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73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包括外缸筒、内缸筒、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内缸筒同轴设置于外缸筒内且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液流通道;所述活塞设置于内缸筒且可沿内缸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有液流孔,所述液流孔的轴线与活塞的轴线平行;所述内缸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阻尼力的阻尼调节孔;能够压缩和复原过程中实现阻尼可调,提升减震器的响应速度,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摩托车的驾乘舒适性,确保减震器的工作过程的安全以及行车安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摩托车中,需要设置减震器来进行吸震以确保驾乘人员的形成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现有技术中,摩托车采用的减震器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减震,但是,现有的摩托车减震的减震器的阻尼不可调节,使得摩托车不能适应于复杂路面,并且容易造成行车安全风险。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能够压缩和复原过程中实现阻尼可调,提升减震器的响应速度,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摩托车的驾乘舒适性,确保减震器的工作过程的安全以及行车安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包括外缸筒、内缸筒、活塞以及活塞杆;
[0006]所述内缸筒同轴设置于外缸筒内且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液流通道;
[0007]所述活塞设置于内缸筒且可沿内缸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有液流孔,所述液流孔的轴线与活塞的轴线平行;
[0008]所述内缸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阻尼力的阻尼调节孔。
[0009]进一步,所述阻尼调节孔为三个,包括第一阻尼调节孔、第二阻尼调节孔以及第三阻尼调节孔;
[0010]所述第二阻尼调节孔位于第一阻尼调节孔和第三阻尼调节孔之间,所述第一阻尼调节孔与第二阻尼调节孔的间距大于第二阻尼调节孔与第三阻尼调节孔之间的间距。
[0011]进一步,第一阻尼调节孔的尺寸大于第二阻尼调节孔和第三阻尼调节孔的开孔尺寸,第二阻尼调节孔和第三阻尼调节孔的开孔尺寸相同。
[0012]进一步,还包括辅助缸筒,所述辅助缸筒通过连接体固定设置于外缸筒的固定支座,所述连接体设置有连接通道将辅助缸筒与内缸筒连通,所述辅助缸筒的轴线与内缸筒的轴线平行,所述辅助缸筒内设置有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与辅助缸筒的底部之间构成密封的气室且气室内填充气体。
[0013]进一步,所述外缸筒内的后端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为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座的前端端壁为台阶面结构,所述内缸筒固定外套于导向座台阶面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压缩和复原过程中实现阻尼可调,提升减震器的响应速度,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摩托车的驾乘舒适性,确保减震器的工作过程的安全以及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压缩过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缩过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压缩过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复原过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复原过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复原过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包括外缸筒8、内缸筒9、活塞7以及活塞杆6;
[0025]所述内缸筒9同轴设置于外缸筒8内且内缸筒9和外缸筒8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液流通道11;
[0026]所述活塞7设置于内缸筒9且可沿内缸筒9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活塞7将内缸筒隔离成复原腔17和压缩腔16;所述活塞杆6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有液流孔,所述液流孔的轴线与活塞的轴线平行但是液流孔与活塞的轴线不共线,如图1所示,液流孔在活塞的径向外侧;
[0027]所述内缸筒9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阻尼力的阻尼调节孔;其中,阻尼调节孔沿内缸筒的轴线分布;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压缩和复原过程中实现阻尼可调,提升减震器的响应速度,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摩托车的驾乘舒适性,确保减震器的工作过程的安全以及行车安全。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调节孔为三个,包括第一阻尼调节孔13、第二阻尼调节孔12以及第三阻尼调节孔10;
[0029]所述第二阻尼调节孔12位于第一阻尼调节孔13和第三阻尼调节孔10之间,所述第一阻尼调节孔13与第二阻尼调节孔12的间距大于第二阻尼调节孔12与第三阻尼调节孔10之间的间距;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阻尼器的阻尼力分阶段进行调节,并随着活塞的行程变化而变化,从而提升整个阻尼器的性能。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调节孔13的尺寸大于第二阻尼调节孔12和第三阻尼调节孔10的开孔尺寸,第二阻尼调节孔和第三阻尼调节孔的开孔尺寸相同,通过上述结构,利于活塞在压缩和复原行程中进行阻尼力的调节,从而确保整个减震器的阻尼性能。
[003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缸筒4,所述辅助缸筒4通过连接体15固定设置于外缸筒的固定支座18,所述连接体15设置有连接通道5将辅助缸筒与内缸筒连通,所述辅助缸筒4的轴线与内缸筒9的轴线平行,所述辅助缸筒内设置有浮动活塞2,所述浮动活塞与辅助缸筒的底部之间构成密封的气室1且气室内填充气体,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减震器的减震性能,提升摩托车驾乘的舒适性。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缸筒8内的后端设置有导向座14,所述导向座14为柱状结构,
所述导向座14的前端端壁为台阶面结构,所述内缸筒9的一端固定外套于导向座14台阶面结构,在上述结构中,导向座一方面用于对活塞杆的运动进行导向,保证活塞杆运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导向座的前端断面构成复原腔的底部,内缸筒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支座,上述中,前指的是图1中所示的左侧,后端指的是图1中所示的右侧。
[0033]下面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0034]请参考图2

图7(由于图2

图7与图1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对活塞的运动行程进行说明,因此图2

7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附图标记,图2

7中的箭头表示油液流动方向):
[0035]当减震器压缩时,在第一行程时,即附图2中的,活塞位于第一阻尼调节孔和第二阻尼调节孔之间时,此时减震器中的油液具有四个油路:油路

为内缸筒的压缩腔到辅助缸筒的油路,此时油液进入辅助缸筒进而压缩气室,油路

为活塞的液流孔的油路,油路

为压缩腔内的油液通过第三阻尼调节孔、第一阻尼调节孔形成的,油路

为第二阻尼调节孔、第一阻尼调节孔形成,此时油路多,整个减震器的阻尼力最小。
[0036]附图3中:此时为减震器压缩的第二行程阶段:此时:压缩后的油液共有2个油路:油路

仍然存在,并继续压缩气室,油路

也还是存在,油路

存在,油路

则不存在了,此时,通过第三阻尼调节孔的油液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筒、内缸筒、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内缸筒同轴设置于外缸筒内且内缸筒和外缸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液流通道;所述活塞设置于内缸筒且可沿内缸筒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有液流孔,所述液流孔的轴线与活塞的轴线平行;所述内缸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阻尼力的阻尼调节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阶段变阻尼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孔为三个,包括第一阻尼调节孔、第二阻尼调节孔以及第三阻尼调节孔;所述第二阻尼调节孔位于第一阻尼调节孔和第三阻尼调节孔之间,所述第一阻尼调节孔与第二阻尼调节孔的间距大于第二阻尼调节孔与第三阻尼调节孔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明张苏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安智能悬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