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口溶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4593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维生素D3口溶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是这样制备的:将维生素D3溶液、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辅料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获得浆料,涂布制膜,即可获得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辅料的用量小,药物的含量均匀度能够得到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好,在pH6.0~7.8的环境下,加入一定含量的麦芽糊精、羟丙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维生素D3口溶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维生素D3口溶膜剂。

技术介绍

[0002]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如佝偻病等。全球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约占总人口的50%~80%,尤其是婴幼儿。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2016)》中指出: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婴儿出生两周后就需要每日补充维生素D。婴幼儿吞咽困难,传统的软胶囊需剪开后滴入口腔中,剂量不易控制。将维生素D 制成膜剂,有望取代部分滴剂,与滴剂相比,口溶膜剂量准确,可以有效防止过量摄入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且生产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服用和携带方便,适合老人和儿童,适合长期给药。
[0003]但维生素D3制备成口溶膜剂主要有以下两个难点:1)维生素D3不溶于水,且剂量极低,单次剂量通常为10μg或20μg,因此将药物均匀分散在水溶性膜载体中是重点和难点;2)维生素D3稳定性差,极易氧化,制剂在长期放置过程中常出现药物含量明显降低、氧化杂质含量明显增加的现象,尤其在高温、光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性更差。
[0004]中国专利CN200910305447.9采用喷雾干燥法将维生素D3油包埋在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中,制成微胶囊,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0005]中国专利CN200810155562.8采用复凝聚法将维生素D3的液体石蜡溶液与阿拉伯胶混合制成初乳,加入明胶形成微囊,经甲醛溶液固化,再加入微晶纤维素制得粒径约 100μm的干微囊颗粒,提高药物稳定性;毕微等(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10))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维生素D3与羟丙基

β

环糊精(质量比为1:1000)制得包合物,增强药物稳定性和溶解度。这些方法都具有生产工艺复杂、且不能保证药物的含量均匀度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生素D3口溶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满足临床的需要。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是这样制备的:
[0008]将所述的维生素D3溶液、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辅料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获得浆料,涂布制膜,即可获得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
[0009]所述的维生素D3溶液为维生素D3和甘油、吐温或丙二醇的混合物,其中,维生素 D3的重量浓度为0.5~5%;
[0010]以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的总重量为基准,各个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0011][0012]以所述的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总重量为基准,重量浓度为磷酸盐缓冲液的15%~50%,优选为20%~35%。
[0013]以所述的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总重量为基准,重量浓度为磷酸盐缓冲液的15%~50%,指的是:
[0014]磷酸盐缓冲液中,所述的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总重量为 15%~50%;
[0015]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在6.0~7.8的范围内,优选pH6.8~7.4;
[0016]所述的糊精为麦芽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葡糖基

β

环糊精和磺丁基

β

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
[0017]所述的高分子成膜材料可为本领域常规的可用于成膜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例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

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氧化乙烯(PEO)、海藻酸钠、普鲁兰多糖、白芨胶、玉米淀粉和卡拉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普鲁兰多糖和玉米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优选的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重量比为:
[0019]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1:0.5~1:2;
[0020]所述其他辅料为本领域常规辅料,优选包括甜味剂、香精、抗氧剂、崩解剂、增塑剂和着色剂的一种或多种。
[0021]磷酸缓冲盐的配制方法如下:
[0022]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取27.22g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0023]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8.0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0024]取250mL 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与下表中规定量的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0025]磷酸盐缓冲液
[0026]pH值5.56.06.26.46.66.80.2mol/L氢氧化钠溶液(mL)9.028.040.558.082.0112.0pH值7.07.27.47.67.88.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mL)145.5173.5195.5212.0222.5230.5
[0027]所述浆料可通过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得,优选地通过下述方法制得:将除所述高分子成膜材料以外的原辅料加入含有所述高分子成膜材料的水料浆中,搅拌均匀即可。
[002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浆料一般为均匀的浆液。所述浆料在进行涂布制膜前,一般进行静置消泡。
[0029]浆料涂布制膜的方法为公知的,例如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涂膜机进行涂布后,干燥、分切。
[0030]涂布制膜过程中,铺膜厚度可为0.3~0.5mm,例如0.4mm。所述工艺干燥的温度可为50~95℃。所述涂布制膜过程中,涂膜速度可为40~200cm/min,例如50cm/min。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获得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辅料的用量小,药物的含量均匀度能够得到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好,放置过程中,维生素D3不会含量明显下降、氧化杂质含量明显减少,同时,专利技术人偶然发现,在pH6.0~7.8的环境下,加入一定含量的麦芽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葡糖基

β

环糊精或磺丁基

β

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和处方中其它组分相互配合,可有效改善膜剂的稳定性以及有效增强药物在长期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有效解决药物的含量均匀度问题。
[0033]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0034]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和辅料均为常规市售可得。
[0035]效果实施例中稳定性考察、溶出曲线的测试等均按照美国药典论坛中公布的实验条件和检测方法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是这样制备的:将维生素D3溶液、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辅料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获得浆料,涂布制膜,即可获得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D3溶液为维生素D3和甘油、吐温或丙二醇的混合物,其中,维生素D3的重量浓度为0.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在6.0~7.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在pH6.8~7.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总重量为基准,重量浓度为磷酸盐缓冲液的15%~5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总重量为基准,重量浓度为磷酸盐缓冲液的20%~35%。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以维生素D3、高分子成膜材料、糊精和辅料的总重量为基准,各个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维生素D3口溶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糊精为麦芽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葡糖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吴王平王兵范海峰杨柳榴卢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欣峰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