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及吸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911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及吸光装置,属于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领域,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表面的多个反射结构,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表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前反射面和后反射面,所述前反射面与后反射面倾斜设置,前反射面、后反射面和基底表面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表面微结构设置在吸光装置的内壁上,通过将所述表面微结构设置在吸光装置的内壁上,替代笨重的遮光罩结构,进一步缩减光学系统整体的体积和质量。体积和质量。体积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及吸光装置


[0001]本公开属于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及吸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杂散光是光学系统中除了成像光线以外,扩散到探测器表面上的其他非成像光线辐射能,以及通过非正常光路达到探测器的成像光线辐射能,杂散光会严重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通常采用额外加装遮光罩的方法进行抑制,但遮光罩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重的质量,从而增加了光学系统整体的体积和质量,无法满足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设计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或者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及吸光装置,能够替代笨重的遮光罩,进一步减少光学系统整体的体积和重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表面的多个反射结构,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表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前反射面和后反射面,所述前反射面与后反射面倾斜设置,前反射面、后反射面与基底表面形成三角形结构。
[0007]进一步地,前反射面与后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反射面朝向光的入射方向。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表面上,其中周期d为
[0010][0011]其中,λ为杂散光的中心波长,m为整数,α为影响光学质量的外部杂散光相对于光学系统光轴的角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反射面与基底表面基线的夹角等于45
°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反射面与基底表面极限的夹角小于45
°

[0014]进一步地,所述基底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0015]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光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微结构设置在吸光装置的内壁上。
[0017]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方式至少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8]1、通过设置两个呈一定夹角的反射面,将从一定方向射入的杂散光直接反射出去或者经过多次的反射和吸收,从而达到抑制外界杂散光的效果。
[0019]2、通过将所述表面微结构设置在吸光装置的内壁上,替代笨重的遮光罩结构,进
一步缩减光学系统整体的体积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的表面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2中的表面微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3中的吸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表面微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的表面微结构第一种光路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的表面微结构第二种光路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2中的表面微结构第一种光路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2中的表面微结构第二种光路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表面微结构光路示意图;
[0029]其中。1、基底;2、前反射面;3、后反射面;4、表面基线;5、吸光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说明。
[003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公开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3]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4]术语解释部分:本公开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的具体含义。
[0035]实施例1
[0036]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包括基底1以及设置在基底表面的多个反射结构,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1表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
[0037]所述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1表面上,其中周期d为
[0038][0039]其中,λ为杂散光的中心波长,m为整数,α为影响光学质量的外部杂散光相对于光学系统光轴的角度。
[0040]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前反射面2和后反射面3,所述前反射面2朝向光的入射方向,所述前反射面2与后反射面3倾斜设置,前反射面2、后反射面3与基底1表面形成三角形结构,前反射面2与后反射面3之间的夹角β为90
°

[0041]所述基底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当基底1为平面时,所述反光结构设置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基底1上,且两个基底1上的反光结构对称设置。当基底1为曲面时,所基底1为一圆筒型结构,所述反光结构沿圆筒轴线方向排布。
[0042]杂散光在相互对称的两个表面微结构间反射,或反射回入射方向,或经过多次的反射和吸收,达到抑制杂散光的效果。
[0043]所述前反射面2与基底1表面基线4的夹角θ等于45
°

[0044]当前反射面与后反射面夹角β为90
°
,且前反射面与基底表面基线的夹角θ等于45
°
,如图1所示;此时,当杂散光与光轴的角度大于等于后反射面与基底表面基线的夹角时,如图5所示,杂散光会以相同角度反向反射回去,不会进入到光学系统。当杂散光与光轴的角度小于后反射面与基底表面基线的夹角时,如图6所示,杂散光经反射后会以相同的角度再次进入到光学系统,在经过多次反射后衰减从而被抑制。
[0045]实施例2
[0046]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前反射面与基底表面基线的夹角θ小于45
°

[0047]当前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表面的多个反射结构,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表面上,形成锯齿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前反射面和后反射面,所述前反射面与后反射面倾斜设置,前反射面、后反射面和基底表面形成三角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反射面与后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反射面朝向光的入射方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杂散光的表面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反射结构呈周期性排布在基底表面上,其中周期d为其中,λ为杂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晶李卓王英明聂真威韩素立董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