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菌藻共生生物膜悬浮载体快速挂膜装置。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移动床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且运行管理简单,可避免微生物在换水过程中的流失。
2、但现有菌藻共生体系主要以悬浮、固定化以及菌藻共生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在悬浮态菌藻系统中,因微藻自身尺寸小且密度接近于水,在水中多以悬浮态存在,易随出水流出,造成藻细胞流失,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固定化能够有效克服悬浮态菌藻存在的弊端,但因存在包埋基质价格昂贵、无毒无害基质难寻、操作繁琐复杂等问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为突破上述两种菌藻共生体的技术瓶颈,菌藻共生生物膜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发展,该体系具有外加能量少,处理效果优等特点,尽管如此,该技术仍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藻类供给氧气不足、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菌藻共生生物膜悬浮载体快速挂膜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溶药池(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溶药池(2)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微生物挂膜池(3),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微生物挂膜池(3)固定安装的微藻附着池(4),所述微生物挂膜池(3)与微藻附着池(4)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微藻附着池(4)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微藻培养池(5),所述微藻附着池(4)与微生物挂膜池(3)的内部均安装有载体箱笼(6),且载体箱笼(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载体箱笼(6)的内部均设有悬浮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菌藻共生生物膜悬浮载体快速挂膜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溶药池(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溶药池(2)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微生物挂膜池(3),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微生物挂膜池(3)固定安装的微藻附着池(4),所述微生物挂膜池(3)与微藻附着池(4)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微藻附着池(4)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微藻培养池(5),所述微藻附着池(4)与微生物挂膜池(3)的内部均安装有载体箱笼(6),且载体箱笼(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载体箱笼(6)的内部均设有悬浮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菌藻共生生物膜悬浮载体快速挂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药池(2)与微藻培养池(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顶板(7),且顶板(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板(7)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电机(8),两个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端均贯穿顶板(7)且键槽连接有传动轴(9),两个所述传动轴(9)的底端均键槽连接有搅拌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菌藻共生生物膜悬浮载体快速挂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板(7)的顶部且位于电机(8)的外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入料斗(11),所述溶药池(2)与微藻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鑫昊,刘海丞,彭世俊,高原,张源,周小琳,樊星,程丽华,毕学军,黄书娟,徐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