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及其换档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变速
,具体涉及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及其换档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电动化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在电动汽车中安装变速器可以扩大驱动电机转矩范围,使驱动电机工作在高效区,极大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电机直连机械变速器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电驱动构型,但其换档过程中出现的换档冲击大和动力中断时间长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及其换档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直连机械变速器系统容易导致换档冲击大和动力中断时间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包括换档执行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机械变速器,所述机械变速器包括动力输入单元和动力输出单元,所述动力输入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机直连,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动力输出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包括换档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机;机械变速器,所述机械变速器包括动力输入单元和动力输出单元,所述动力输入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机直连,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动力输出轴、第一变速齿轮以及第二变速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安装于所述机械变速器的内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分别通过空转的方式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分别与所述动力输入单元传动连接;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所述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之间,包括第一接合齿圈、第二接合齿圈以及接合套,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和第二接合齿圈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和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接合齿圈和所述第二变速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接合套于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和第二接合齿圈之间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且所述接合套通过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换档执行机构于所述机械变速器的外部与所述接合套连接,且所述接合套与所述第一接合齿圈或第二接合齿圈形成对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具有靠近所述接合套的接合端和靠近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滑动端,所述第一接合齿圈与所述接合套之间的对接结构包括:所述接合端上具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接合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合齿之间形成第一矩形凹槽,所述接合套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齿圈的端部具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接合齿,且相连的两个第二接合齿之间形成第二矩形凹槽,多个所述第一接合齿与多个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一一配合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接合齿与多个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一一配合对应,所述第一接合齿靠近所述接合套的端部上形成有单向的第一倒角,所述第二接合齿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齿圈的端部上形成有倒角面与第一倒角的倒角面平行的第二倒角;所述第二接合齿圈与所述接合套之间的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合齿圈与所述接合套之间的对接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和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传动连接结构包括:所述接合端为端部开口的圆筒结构,且所述接合端上具有沿圆周方向分布设置的多个第一内花键,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上具有沿圆周方向分布设置的多个第一外花键,且多个所述第一内花键与多个所述第一外花键构成供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上滑动的配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齿圈和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的传动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合齿圈和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传动连接结构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单向自适应接合装置的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