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466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其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通过在接线头的过线孔内壁设置限位部,并在压线构件上设置可与限位部配合的压线部;在压线构件靠近接线头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抵推压线部朝过线孔内靠近,以使过线孔收窄,让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过线孔中。通过将该接线组件应用于接线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中,使导线能够在穿线前与接线头及设置有该接线头的连接器公座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待导线从相应的走线通道中穿出后,再通过接线组件对导线与连接器公座进行连接,从而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装配、穿线难度,提高了相应的装配及接线效率。装配及接线效率。装配及接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用于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电设备。简单的说,是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元件,称为连接器亦即两者之间的桥梁。
[0003]一般的电路结构中,为了将两电路或同一电路中两相隔设置的电气设备、装置、元件等进行电性连接,会在两所需进行连接的电路之间通过导线实现连接,而在一些需要经常性更换、维修的电路结构中,为了便于连接电路的拆装,导线与相应电路之间会采用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普遍包括公座和母座,公座的接线端子以及母座的接线端子分别插设、固定于公座、母座当中。导线通过与公座接线端子及母座接线端子相连接,并在公座与母座插接配合时实现电流的导通。
[0004]而在某些结构较为紧凑的设备或特殊的使用场景中,出于外观和防护性考虑,导线在连接其中一电路后,会经狭窄的走线通道,并从走线通道引出后与另一电路进行连接,由于导线端部在穿线之前已经压接于公座,因此,导线需要连同公座一同穿线,而公座则会对导线在穿线过程中造成限制,因公座体积较大,导致导线无法从一些尺寸小于公座的走线通道中穿过,大大限制了电路结构及穿线结构的设计,也增加了设备的体积。若先将导线与公座拆分,待导线穿线后再与公座连接,这又提高了接线难度,降低了接线效率以及设备的装配效率,给相应的操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组件,解决导线与电路之间接线难度大导致的接线过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座,通过接线组件中压线构件与接线头的配合,使连接器公座与导线之间可随时拆装,解决连接器公座与导线之间接线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提高连接器组件与电路之间、导线与连接器公座之间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连接器组件在相应应用场景或设备中的安装、接线效率。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系统,解决动力系统应用场景受限,接线结构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9]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设备,解决无人设备接线结构受限的技术问题,让其体型可进一步缩小,结构更加紧凑。
[0010]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组件,包括接线头,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内壁限定出限位部;压线构件,限定出可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压线部;所述压线构件可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过线孔,以使所述压线构件能够处于与所述接线头连接的第一位置,或与所述接线头分离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压线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部抵推所述压线部朝所述过线孔的轴线靠近,以使所述压线部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空间收窄,让穿设于所述过线孔中的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所述过线孔中;当所述压线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压线部脱离配合,所述压线部复位以释放所述空间,以使导线可在所述过线孔中沿其轴向自由运动。
[0012]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座,包括公座壳体,内部限定出固定腔;公座端子,安装于所述固定腔;如上所述的接线组件,所述接线头设置于所述公座壳体,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固定腔相连通;导线可从所述过线孔穿入所述固定腔并与所述公座端子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压线构件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过线孔,以处于第一位置将导线固定于所述固定腔及所述过线孔中。
[0014]为达上述目的之三,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5]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公座;连接器母座,限定出可与所述公座插头插接配合的母座插孔;母座端子,设置于所述母座插孔,当所述公座插头插接于所述母座插孔时,所述公座端子与所述母座端子电性连接。
[0016]为达上述目的之四,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7]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括电机;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工作状态;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母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的壳体;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子调速器通过所述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
[0018]为达上述目的之五,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9]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包括机身;连接在所述机身上的机臂,所述机臂内限定出走线通道;如上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子调速器间隔安装于所述机臂上;所述电子调速器与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导线连接,导线一端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穿入所述走线通道并在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上从所述走线通道穿出,所述导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与所述连接器公座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连接器公座插接于所述连接器母座,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性连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接线组件,通过在接线头所开设的过线孔内设置限位部,在压线构件上形成相应的压线部,在接线过程中,导线穿入过线孔中,压线构件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孔并与过线孔形成连接关系,处在第一位置,在此过程中,限位部抵推压线部朝过线孔内靠近,以使过线孔收窄,让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过线孔中,完成接线。使导线能够在穿线前与接线头及设置有该接线头的连接器公座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待导线从相应的走线通道中穿出后,再通过接线组件对导线与连接器公座进行连接,连接器公座再与连接器母座插接配合,使两点路之间电性连接,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装配、穿线难度,提高了相应的装配及接线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穿线过程中被连接器公座限制了穿线结构的情况,导线能够从尺寸更小的走线通道中进行穿线,从而可以把设备内部的走线结构设计得更加紧凑,进而让动力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无人设备的体积也能够因走线结
