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87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纵梁的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前纵梁上的悬置安装点位的槽腔内布置槽型的悬置安装板,悬置安装板和前纵梁的槽口指向一致且悬置安装板的上、下槽壁分别与前纵梁的上、下槽壁贴合式固连,悬置安装板的前中段、中后段部位处设置前加强板、后加强板,前加强板、后加强板的本体立置于前纵梁的槽腔中。将悬置车身侧安装点的强度和疲劳性能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确保了悬置车身侧安装点位的结构方案,即前纵梁由悬置安装板实现初步固定加强,再利用前加强板、后加强板对前纵梁由悬置安装板实施局部区域的加强,而前加强板、后加强板所在位即为悬置车身侧安装点的布置部位,由此确保了悬置车身侧安装点位的力学性能的实现。能的实现。能的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的设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有关前纵梁的加强结构已被业界技术人员重视,如名称为“白车身前纵梁加强结构”CN202911894U,该文献关注的是纵梁的碰撞性能,或者说其关注的是前纵梁的整体力学性能,并不着重悬置安装点位的性能。名称为“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CN 105292260 A,其包括有呈U形槽状结构的前地板纵梁前段10,在前地板纵梁前段10的槽壁上部设有前纵梁中段加强板30,该前纵梁中段加强板30沿前地板纵梁前段10的槽形结构长度方向设置且该前纵梁中段加强板30两侧与前地板纵梁前段10的两槽壁固连,其中,发动机后托架安装板20、前纵梁中段加强板30在前地板纵梁前段10的槽形结构内呈阶梯形设置,前纵梁中段加强板30上具有数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呈十字形或X字形的加强筋31,可见该文献同样关注的是前纵梁的整体强度性能,并且将托架安装板20、前纵梁中段加强板30在前地板纵梁前段10的槽形结构内呈阶梯形设置。“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CN214565634U,该文献关注的是前纵梁中后部的结构加强方案。
[0003]悬置是连接动总和车身的主要零件,动总常用通过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三点悬置或左、右、前、后四点悬置与车身实施连接;按照受力方向不同,悬置又分为车身侧和动总侧。通过载荷的分解,可以看出主要承受载荷的方向是整车X和Z向,承受车身侧左右悬置是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因此,车身上的悬置安装点强度和疲劳性能很重要。若是安装点的性能不够,极容易造成安装点周围焊点或钣金开裂,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纵梁的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以提高悬置安装点位的局部强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前纵梁为槽口指向车身外侧的槽型件,其特征在于:前纵梁上的悬置安装点位的槽腔内布置槽型的悬置安装板,悬置安装板和前纵梁的槽口指向一致且悬置安装板的上、下槽壁分别与前纵梁的上、下槽壁贴合式固连,悬置安装板的前中段、中后段部位处设置前加强板、后加强板,前加强板、后加强板的本体立置于前纵梁的槽腔中。
[0006]上述技术方案就是考虑悬置本体的性能的基础上,将悬置车身侧安装点的强度和疲劳性能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确保了悬置车身侧安装点位的结构方案,即前纵梁由悬置安装板实现初步固定加强,再利用前加强板、后加强板对前纵梁由悬置安装板实施局部区域的加强,而前加强板、后加强板所在位即为悬置车身侧安装点的布置部位,由此确保了悬置车身侧安装点位的力学性能的实现。
附图说明
[0007]图1、2是自车身外侧向内两种倾斜角度的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自车身内侧向外视觉状态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自内向外视觉状态下的前加强板的立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前纵梁10为槽口指向车身外侧的槽型件,前纵梁10上的悬置安装点位的槽腔内布置槽型的悬置安装板20,悬置安装板20和前纵梁10的槽口指向一致且悬置安装板20的上、下槽壁分别与前纵梁10的上、下槽壁11、12贴合式固连,悬置安装板20的前中段、中后段部位处设置前加强板30、后加强板40,前加强板30、后加强板40的本体立置于前纵梁10的槽腔中。
