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824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包括:S1、基于城市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S2、基于栅格方法计算城市间的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S3、计算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评价方法,能够更加全面表征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与综合交通可达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交通运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承担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大任务。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现有技术中常运用引力模型、改进的引力模型、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等,并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测算城市群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这类研究方法,对于城市群联系强度、可达性等研究中,联系强度缺乏综合考虑经济联系强度与出行联系强度,联系强度与可达性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用于解决以往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考虑不充分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基于城市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
[0007]S2、基于栅格方法计算城市间的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0008]S3、计算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等级。
[0009]优选的,所述S1具体过程如下:
[0010]S11、根据百度迁徙数据来计算出行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0011]TR
AB
=P
>AB
×
S
A
×
1000(1)
[0012]式中,TR
AB
为A市迁入B市的出行联系强度;P
AB
为A市迁入B市的迁徙分布数据;S
A
为A市迁移规模指数;
[0013]S12、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分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
[0014](1)城市规模
[0015]城市规模的大小可以用平均灯光强度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0016][0017]式中,ANLI为平均灯光指数;DN
i
为区域内第i级的灯光亮度;n
i
为区域内第i级的灯光亮度的像元总数;N为区域内所有的亮值像元总数;N
max
为最大灯光亮度。
[0018](2)经济联系强度
[0019]利用城市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0020][0021]式中,ER
AB
为A城市与B城市的联系强度;k为引力常数,取k=1;P
A
、P
B
分别为两城
市的城市规模,用平均灯光强度代替;L
AB
为两城市间的距离;n为距离衰减系数,取n=1;
[0022]S13、将上述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的原始数据进行线形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
[0023][0024]式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
[0025]S14、基于出行联系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
[0026]CR
AB
=αTR
AB
+βER
AB
(5)
[0027]式中,CR
AB
为城市群的综合联系强度;α、β为权重,α=β=0.5。
[0028]优选的,所述S2具体过程如下:
[0029]S21:计算栅格时间成本,通行时间成本以出行栅格所需的时间来衡量;
[0030][0031]式中,T为通行时间成本,单位min;L为栅格单元边长,取1000m;V为通行速度,单位km/h;
[0032]S22:可达性计算,将城市中心点作为耗费距离源点,耗费值作为耗费图层,计算每个栅格通过交通网络到达最近城市中心点所花费的时间;
[0033][0034]式中,A
i
为可达性时间,单位min;T
i
为第i个栅格的耗费值,单位min;T
i+1
为第i+1个栅格的耗费值,单位min;n为栅格总数;
[0035]S23、对交通可达性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用CT
AB
表示。
[0036]优选的,所述S3具体过程如下:
[0037]S31、从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两方面入手,计算两者的耦合度;
[0038][0039]式中,C为耦合度,值在0

1之间,值越大表明二者发展越耦合,反之则发展越不耦合;CR
AB
和CT
AB
分别代表标准化后的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a、b为权重,a=b=0.5;k为调节系数,k=3;
[0040]S32、引入相对发展度模型计算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0041][0042]式中,E为相对发展度,如果0≤E<0.8,则认为综合联系强度滞后,如果E≥0.8,则认为综合交通可达性滞后型。
[0043]S33、根据耦合度的大小分为低度耦合、中度耦合和高度耦合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再依据相对发展度进一步划分为综合联系强度滞后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滞后。
[0044]综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45]1、提出了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的概念,从出行联系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两个方面
进行研究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强度,相比以往仅从出行联系强度或经济联系强度,综合联系强度能更加全面表征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0046]2、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时,除了考虑综合交通可达性之外,还考虑可达性与综合联系强度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促进综合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总体流程图;
[004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选用的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范围图;
[004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出行联系强度分析图;
[005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图;
[005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出行联系强度对比图;
[005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分析图;
[005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交通网示意图;
[005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综合交通可达性分析图;
[005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城市群耦合度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57]如图1所示,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时,首先基于城市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然后基于栅格方法计算城市间的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计算综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群综合交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基于城市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群综合联系强度;S2、基于栅格方法计算城市间的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S3、计算综合联系强度和综合交通可达性时间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过程如下:S11、根据百度迁徙数据来计算出行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TR
AB
=P
AB
×
S
A
×
1000(1)式中,TR
AB
为A市迁入B市的出行联系强度;P
AB
为A市迁入B市的迁徙分布数据;S
A
为A市迁移规模指数;S12、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分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1)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大小可以用平均灯光强度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NLI为平均灯光指数;DN
i
为区域内第i级的灯光亮度;n
i
为区域内第i级的灯光亮度的像元总数;N为区域内所有的亮值像元总数;N
max
为最大灯光亮度。(2)经济联系强度利用城市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的联系强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R
AB
为A城市与B城市的联系强度;k为引力常数,取k=1;P
A
、P
B
分别为两城市的城市规模,用平均灯光强度代替;L
AB
为两城市间的距离;n为距离衰减系数,取n=1;S13、将上述出行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的原始数据进行线形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式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S14、基于出行联系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计算城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卢霄娟柳倩郑诗禹程思晨王赛马驰骋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