构更加紧凑而相应减小,进一步提高系统及设备的紧凑性。
[0021]另,在导线需要从接线头上拆卸下来的时候,压线构件只需沿第一方向与接线头脱离配合,处在第二位置,即解除导线在过线孔中的约束,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这样,在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需要对相应部件或导线进行维修、更换时,就能够更快速地实现电路结构之间的拆卸,提高系统及设备在日常维护、维修、更换上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2]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装配状态主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装配状态剖视图;
[0025]图3为图2的A部放大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接线组件第二位置状态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头(10),开设有过线孔(11),所述过线孔(11)内壁限定出限位部(12);压线构件(20),限定出可与所述限位部(12)配合的压线部(22);所述压线构件(20)可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过线孔(11),以使所述压线构件(20)能够处于与所述接线头(10)连接的第一位置,或与所述接线头(10)分离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部(12)抵推所述压线部(22)朝所述过线孔(11)的轴线靠近,以使所述压线部(22)与所述过线孔(11)之间的空间收窄,让穿设于所述过线孔(11)中的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所述过线孔(11)中;当所述压线构件(20)处于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12)与所述压线部(22)脱离配合,所述压线部(22)复位以释放所述空间,以使导线可在所述过线孔(11)中沿其轴向自由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密封套(24),用于套设于导线外围,并在套设于导线外围时位于所述压线部(22)和所述导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头(10)与所述压线构件(20)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用于将所述压线构件(20)约束在第一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可相互卡接的卡接块(13)及卡槽(23);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接线头(10),所述卡槽(2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或,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所述卡槽(23)设置于所述接线头;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槽(23)卡扣配合时,所述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槽(23)脱离配合时,所述压线构件(20)处在第二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于所述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槽(23)数量相同;所述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卡槽(23)和所述卡接块(13)的位置相对,且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压线孔(21)的外周,另一设置于过线孔(11)的外周;所述数量为一个以上时,所述卡槽(23)和所述卡接块(13)一一对应,且对应的卡槽(23)和卡接块(13)位置相对;其中,各所述卡槽(23)或者各所述卡接块(13)等间隔环绕设置于所述压线孔(21)的周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于所述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所述卡接块(13)及所述卡槽(23)呈一体的环状结构,所述卡接块(13)和所述卡槽(23)其中之一环绕于所述压线孔(21)设置,另一环绕于所述过线孔(11)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13)和所述卡槽(23)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接线头(10)的外周面,另一位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外周面并朝向所述压线孔(21)设置,以使所述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槽(23)及所述卡接块(13)能够相对设置并形成卡扣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

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13)为楔形卡块且其表面限定出斜面(131);在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接线头(10)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块(13)的表面朝所述压
线构件(20)方向倾斜;在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块(13)朝所述接线头(10)方向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压线构件(20)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在所述卡槽(2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卡槽(23)与所述压线构件(20)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所述弹性复位臂(231)一端与所述压线构件(20)连接,所述弹性复位臂(231)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压线构件(20)的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22)的一侧由远离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朝靠近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倾斜形成第一抵压面(211);对应的,所述限位部(12)的一侧由远离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朝靠近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倾斜形成用于与第一抵压面(211)相配合接触的第二抵压面(121);在所述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限位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