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93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包括可沿位于减震总成内的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可带动调节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调节螺母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并通过端盖体限定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调节组件远离减振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限位部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将沿轴向移动;调节螺母与减震总成抵接,调节螺母的轴向移动将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成本。节机构的成本。节机构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摩托车由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逐渐晋升为一种娱乐工具;摩托车排量的提升和用户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要求摩托车减震器在功能性上的搭载势在必行,通过预载调节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摩托车舒适性、操控性的需求。
[0003]国内摩托车减震器现阶段多为不可调节状态,不同用户、不同路况下减震器的舒适性无法全部满足,导致体验感较差;此外,预压可调端盖组合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减振器可调式端盖组合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包括可沿位于减震总成内的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可带动调节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调节螺母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并通过端盖体限定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调节组件远离减振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端盖体朝向调节螺母伸出有限位部,限位部的内壁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并限制调节螺母的转动。
[0007]采用所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调节组件的调节部伸出,因而转动调节部时,将带动调节组件转动;由于调节组件的轴向通过位置固定的端盖体限定,因而调节组件转动时自身的轴向位置不变;由于端盖体的限位部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使得调节螺母将不可相对端盖体转动,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将沿轴向移动;由于调节螺母与减震总成抵接,因而,在调节螺母轴向移动时,将带动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轴向长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成本。
[0008]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预压调节盖和螺接并套设在预压调节盖外的转换隔套,调节组件通过转换隔套与调节螺母螺接。设置转换隔套,方便预压调节盖穿入端盖体内,并使得预压调节盖轴向位置被端盖体限制,即端盖体卡在调节组件外周以限制调节组件的轴向移动。
[0009]进一步地,预压调节盖、转换隔套远离调节部的一端设有挡圈,挡圈卡入预压调节盖外壁的卡槽并凸起,挡圈凸起部分卡入转换隔套端部的卡槽内。挡圈起到防松的效果,防止预压调节盖、转换隔套的松动;预压调节盖、转换隔套通过螺接固定,螺接后将通过一定
的扭力打紧二者,提高二者连接后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地,预压调节盖和端盖体间设有换挡组件,换挡组件卡在预压调节盖内并沿预压调节盖的径向设置,换挡组件径向可伸出预压调节盖并与端盖体内壁抵接。换挡组件抵接在端盖体的内壁,通过旋转预压调节盖,将带动换挡组件一起转动,并改变换挡组件在端盖体上的抵接位置。
[0011]进一步地,换挡组件设有沿预压调节盖径向设置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通过钢珠和端盖体抵接。通过压缩弹簧将钢珠抵紧在端盖体的内壁。
[0012]进一步地,端盖体内壁沿换挡组件轴向开设有多个可容纳钢珠的弧形换挡槽,换挡槽槽底与预压调节盖外壁的距离小于钢珠的直径。弧形换挡槽可容纳钢珠,使得预压调节盖转动时,由于钢珠落入换挡槽内,产生换挡声和档位停顿感,使得用户能直接感受到档位的变动。
[0013]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套在预压调节盖上的平垫圈,并通过平垫圈与端盖体的一端内壁抵接,预压调节盖穿出端盖体套的另一端并为调节部。调节组件转动时,通过平垫圈抵接摩擦转动。
[0014]进一步地,调节部呈台阶状并与端盖体具有一定间隙。间隙方便整个调节组件的转动,避免调节组件的卡死。
[0015]进一步地,端盖体面向平垫圈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垫片,垫片凸出端盖体的平面并与平垫圈抵接。垫片与平垫圈抵接,在调节组件转动时,平垫圈、垫片进行摩擦,减少接触面积,便于调节组件的转动。
[0016]进一步地,调节组件、端盖体间设有O形密封圈;限位部内壁朝向调节组件伸出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条状限位卡,限位卡沿调节螺母的轴向分布,调节螺母的外壁设有容纳限位卡的U形的限位槽。O形密封圈进行封油,避免减震总成一侧的机油外流;限位卡、限位槽配合使用,使得转动调节组件时,调节螺母和端盖体不发生相对转动;即使得调节螺母随着调节组件的转动不进行转动,且调节螺母沿轴向移动,以改变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压缩量。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调节组件的调节部伸出,因而转动调节部时,将带动调节组件转动;由于调节组件的轴向通过位置固定的端盖体限定,因而调节组件转动时自身的轴向位置不变;由于端盖体的限位部与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使得调节螺母将不可相对端盖体转动,在调节组件转动时,与调节组件螺接的调节螺母将沿轴向移动;由于调节螺母与减震总成抵接,因而,在调节螺母轴向移动时,将带动减震总成内减震弹簧的轴向长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减震弹簧的轴向压缩量,以实现减震总成的调节,满足不同人群对减震弹簧软硬度的不同需求,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有效地控制了预载调节机构的。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0022]图3示出了图1轴向剖视图。
[0023]图4示出了图1中部分零件的结构图。
[0024]图5示出了图4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调节螺母;11、限位槽;
[0027]21、调节部;22、预压调节盖;23、转换隔套;24、挡圈;
[0028]30、端盖体;31、限位部;32、限位卡;
[0029]41、压缩弹簧;42、钢珠;
[0030]50、平垫圈;
[0031]60、O形密封圈;
[0032]7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调节机构中弹簧软硬的预载调节为隐藏式调节,避免与摩托车整车设计相关件之间发生干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减震弹簧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减震弹簧安装在减震总成内,所述调节螺母可带动调节所述减震弹簧进行轴向压缩;所述调节螺母呈中空的柱状且内部螺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外套设有位置固定的端盖体并通过所述端盖体限定所述调节组件的轴向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可旋转运动,所述调节组件远离所述减震总成的一端伸出并作为调节部;所述端盖体朝向所述调节螺母伸出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内壁与所述调节螺母外壁形成卡接结构,并限制所述调节螺母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预压调节盖和螺接并套设在所述预压调节盖外的转换隔套,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转换隔套与所述调节螺母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调节盖、所述转换隔套远离所述调节部的一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卡入所述预压调节盖外壁的卡槽并凸起,所述挡圈凸起部分卡入所述转换隔套端部的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的预载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调节盖和所述端盖体间设有换挡组件,所述换挡组件卡在所述预压调节盖内并沿所述预压调节盖的径向设置,所述换挡组件径向可伸出所述预压调节盖并与所述端盖体内壁抵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邦付石光辉陈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安智能悬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