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00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包括:隧道、站台、越行线、停车线、分隔墙,越行线为列车高速越过车站的线路,位于远离车站站台侧;停车线为列车到站停车线路,位于靠近车站站台侧;分隔墙设置在停车线以及越行线之间;隧道通风系统包括:泄压孔、活塞风孔、泄压井和活塞风井;泄压孔与活塞风孔合设,设置在停车线的上方,且在分隔墙的范围内;泄压孔兼活塞孔面积大于等于孔洞所在位置停车线隧道的断面面积;泄压井与活塞风井合设,与泄压孔、活塞风孔通过活塞风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列车高速越站的影响,同时节省土建空间,减少土建投资。土建投资。土建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都市区域范围的逐渐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也随之由中心城区线路向市域线、城际线转变,为提高网络整体运能、提高乘客输送效率,近年来列车的速度在逐渐提高。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行驶,所引起的隧道空气动力效应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司乘人员的舒适性都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建成运营的轨道交通,为克服地下车站列车高速运行带来的影响通常采用如下方式:
[0003]一是列车经过地下车站,采取降速通过,不另外采取泄压措施;
[0004]二是列车经过地下车站,采取增加隧道断面面积或泄压措施,如设置单独的泄压孔及泄压井、横通道等。
[0005]上述方式存在如下缺点:列车需要进行降速处理,无法实现高标准时空目标,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采用单独的泄压措施,则会增加土建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其能节约土建成本,有效降低压力对车站设施及司乘人员的影响。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8]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包括:泄压孔兼活塞风孔、泄压井兼活塞风井、越行车站、分隔墙及车站两端分别设置的隧道通风系统;
[0009]所述地下越行车站的上、下行隧道分别设置有越行线和停车线;
[0010]所述越行线为列车高速越过车站的线路,位于远离车站站台侧;
[0011]所述停车线为列车到站停车线路,位于靠近车站站台侧;
[0012]所述分隔墙设置在越行线和停车线之间;
[0013]所述泄压孔兼活塞风孔设置在所述停车线上方,且在所述分隔墙的范围内;
[0014]所述泄压井与活塞风井合设,与泄压孔兼活塞风孔通过活塞风道连通。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泄压孔与活塞风孔合设,其面积大于等于孔洞所在位置所述停车线隧道的断面面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将泄压功能与活塞通风结合起来的泄压方法,有效降低了列车高速运行产生的压力对车站设施及司乘人员的影响,节省了土建空间,减少土建投资;活塞风井兼泄压井,减少出地面风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使轨道交通工程和城市更加融合。同时,满足列车经过车站时的高速运行,阻力构建的快慢车组合+跨线直通运营模式,满足乘客多样化和差异化服务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隧道通风系统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隧道通风系统示意图。
[0019]标记说明:1、泄压孔(活塞风孔);2、泄压井(活塞风井);3、分隔墙;4、越行线;5、停车线;6、停车线隧道;7、电动风阀;8、消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应用于的地下越行车站可以采用如下设置:地下越行车站的上、下行隧道分别设置有越行线4和停车线5;越行线4为列车高速越过车站的线路,位于远离车站站台侧;停车线5为列车到站停车线5路,位于靠近车站站台侧;分隔墙3设置在越行线4和停车线5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通风系统设置在车站的两端,其包括:泄压孔1、活塞风孔1、泄压井2和活塞风井2;泄压孔1与活塞风孔1合设,设置在停车线5的上方,且在分隔墙3的范围内;泄压井2与活塞风井2合设,与泄压孔1、活塞风孔1通过活塞风道连通。
[0023]活塞风孔1设置电动风阀7,活塞风道设置消声器8。
[0024]本实施例利用活塞通风的活塞风孔兼泄压孔1,活塞风井2兼泄压井2,减少单独设置泄压孔1和泄压井2的土建投资,减少对地面环境及景观的影响,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0025]进一步地,泄压孔1兼活塞风孔1的面积As大于等于泄压孔1所在位置停车线5隧道的断面面积Ap,等于隧道断面面积Ap为最佳,既能满足泄压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土建成本。
[0026]泄压孔1兼活塞风孔1面积As及所在位置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列车高速通过车站时,隧道压力及活塞风对车站设施及站内环境的影响。在实现高标准时空目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0027]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的应用:
[0028]当车站正常运行时,保持活塞风孔1的电动风阀7是开启状态。
[0029]列车高速通过越行车站时,隧道内压力依次通过泄压孔1兼活塞风孔1,活塞风道及泄压井2兼活塞风井2泄压至室外。
[0030]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泄压的隧道通风系统,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越行车站包括:隧道、站台、越行线、停车线、分隔墙,所述越行线为列车高速越过车站的线路,位于远离车站站台侧;所述停车线为列车到站停车线路,位于靠近车站站台侧;所述分隔墙设置在所述停车线以及所述越行线之间;其所述隧道通风系统包括:泄压孔、活塞风孔、泄压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丽君罗燕萍罗辉涂旭炜王静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