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插接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37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削减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序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尺寸精度以及成品率的管口密套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用于具有收纳光缆的线芯端部的管口密套2、安装在该管口密套2外围的凸缘32、和可活动地对安装了该凸缘32的前述管口密套2进行保持的、一体成形的插头构造33的光插接部件31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缘32以及前述插头构造33中分别设置可以互相结合的结合部37、50,在将前述管口密套2从前述插头构造33的端部插入时,通过前述结合部37、50作用朝向内侧半径方向的力,前述凸缘32在所述力的作用下直径缩小,前述各个结合部37、50之间结合时,具有向插入前的状态回复的弹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缆连接中使用的光插接部件的管口密套保持结构。现有的这种光衰减器1,具体如图4所示,具有中心部收纳光纤线芯的管口密套2、固定安装在该管口密套2外围中央部分的衰减膜61的连接套筒3、固定安装在前述管口密套2外围根端部分的开口套筒4、在前述管口密套2的外侧保持其顶端一侧的第一插头构造5、在前述管口密套2的外侧保持所述根端一侧的第二插头构造6、收纳前述第一以及第二插头构造5、6的外壳部件7。前述管口密套2由陶瓷材料制成,例如,由氧化锆沿轴向形成细长的圆柱形,并蒸镀前述衰减膜61,从而衰减光的通过量。前述连接套筒3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铜合金制成圆筒形,用粘接剂固定安装在前述管口密套2上,在其顶端一侧的前述管口密套2的外围固定安装凸缘8。该凸缘8由金属制成,在外围部分形成所须要数量的槽部(未图示)。前述开口套筒4,例如,由氧化锆制成圆筒形,沿轴向形成开口,具有弹性。另外,前述开口套筒4的顶端面与前述连接套筒3的根端面接触,根端一侧从前述管口密套2的根端面向根端方向凸出。前述第一插头构造5,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形成在大致长方体的内部沿轴向穿设圆筒形的通孔9的形状。前述第一插头构造5的内部中央附近形成内凸缘部10,在该内凸缘部10的根端一侧,与前述凸缘8的槽部对应地形成键部11。这样,使得安装了前述连接套筒3的前述管口密套2不会从顶端一侧脱落。而且,在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的外面,凸设第一结合部12,在该第一结合部12的根端一侧形成隆起部13。另外,在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的根端部、相互对峙的位置上,分别穿设卡止孔14,进而,在其他的相互对峙位置上,形成从根端朝向轴向的细长的切槽部(未图示)。前述第二插头装置6,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沿轴向的圆筒形保持部16、和从该保持部16的中央部分向根端一侧呈悬臂梁状延伸出的一对薄片状弹性变形部17,该各个弹性变形部17的根端部向内侧凸出,形成第二结合部18。在前述保持部16的外面、与前述卡止孔14对应的位置上,凸设卡止凸起部19,在其内面的中央附近形成台阶部20。另外,在前述保持部16的根端部,形成向内侧凸出的脱落防止部21,使得固定安装在前述开口套筒4上的前述管口密套2不会从前述保持部16的根端一侧脱落。前述外壳部件7,例如,由不锈钢制成,具有可与转接器(未图示)嵌装的顶端侧部分22、和可嵌装插头(未图示)的根端侧部分23,前述顶端侧部分22的宽度尺寸比前述根端侧部分23的小,两者之间形成台阶。另外,在前述顶端侧部分22的对峙的侧面分别穿设开口部24,前述第一结合部12以及前述隆起部13可以沿该开口部24分别在轴向活动。进而,在前述顶端侧部分22的外面形成键突起部25,在前述根端侧部分23的侧面,从根端部沿轴向切成导向部26。下面,说明具有这样结构的现有的前述光衰减器1的安装方法。前述连接套筒3借助粘接剂对前述管口密套2固定安装,前述凸缘8与该连接套筒3的顶端面相接触地固定安装,同时,压入开口套筒4、使之与前述连接套筒3的根端面抵接。将安装了前述连接套筒3、开口套筒4以及凸缘8的前述管口密套2的顶端部分,从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的根端侧插入前述通孔9。将前述凸缘8的槽部(未图示)嵌装在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的前述键部11上时,前述凸缘8与前述内凸缘部10抵接。在此状态下,将前述开口套筒4的根端侧部分插入前述第二插头装置6的前述保持部16中、将前述保持部16插入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中时,前述卡止突起部19卡止在前述卡止孔14中,成为前述第二插头装置6与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连接的状态。