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582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盾构隧道施工领域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盾构隧道施工前,标定变形敏感段,在变形敏感段将常规盾构管片替换成特制盾构管片;特制盾构管片中部开设有通孔;步骤二,通过通孔对盾构隧道侧壁进行钻孔形成孔道,在孔道底部挖设空腔,准备盾构管片牵引器,盾构管片牵引器包括灌注模具和驱动器;步骤三,将盾构管片牵引器装入孔道内,将灌注管通过线口进入孔道内,通过灌注管向空腔填充混凝土直至空腔填满;步骤四,盾构隧道变形后,携带驱动器的动力源到达变形处,从线口取出驱动器的线材连接动力源,启动并控制驱动器对盾构隧道变形进行调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隧道外侧对调整进行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施工,特别地是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1、盾构隧道是在地表以下地层中采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挖掘的隧道类型,可以实现边掘进、边出土,边拼装衬砌结构。盾构隧道技术具有环境较好,掘进速度较快、隧洞成型质量较好、工作环境较好、不受地表环境条件限制、不受天气限制及人性化等优点,从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盾构隧道在运营阶段使用过程中,由于盾构隧道的拼接特性,导致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地铁空间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既有盾构隧道带来较大的扰动变形影响,进而影响隧道使用安全。目前,针对减少临近地下空间开发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有两类措施:一类为被动措施,即在临近开发的地下空间加强支护措施,代价大,效果有限。一类为主动措施,即主动调整盾构隧道变形,如气囊控制,注浆加固等,气囊控制措施需要额外场地,工程量大,注浆加固措施控制效果不理想,变形调节难于精细控制,调节过程不可控。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开号cn116066154b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包括:s10:预制加强管片,加强管片中心预留有贯通管片厚度的开孔,开孔具有内螺纹,并在加强管片内侧安装螺帽封堵;s20:盾构隧道施工前,查明变形敏感段,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变形敏感段安装加强管片;s30:发生变形时,确定盾构隧道变形方向,由盾构隧道变形方向选定对应加强管片;s40:打开螺帽,由开孔向加强管片外施工锚固体;s50:以锚固体为承载体对加强管片向盾构隧道中心方向施加回调力,缓慢调整盾构隧道变形。

3、上述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通过向加强管片施力进行缓慢调整,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力,在隧道内也会有一个受力点,该受力点容易引发隧道的变形,使隧道变形调整后容易有新的一处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隧道内也会有一个受力点,该受力点又会引发隧道的变形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能够在隧道外侧对调整进行施力。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盾构隧道施工前,根据施工地质结构,标定变形敏感段,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变形敏感段将常规盾构管片替换成特制盾构管片;特制盾构管片厚度大于常规盾构管片,特制盾构管片中部开设有通孔;

4、步骤二,通过通孔对盾构隧道侧壁进行钻孔形成孔道,在孔道底部挖设空腔,准备盾构管片牵引器,盾构管片牵引器包括灌注模具和驱动器,灌注模具和驱动器固定连接,灌注模具与孔道卡合,灌注模具上开设有灌注口,灌注口设有用于封闭灌注口的阀门,驱动器与通孔配合并留有用于通过驱动器的线材和灌注管的线口;

5、步骤三,将盾构管片牵引器装入孔道内,将驱动器与特制盾构管片固定连接,将驱动器的线材通过线口拉出至孔道外,将灌注管通过线口进入孔道内,灌注管通过灌注口进入空腔内,通过灌注管向空腔填充混凝土直至空腔填满,取出灌注管并关闭阀门;

6、步骤四,出现盾构隧道变形后,携带驱动器的动力源到达变形处,从线口取出驱动器的线材连接动力源,启动并控制驱动器对盾构隧道变形进行调整。

7、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标定变形敏感段,在施工时对变形敏感段进行加强,减少变形敏感段发生变形的概率。特制盾构管片厚度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扭转力。通过通孔向变形敏感段预设调控措施,即时该变形敏感段发生变形也能够更快的进行调整。

8、孔道底部挖设空腔,并向空腔内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在空腔内凝固,作为驱动器的受力点,该受力点在盾构隧道外,使在调整时不会使盾构隧道其他部位受力而导致变形,同时混凝土有优秀的耐受性能,使变形敏感段的地质更为稳定;空腔使混凝土能够有更大的质量和抓取力,使混凝土块在调整时,不容易被驱动器带动。

9、灌注模具在封堵孔道方便灌注的同时也是驱动器与混凝土块的连接器,使驱动器不需要直接接触混凝土,减少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对驱动器造成的损伤。空腔内部分位置会高于孔道,因此需要设置阀门,防止灌注后混凝土流出。

10、线口使灌注管能够进入孔道内,从而从灌注管内注入混凝土入空腔中。在灌注完成后,线口能够收纳驱动器线材,使用者在对盾构隧道变形进行调整时,仅需要将线材拉出,接上动力源,即可驱动驱动器对特制盾构管片进行调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预设驱动器,将变形调整过程中的受力点转移至盾构隧道外,减少盾构隧道受力发生变形的概率;通过挖设空腔使混凝土的体积和质量更大,锚点效果更好;通过线口收纳线材,使在盾构隧道变形调整时仅需要取出线材连接动力源即可。

12、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驱动器靠近特制盾构管片的一侧设有用于封闭线口的封闭门。

1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封闭门能够将线口封闭,减少动物将线口筑巢的概率,也减少了外界灰尘的进入量,减少灰尘对驱动器的干扰。

14、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灌注模具延伸至空腔内,灌注模具靠近空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锚固钩。

15、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锚固钩能够在混凝土凝固后将灌注模具牢牢锁住,加强连接效果。

16、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特制盾构管片的长宽尺寸大于常规盾构管片。

17、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特制盾构管片的长宽尺寸大于常规盾构管片,使填充的盾构管片数量变少,减少施工量,且盾构管片的连接处通常最为薄弱,减少数量也减少连接处,提高稳定性。

18、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孔道的长度为150cm~200cm。

19、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孔道长度过长,在地质变化中驱动器受到的扭力越大,孔道长度过短,对混凝土块的固定效果过弱,容易使混凝土块被驱动器拉动。

20、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驱动器为液压缸,动力源为液压泵和发电机。

21、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液压缸的驱动力大,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仅需将液压缸连通液压泵,液压泵通过发电机进行驱动,即可达到驱动盾构隧道进行变形调整。

22、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液压泵通过换向阀与液压缸连通。

2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液压缸推进和缩回由液压方向控制,通过换向阀能够便捷的调整液压缸驱动方向,而不需要更换管道连接。

24、进一步作为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二中,形成孔道后在孔道内壁涂抹防水涂层。

25、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的有益效果:由于地质变化,盾构隧道可能会出现渗水情况,水会对液压缸进行一定程度的腐蚀,从而损坏液压缸。防水涂层能够减少水渗入的概率,对液压缸进行保护。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通过预设驱动器,将变形调整过程中的受力点转移至盾构隧道外,减少盾构隧道受力发生变形的概率;通过挖设空腔使混凝土的体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制盾构管片的长宽尺寸大于常规盾构管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的长度为150cm~20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器为液压缸,动力源为液压泵和发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通过换向阀与液压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形成孔道后在孔道内壁涂抹防水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制盾构管片的长宽尺寸大于常规盾构管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兆柏文锋徐世杨闵星罗海涛张荣辉张璐李志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