[0011]需要说明的是前纵梁10采用槽型结构,其槽口处通常还要覆盖外侧槽盖板,确保前纵梁10的截面为方形的封闭环型,这也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基本方案,本申请的说明中略去了外侧槽盖板部分,以便更容易理解前纵梁10槽腔内的支撑、加强部件的构造。
[0012]前纵梁10内布置的悬置安装板20具有沿前纵梁10长度方向的适当长度,该长度略大于悬置连接孔位在沿前纵梁10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在悬置安装板20长度范围内间隔式布置的前加强板30、后加强板40,由此在悬置安装板20长度范围内构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箱盒区域,其一是前加强板30的前方,其二是前加强板30与后加强板40之间的区域,其三是后加强板40后方,这样就显著提高了悬置安装板20所在区域的前纵梁10的力学性能,具体讲就是不仅提高了X、Y、Z三个方向的抗弯能力,还提高了前纵梁10绕自身长度方向的扭转的抗扭能力。前加强板30与后加强板40的布置位置及其间的间距与悬置安装点位一致,即悬置安装点前后连接孔位分别临近前加强板30与后加强板40布置,由此实现对悬置的可靠支撑固定。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悬置安装板20的前、后两端有前、后端壁21、22立置于前纵梁10的槽腔内,悬置安装板20槽底壁与前纵梁10的槽底贴合。上述前、后端壁21、22的布置,使得前纵梁10上对应位置处的槽壁获得可靠的约束与支撑,该部的槽腔形状必然得以保持,再结合前加强板30与后加强板40布置,构成了三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箱室区域,其一是前端壁21与前加强板30之间,其二是前加强板30与后加强板40之间,其三是后加强板40与后端壁22之间。这样就确保了悬置本体A的可靠固定。
[0014]所述的悬置安装板20的槽深小于前纵梁10的槽深。采用该方案已经可以初步地加强了前纵梁10上的相应梁段的强度,并且不会干涉前纵梁10的槽口部位与外侧槽盖板的连接。需要说明书的是,前、后端壁21、22在前纵梁10的槽深方向上同样是沉陷于槽口的,这也是为了不会干涉前纵梁10的槽口部位与外侧槽盖板的连接。
[0015]前纵梁10上的下槽壁12上局部槽壁呈向槽腔内隆起的曲面壁121,前加强板30本体的下边有弯折边31与曲面壁121中前段部位贴合固定,前加强板30本体的上边有顶壁32与前纵梁10的上槽壁11贴合固定,弯折边31和顶壁32位于前加强板30本体的同向侧且指向前端壁21所在侧。
[0016]后加强板40下边的下折板边41贴合在曲面壁121后端结束部位的前纵梁10的下槽壁12上,后加强板40上边的上折板边42贴合在前纵梁10的上槽壁11上,后加强板40里边的
内折板边43贴合在前纵梁10的槽底13上,上折板边42、下折板边41及内折板边43位于后加强板40本体的同向侧且指向后端壁22所在侧。
[0017]上述方案中,下槽壁12上局部槽壁呈向槽腔内隆起的曲面壁121是通过前纵梁10自身的槽壁形状的优化设计而获得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扭能力。为此,前加强板30本体的下边有弯折边31与曲面壁121中前段部位贴合固定,自然弯折边31也具备与曲面壁121中前段部位为吻合的曲面形状,并且弯折边31指向前端壁21所在侧,因此,弯折边31与前加强板30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所以,弯折边31与前加强板30之间的弯折部位既具有加强的作用又显著地降低了局部应力集中的缺陷;另外,后加强板40下边的下折板边41贴合在曲面壁121后端结束部位的前纵梁10的下槽壁12上,即下折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前纵梁(10)为槽口指向车身外侧的槽型件,其特征在于:前纵梁(10)上的悬置安装点位的槽腔内布置槽型的悬置安装板(20),悬置安装板(20)和前纵梁(10)的槽口指向一致且悬置安装板(20)的上、下槽壁分别与前纵梁(10)的上、下槽壁(11、12)贴合式固连,悬置安装板(20)的前中段、中后段部位处设置前加强板(30)、后加强板(40),前加强板(30)、后加强板(40)的本体立置于前纵梁(10)的槽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安装板(20)的前、后两端有前、后端壁(21、22)立置于前纵梁(10)的槽腔内,悬置安装板(20)槽底壁与前纵梁(10)的槽底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置安装板(20)的槽深小于前纵梁(10)的槽深。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纵梁(10)上的下槽壁(12)上局部槽壁呈向槽腔内隆起的曲面壁(121),前加强板(30)本体的下边有弯折边(31)与曲面壁(121)中前段部位贴合固定,前加强板(30)本体的上边有顶壁(3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杰毛怡张永军程凯刘丽丽孟凡亮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