此时,前述管口密套2在前述第一插头装置5的内凸缘部10与前述第二插头装置6的台阶部20之间,可以沿轴向活动。而且,将连接状态的前述第一以及第二插头装置5、6从根端侧插入前述外壳部件7中时,前述第一结合部12以及前述隆起部13结合在前述开口部24中,前述第一以及第二插头装置5、6在可以沿轴向活动的状态下保持在前述外壳部件7中。而且,如上所述地组装的前述光衰减器1,以前述键突起部25与前述转接器(未图示)侧的导向部(未图示)一致的方式,将前述顶端侧部分22嵌装在前述转接器中时,前述第一结合部与前述转接器结合,另外,以前述插头(未图示)侧的键突起部(未图示)与前述导向部26一致的方式,将前述插头嵌装在前述根端侧部分23中时,前述第二结合部结合在前述插头中。其结果是,成为该插头通过前述光衰减器1与前述转接器连接的状态。上述现有的光衰减器1等光插接部件的部件数量和组装工序多,另外,前述连接套筒3以及凸缘8由金属制成,所以,存在组装操作耗费时间、难以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另外,因为当把前述连接套筒3固定安装在前述管口密套2中时使用粘接剂,所以,从前述连接套筒3的端部溢出的多余粘接剂,流进前述连接套筒3与前述开口套筒4或前述凸缘8之间,从而,无法提高从该凸缘8到前述开口套筒4的长度的精度,难以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以及成品率。本专利技术的管口密套保持结构,用于具有收纳光缆线芯端部的管口密套、安装在该管口密套外围的凸缘、和可活动地对安装了该凸缘的前述管口密套进行保持的、一体成形的插头构造的光插接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缘以及前述插头构造中分别设置可以互相结合的结合部,在将前述管口密套从前述插头构造的端部插入时,通过前述结合部作用朝向内侧半径方向的力,前述凸缘在所述力的作用下直径缩小,前述各个结合部结合时,具有向插入前的状态回复的弹性。前述凸缘部的结构最好是,在前述凸缘的周围壁面上穿设粘接剂注入孔,同时,在端部形成直径扩大部,在前述凸缘安装在前述管口密套中的状态下,从前述粘接剂注入孔注入粘接剂时,该粘接剂流入前述凸缘与前述管口密套之间,并可以到达前述直径扩大部中。另外,在前述凸缘与前述管口密套之间形成空间,将安装了前述凸缘的状态的前述管口密套从前述插头构造的端部插入时,利用前述空间使前述凸缘直径缩小,进一步,前述凸缘由树脂制成。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削减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序,使组装操作简洁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不用担心将凸缘固定安装在管口密套上时使用的粘接剂从凸缘的端部溢出,可以提高产品尺寸精度以及成品率。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凸缘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凸缘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4是表示现有例子的局部放大截面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插接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光衰减器31的局部放大截面图。该光衰减器31设置具有衰减膜和衰减纤维的管口密套2、固定安装在该管口密套2外围中央部分的凸缘32、开口套筒4、对安装了前述凸缘32以及前述开口套筒4的管口密套2进行保持的插头装置33、外壳部件7。图2是表示前述凸缘32的局部放大截面图,该凸缘32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圆筒形状,并且比前述开口套筒4厚。在前述凸缘32的中央部分,形成具有最小内径的压入部34,将前述管口密套2压入该压入部34中。另外,在前述凸缘32中,分别形成前述压入部34顶端侧的变形部35、和前述压入部34根端侧的粘接部36,前述变形部35以及前述粘接部36的内径都比前述管口密套2的外径大。在前述变形部35的外面凸设所须要数量的(图2为二个)结合突起部37,该结合突起部37的根端侧形成锥状。在前述变形部35的周围壁面上,沿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口密套保持结构,所述管口密套保持结构用于具有收纳光缆的线芯端部的管口密套、安装在该管口密套外围的凸缘、和可活动地对安装了该凸缘的前述管口密套进行保持的、一体成形的插头构造的光插接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缘以及前述插头构造中分别设置可以互相结合的结合部,在将前述管口密套从前述插头构造的端部插入时,通过前述结合部作用朝向内侧半径方向的力,前述凸缘在所述力的作用下直径缩小,前述各个结合部结合时,具有向插入前的状态回复的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幸则吉田匠住田真柳秀一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