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95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与排烟区段一一对应,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设置在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和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内;其中,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将隧道的排烟风道分为多个所述排烟区段;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用于: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在发生火灾时,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就地对火灾进行判断就地进行排烟,能够迅速且精准的实现排烟,排烟效率也较高。排烟效率也较高。排烟效率也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通风排烟
,具体为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0003]长隧道受水面航道、生态环境保护、山岭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超长隧道排烟系统一般采用定点排烟系统,排烟风道长度必定超长,排烟工况复杂,排烟风机实际工况点与设计要求匹配难度大,控制系统火灾响应速度慢,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具体问题如下:
[0004](1)定点排烟系统阻力损失变化范围大,设备安装位置选择难度大,与排烟控制系统适配程度低。排烟风道过长,造成排烟风道远、近端系统压力损失变化范围大,与排烟风机性能曲线匹配难度大,同时排烟控制系统预设模式与排烟系统实际工作情况偏差大,排烟效果差。
[0005](2)火源点识别速度慢,精准度、智能化程度低,存在误报漏报情况。目前火源点识别通常采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或感温光纤。双波段火灾探测器安装在侧壁,探测范围存在盲区,无法穿透物体识别火源;感温光纤受风速、烟雾及热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报警点存在偏差,且测温反应时间长,后期维修保养难。
[0006](3)排烟系统工况复杂,排烟控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排烟系统可靠性差。隧道火灾排烟区域涉及范围广,排烟工况多,且火源点识别需人工确认,排烟控制系统预设工况少且响应速度慢,无法及时地、智能地选择启动对应火灾控制模式,过度依赖控制中心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包括:
[0009]多个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与排烟区段一一对应,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设置在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和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内;其中,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将隧道的排烟风道分为多个所述排烟区段;
[0010]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用于:
[0011]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
[0012]在发生火灾时,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
[0013]本申请实施例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打破了传统的隧道的排烟方式,实现了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就地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在发生火灾时,就地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并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就地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使得在排烟风道内的
任一行车道区间内发生火灾时,能够就地对火灾进行判断就地进行排烟,能够迅速且精准的实现排烟,排烟效率也较高。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排烟风井;2、排烟风机;3、排烟风道;4、常闭型电动排烟阀; 5、排烟道烟量调节装置;6、隧道;7、排烟区段;8、风速风量传感器;9、 CO/VI传感器;10、三维激光扫描装置;11、手动报警按钮;12、双波长火灾探测器;14、节点控制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缺陷:
[0021](1)火源点识别速度慢,精准度、智能化程度低,存在误报漏报情况。目前火源点识别通常采用双波长火灾探测器或感温光纤。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安装在侧壁,探测范围存在盲区,无法穿透物体识别火源;感温光纤受风速、烟雾及热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报警点存在偏差,且测温反应时间长,后期维修保养难。
[0022](2)定点排烟系统阻力损失变化范围大,设备选型难度大,与排烟控制系统适配程度低。排烟风道过长,造成排烟道远、近端系统压力损失变化范围大,与排烟风机性能曲线匹配难度大,同时排烟控制系统预设模式与排烟系统实际工作情况偏差大,排烟效果差。
[0023](3)排烟系统工况复杂,排烟控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排烟系统可靠性差。隧道火灾排烟区域涉及范围广,排烟工况多,且火源点识别需人工确认,排烟控制系统预设工况少且响应速度慢,无法及时地、智能地选择启动对应火灾控制模式,过度依赖控制中心人工操作。
[002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如图1,图2和图 3所示,包括:
[0025]多个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与排烟区段7一一对应,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设置在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8和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内;其中,沿隧道6的长度方向将隧道的排烟风道3分为多个所述排烟区段7;
[0026]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用于:
[0027]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
[0028]在发生火灾时,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
[0029]隧道包括行车道和排烟风道,行车道和排烟风道之间隔墙。排烟风道在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被划分为顺序排列的排烟区段,以排烟区段为参照物,行车道被划分为多个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即排烟区段和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在隧道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是同一位置,在排烟风道处的位置是排烟区段,在行车道处的位置是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本申请实施例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排烟风道的每一个排烟区段都对应一个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能够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并在发生火灾时,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传统的隧道的排烟方式,是就地收集火灾发生信号
‑ꢀ
中央判断是否发生火灾

控制就地排烟灭火的控制循环模式。本申请实施例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打破了传统的隧道的排烟方式,实现了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就地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在发生火灾时,就地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并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就地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使得在排烟风道内的任一行车道区间内发生火灾时,能够就地对火灾进行判断就地进行排烟,能够迅速且精准的实现排烟,排烟效率也较高。
[0030]实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与排烟区段一一对应,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设置在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和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内;其中,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将隧道的排烟风道分为多个所述排烟区段;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用于:判断与之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的行车道区间是否发生火灾;在发生火灾时,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且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对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进行排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包括: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安装在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内;多个双波长火灾探测器,间隔安装在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所在位置的行车道区间内;节点控制终端,安装在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内,且和所述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和双波长火灾探测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节点控制终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的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和双波长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判断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是否发生火灾,且在发生火灾时,判断火灾的火源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还包括:排烟道烟量调节装置,安装在两个所述排烟区段的交接界面处,且与所述节点控制终端通信连接;多个常闭型电动排烟阀,间隔预设距离安装在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对应的排烟区段和行车道隔墙预留的多个排烟口处,所述常闭型电动排烟阀与所述节点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终端具体还用于:在发生火灾时,按照与火源点位置对应的预设主排烟控制策略,对所述常闭型电动排烟阀和排烟道烟量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以进行排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还包括:与常闭型电动排烟阀一一对应的CO/VI传感器,固定在常闭型电动排烟阀固定处;节点控制终端,具体还用于:根据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双波长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和CO/VI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火灾火源点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风速风量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每一个排烟道烟量调节装置处和每一个常闭型电动
排烟阀处;所述节点控制终端具体还用于:根据CO/VI传感器的信号,辅助所述三维激光扫描装置识别判定火源的位置,配合风速风量传感器监测已开启的常闭型电动排烟阀的排烟效率;根据CO/VI传感器和风速风量传感器的信号,监测排烟道烟量调节装置处和常闭型电动排烟阀的排烟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隧道火灾排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隧道两端;各个分布式排烟控制系统的节点控制终端通信连接形成协同自动控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凯梁园蔡薇薇何明华谌启发崔志强罗章波王威李清瑞赵超峰于晓波张宇樊烨王旭明黄新连邱浩唐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