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229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润滑油路磨粒传感器能够精确采集润滑油路磨粒的原始静电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传感器内部结构相简单,且探极采用双螺旋结构缠绕的方式安装固定,既能保证对带电磨粒更好的识别,还能够起到增强磨粒信号和剔除噪声。本静电传感器采用陶瓷材料作为油路监测管道,高硬度、高耐磨、耐蚀、耐热性好,避免了金属材料与油液接触造成的内部干扰;通过实时监测重载设备油路中的静电信号,能实现静电信号的在线传输,保证发动机工作状况在线监测和故障模式诊断;传感器灵敏度高且工作原理清晰,因此对带电故障磨粒的监测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具体为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航空发动机、采煤机、输送机和齿轮箱等重载设备,在重载、高速、高温条件下运行,这些零部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接触区的高接触应力导致的疲劳裂纹,进一步在滚动表面产生局部损伤,但是裂纹、点蚀、剥落,失效过程发展很快,往往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因此对这些零部件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与对零部件衰退的早期症兆进行发现、预警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静电感应原理用于各类润滑系统(如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磨粒的在线状态监测始于199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wood r j k教授,此项技术通过对发动机润滑油路磨粒中荷电颗粒的电荷水平的监测来实现对发动机涉及油路的工作部件的实时监控,提供油路故障早期预警,从而实现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保证了故障诊断的实时性,有助于油液润滑系统发现预知维修目标。同时,此技术有利于增加视情维修在重载设备维修保障策略中所占的比例,提高维修经济效益和重载设备的健康管理水平。

2、在重载设备油液磨粒静电模拟监测系统中,核心是实时监测润滑油路的微小金属磨粒和非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1),所述固定台(1)上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有转动台(5),所述转动台(5)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转动台(5)与外壳(7)之间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外壳(7)上设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所述外壳(7),所述外壳(7)前侧末端通过固定螺栓(59)可拆卸连接的前侧端盖(8),所述外壳(7)后侧末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59)可拆卸连接有后侧端盖(17),所述后侧端盖(17)与所述前侧端盖(8)之间卡接有传感器本体(38),所述传感器本体(38)中插入有陶瓷管道(44),所述陶瓷管道(44)的外表面缠绕有前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1),所述固定台(1)上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有转动台(5),所述转动台(5)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转动台(5)与外壳(7)之间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外壳(7)上设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所述外壳(7),所述外壳(7)前侧末端通过固定螺栓(59)可拆卸连接的前侧端盖(8),所述外壳(7)后侧末端通过所述固定螺栓(59)可拆卸连接有后侧端盖(17),所述后侧端盖(17)与所述前侧端盖(8)之间卡接有传感器本体(38),所述传感器本体(38)中插入有陶瓷管道(44),所述陶瓷管道(44)的外表面缠绕有前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62)与后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43),所述前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62)与前侧信号输出插接头(32)之间通过传输铜线连接,所述前侧信号输出插接头(32)设在所述外壳(7)外表面,所述后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43)与后侧信号输出插接头(63)之间通过传输铜线连接,所述后侧信号输出插接头(63)设在所述外壳(7)上,所述前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62)与所述后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43)由两个螺旋状探极采用交叉缠绕的方式制成的,所述前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62)与所述后端双螺旋状感应探极(43)通过所述传输铜线与所述前侧信号输出插接头(32)和所述后侧信号输出插接头(63)之间固定连接,形成一条静电信号传输的电流通路,所述陶瓷管道(44)与所述后侧端盖(17)和所述前侧端盖(8)之间卡接,所述陶瓷管道(44)与所述后侧端盖(17)和所述前侧端盖(8)的连接处作密封处理,所述传感器本体(3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电动推杆(41),所述第二夹持电动推杆(41)相互靠近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42),所述夹持板(42)夹持所述陶瓷管道(44),上下的所述第二夹持电动推杆(41)为一组,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夹持电动推杆(41)由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外壳(7)内壁上设有三组第一夹持电动推杆(37),每组由多个所述第一夹持电动推杆(37)组成,所述第一夹持电动推杆(37)之间通过一根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电动推杆(37)对所述传感器本体(38)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所述固定台(1)内设有的空腔(50),所述空腔(50)端壁间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轴(55),所述主动齿轮轴(55)与电机(54)之间动力连接,所述电机(54)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1)内,所述主动齿轮轴(5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53),所述主动齿轮(53)与从动齿轮(51)啮合,所述从动齿轮(51)固定安装在从动齿轮轴(52)的外表面,所述从动齿轮轴(52)转动安装在所述空腔(50)端壁间,所述从动齿轮轴(52)延伸到所述固定台(1)上侧,所述从动齿轮轴(52)上侧末端固定安装有所述转动台(5),所述转动台(5)与所述固定台(1)之间连接有稳定环(4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所述转动台(5)内设有的转动齿轮腔(45),所述转动齿轮腔(45)端壁间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轴(47),所述转动齿轮轴(47)与转动电机(48)之间动力连接,所述转动电机(48)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台(5)内,所述转动齿轮轴(4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齿轮(46),所述转动齿轮(46)与转动环形齿条(39)啮合,所述转动台(5)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内设有环形腔(64),所述固定环(6)与所述外壳(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环形腔(64)端壁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环形腔(64),所述环形腔(64)内侧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夹持电动推杆(40),所述夹持电动推杆(40)之间通过一根导线连接,所述夹持电动推杆(40)对所述外壳(7)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缠绕的双螺旋探极静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端盖(8)上设有前侧流量监测机构,所述前侧流量监测机构包括所述前侧端盖(8)上固定连接有输入管(15),所述输入管(15)远离所述前侧端盖(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逸冰宋磊刘尊民张强冯龙王梦寒王骊祥文振华李玉环李宝刚李瑶瑶周长威郭玉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