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36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7
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包括换挡连接盘、驱动转块、换档转臂、手柄,换挡连接盘的周圈与阻尼缸缸体近换档轮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挡连接盘上开设有弧形滑槽,驱动转块的一端与缸体内的调节套连接的换档轮盘过盈配合,驱动转块的另一端穿过弧形滑槽后与换档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档转臂的另一端与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本设计只需手动操作手柄即可实现液压阻尼缸的精准换档,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阻尼缸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压阻尼缸,也称为液压阻尼器,其作为一种减速平稳制动的装置,通常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保护系统免于外部冲击而产生的机械故障,提高系统运行的平稳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建筑、桥梁、铁路、船舶等领域。
[0003]阻尼系数是阻尼缸的关键,其会影响液压阻尼缸在缓冲过程中的缓冲力以及时间。通常,液压阻尼缸上会设置多个阻尼孔径以达到不同的阻尼系数,从而调整减速缓冲的效果,这就需要设定多个档位并实现档位之间的切换。液压阻尼缸的换档通常是通过旋转调节套来实现,而传统的液压阻尼缸换档机构设计中,多使用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调节套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最终进行换档操作。这种设计方法对电机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存在设计成本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所述液压阻尼缸包括缸体、位于缸体内部的缸筒、设置在缸体一端的换档轮盘,所述缸体的内壁与缸筒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调节套,所述缸筒上均设有多个第一阻尼通孔,所述调节套上均设有多个与第一阻尼通孔结构一致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阻尼通孔,所述第二阻尼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阻尼通孔、缸筒内部的油腔连通,所述换档轮盘的内侧面与调节套固定连接;所述换档机构包括换挡连接盘、驱动转块、换档转臂、手柄,所述换挡连接盘的周圈与缸体近换档轮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挡连接盘上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驱动转块的一端与换档轮盘过盈配合,驱动转块的另一端穿过弧形滑槽后与换档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换档转臂的另一端与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6]所述换档转臂包括第一长臂、第二长臂,所述第一长臂、第二长臂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块、手柄固定连接,第一长臂的另一端与第二长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0007]所述换挡连接盘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第三限位凸台、第四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凸台同侧,第三限位凸台与第四限位凸台同侧,当驱动转块位于弧形滑槽的一端即处于一档位置时,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分别与第一长臂、第二长臂的一侧相接触,当驱动转块位于弧形滑槽的另一端即处于二档位置时,第三限位凸台、第四限位凸台分别与第一长臂、第二长臂的另一侧相接触。
[0008]所述换档机构还包括转接弹簧,所述转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长臂上设置的一号挂桩、第二长臂上设置的二号挂桩连接,且当驱动转块处于一档或二档位置时,转接弹簧
呈预紧状态。
[0009]所述第一阻尼通孔、第二阻尼通孔均包括两组具有不同内径的孔,当驱动转块处于一档位置时,第一阻尼通孔中某一内径的孔与对应内径的第二阻尼通孔轴对中,当驱动转块处于二档位置时,第一阻尼通孔中另一内径的孔与对应内径的第二阻尼通孔轴对中。
[0010]所述换档轮盘的内侧面与调节套的连接方法为焊接,所述换挡连接盘与缸体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包括换挡连接盘、驱动转块、换档转臂、手柄,换挡连接盘的周圈与缸体近换档轮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挡连接盘上开设有弧形滑槽,驱动转块的一端与换档轮盘过盈配合,驱动转块的另一端穿过弧形滑槽后与换档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档转臂的另一端与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需要换档时,通过操作手柄使驱动转块沿弧形滑槽移动,从而带动液压阻尼缸内部的调节套旋转,以完成档位的切换,该机构只需手动操作手柄即可实现液压阻尼缸的精准换档,简单方便,极大的简化了换挡的控制过程,降低了产品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
