却风室1的内部并在冷却风室1的内部分成两股,一股由冷却切分板6的一侧向顶部运动,通过相应通道变小的方式,可以增加该股冷风穿过冷却风室1内部的流速,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取风顶管(2),所述取风顶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中管(3),所述取风中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取风底管(4),所述取风底管(4)包括取风方管(43),所述取风方管(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分流隔板(42),所述取风方管(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个混流切分板(41),所述取风底管(4)的底部设置有熟料床(5),所述熟料床(5)包括回型架(54),所述回型架(5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横棱条(53),所述回型架(5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纵棱条(52),多个所述横棱条(53)和多个纵棱条(52)之间形成有通风槽(51),所述熟料床(5)的底部设置有六个一字排开的冷却风室(1),所述冷却风室(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冷却切分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电站AQC锅炉取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切分板(6)的底端位于冷却风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钊张夫斗丁瑞良孙京哲孙晋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沃枣庄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