[0012]2、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还包括转接弹簧,转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长臂上设置的一号挂桩、第二长臂上设置的二号挂桩连接,且当驱动转块处于一档或二档位置时,转接弹簧呈预紧状态,该转接弹簧既能起到换挡转接作用,也能在档位调整结束后给调节套施加预紧力,防止液压阻尼缸在工作过程中的窜动,保证其工作稳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实现换挡转接功能的同时保证了液压阻尼缸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阻尼缸与换挡轮盘的配合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一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二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缸体1、缸筒2、第一阻尼通孔21、油腔22、换档轮盘3、调节套4、第二阻尼通孔41、换挡连接盘5、弧形滑槽51、第一限位凸台52、第二限位凸台53、第三限位凸台54、第四限位凸台55、驱动转块6、换档转臂7、第一长臂71、一号挂桩711、第二长臂72、二号挂桩721、手柄8、转接弹簧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参见图1

图4,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所述液压阻尼缸包括缸体1、位于缸体1内部的缸筒2、设置在缸体1一端的换档轮盘3,所述缸体1的内壁与缸筒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调节套4,所述缸筒2上均设有多个第一阻尼通孔21,所述调节套4上均设有多个与第一阻尼通孔21结构一致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阻尼通孔41,所述第二阻尼通孔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阻尼通孔21、缸筒2内部的油腔22连通,所述换档轮盘3的内侧面与调节套4固定连接;所述换档机构包括换挡连接盘5、驱动转块6、换档转臂7、手柄8,所述换挡连接盘5的周圈与缸体1近换档轮盘3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挡连接盘5上开设有弧形滑槽51,所述驱动
转块6的一端与换档轮盘3过盈配合,驱动转块6的另一端穿过弧形滑槽51后与换档转臂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换档转臂7的另一端与手柄8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0]所述换档转臂7包括第一长臂71、第二长臂72,所述第一长臂71、第二长臂7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块6、手柄8固定连接,第一长臂71的另一端与第二长臂7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0021]所述换挡连接盘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52、第二限位凸台53、第三限位凸台54、第四限位凸台55,所述第一限位凸台52与第二限位凸台53同侧,第三限位凸台54与第四限位凸台55同侧,当驱动转块6位于弧形滑槽51的一端即处于一档位置时,第一限位凸台52、第二限位凸台53分别与第一长臂71、第二长臂72的一侧相接触,当驱动转块6位于弧形滑槽51的另一端即处于二档位置时,第三限位凸台54、第四限位凸台55分别与第一长臂71、第二长臂72的另一侧相接触。
[0022]所述换档机构还包括转接弹簧9,所述转接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长臂71上设置的一号挂桩711、第二长臂72上设置的二号挂桩721连接,且当驱动转块6处于一档或二档位置时,转接弹簧9呈预紧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缸包括缸体(1)、位于缸体(1)内部的缸筒(2)、设置在缸体(1)一端的换档轮盘(3),所述缸体(1)的内壁与缸筒(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调节套(4),所述缸筒(2)上均设有多个第一阻尼通孔(21),所述调节套(4)上均设有多个与第一阻尼通孔(21)结构一致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阻尼通孔(41),所述第二阻尼通孔(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阻尼通孔(21)、缸筒(2)内部的油腔(22)连通,所述换档轮盘(3)的内侧面与调节套(4)固定连接;所述换档机构包括换挡连接盘(5)、驱动转块(6)、换档转臂(7)、手柄(8),所述换挡连接盘(5)的周圈与缸体(1)近换档轮盘(3)的一端固定连接,换挡连接盘(5)上开设有弧形滑槽(51),所述驱动转块(6)的一端与换档轮盘(3)过盈配合,驱动转块(6)的另一端穿过弧形滑槽(51)后与换档转臂(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换档转臂(7)的另一端与手柄(8)的一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转臂(7)包括第一长臂(71)、第二长臂(72),所述第一长臂(71)、第二长臂(7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块(6)、手柄(8)固定连接,第一长臂(71)的另一端与第二长臂(7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阻尼缸手动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连接盘(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52)、第二限位凸台(53)、第三限位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驰黄浩侯志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